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我還兼職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課間巡視也是我的工作內容之一。我的視線里、我的腳步間,串起了一個又一個學群之間的漣漪,勾畫出一處又一處校園的風景。
一天下午,我正在班級走廊巡視,剛從水房走出來的小銘看到我之后趕緊捂住褲兜鉆回了水房。他的異常舉動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過去詢問,他磨磨蹭蹭地掏出一把吡水槍,可褲兜卻仍日鼓鼓的。此時,同班的小豪看到這一幕,二話不說直接伸手掏出了小銘褲兜里的東西。正如我所料,還有一把更精美的吡水槍。小銘頓時惱羞成怒,隱隱有些想要與小豪打架的架勢。
我趕緊大聲喝止,并將小銘帶回辦公室。看到他的情緒平復了一些,我便先讓他說說玩吡水槍的危害都有哪些。沒想到,他竟然直接說出了違反紀律、浪費水資源、影響團結等好幾個危害。
“你既然非常清楚在學校里玩吡水槍的危害,為什么還會玩呢?”我提出了疑問。
“看到超市里有賣的,我就買了。我想夏天到了,往同學身上吡點水應該會很涼快。而且小豪他也喜歡玩吡水槍!”
“你能說出玩吡水槍的危害,這很好。我相信你是一時興起才把吡水槍帶到了學校。我也知道買這兩支吡水槍花了不少錢,我先幫你收著,等你畢業考試結束后,我再還給你。”
“老師,您不需要還我了,以后我再也不打算玩吡水槍了。”
“那今后的課間,你打算怎么安排呢?”
“我可以玩乒乓球、玩籃球,或者到操場上散散步。”
“你能這樣說我很高興,你回去吧。我也會找小豪談談,免得你們再鬧矛盾。”
“水槍\"事件暫時告一段落,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憂慮。現在的新型玩具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精美、智能。學校雖然全力整治、嚴查嚴管,但也只能暫緩問題。看來引導學生“好好玩”才是德育工作的當務之急。
于是,關注學生如何“好好玩\"成為我的一項任務:下課鈴響起時,我會及時提示學生來到戶外,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融人課間大環境;課間操場巡視時,我和學生一起踢毯子、跳皮筋、翻花繩;上課時,我自創小球傳輸、拍手兒歌、課桌舞蹈等游戲,讓課堂也成為學生“好好玩\"的場地。
我知道,今后有關“好好玩”的教育故事還會上演,引導學生“好好玩”也不是憑借個人力量就能實現的。玩得好不是忘記目標,而是走得更遠。玩得好不是碌碌無為,而是尋找未來。讓學生“好好玩”可以成為教育的突破口,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改善身心狀態。我愿攜手家長和諸位教育同行,繼續陪伴學生“好好玩”,勾勒出屬于他們的成長道路上最美的風景!
(責任編輯:趙靜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