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適當參與戶外自主游戲,有助于幼兒身體動作的協調發展,提高幼兒的身體機能。新時代,學前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游戲的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使幼兒在自主、自由的真游戲中,獲得經驗、形成表征、表達見解、不斷挑戰,從而增強體能、培養良好習慣以及獲得全面發展。
戶外自主游戲強調為幼兒提供開放的游戲場地,讓幼兒在游戲中親近自然、感受自然,獲得更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投放豐富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鍛煉體魄、思考創新,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通過形式多樣、富有趣味的戶外自主游戲,培養幼兒敢于探索、不怕困難等良好品質。因此,幼兒園應結合園所實際,進行戶外自主游戲的深度變革。
一、變革環境:改造擴展游戲區域,豐富游戲環境
合理劃分游戲區域,創設科學的游戲環境,是幼兒進行戶外自主游戲的有力保障。教師要因地制宜,利用本土的自然資源為幼兒營造豐富、有趣并且具有挑戰性的戶外自主游戲環境,同時鼓勵幼兒在不斷地嘗試和冒險中掌握應對潛在危險的能力,使其積累豐富的游戲經驗,掌握規避危險的方法,養成獨立自主的良好品格。
(一)營造開放環境,實現一區多玩
戶外自主游戲應打破傳統區分游戲區域的做法,不限定每個游戲區域的功能,讓幼兒在各個游戲區域內自由移動、自由使用游戲材料,進一步為幼兒的能力發展提供便利。一是區域功能的不固定,如幼兒在沙池中可以引人戲水區的水,用來建水渠、蓋樓房,在沙池中可以創建情境,即興進行過家家游戲。二是區域材料的不固定。如在小山坡上,幼兒玩滑坡游戲,除了山坡上原有的滑行小車,幼兒還從攀爬區、綜合區、生活區等拿來游戲材料進行滑行嘗試。各區域玩法的不固定,可以促進幼兒創造性開展游戲,進一步提高各個游戲區域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
(二)利用自然資源,豐富游戲環境
幼兒園應結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利用自然環境和資源,將原有的戶外自主游戲區域進行改造和擴展。例如,利用操場圍欄邊樹林的自然生態,建造樹屋、戰壕、滑索,打造訓練與對抗相結合的野戰游戲區;將操場上自然小山坡改造為集露營、趕海、售賣、燒烤一條龍的生活游戲區;結合當地文化,增設以挖掘傳統游戲為主的傳統游戲區。通過因地制宜創設戶外自主游戲區域,教師可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戶外自主游戲環境。
二、變革材料:有效投放游戲材料,支持游戲開展
游戲材料是戶外自主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支持和滿足幼兒游戲及學習需要的物質基礎。材料作為幼兒與游戲的中介和橋梁,有著獨特的教育價值。戶外自主游戲材料是主題、環境的一種延伸,不同的游戲材料在不同的游戲主題、游戲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玩法和效果。因此,在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對戶外自主游戲材料的種類、玩法、適宜性、易開發性有基本的判斷,從而將游戲材料投放到適宜的游戲環境中,實現間接支持、隱性支持的目的。
(一)按層次投放,滿足游戲需求
幼兒園在材料投放中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層次性。一是材料豐富,體現層次。例如,在綜合游戲區,教師投放高矮不同、寬窄不同的梯子,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都有可完成和挑戰的游戲。二是材料體現多種功能。例如,多功能箱梯上的不同鏤空,有利于幼兒在箱體上架梯子或木板攀爬,或利用鏤空鉆爬或攀爬,可滿足不同幼兒的游戲需求。
(二)按種類投放,激發創新游戲活動
為了激發幼兒游戲玩法的自主性,教師可以在材料投放中加大輔助材料的投放數量。例如,在車行區,教師除了投放各種功能的自行車外,還投放了錐體障礙物、坡度木板、大小不同的球、繩子等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利用這些輔助材料,開展不同玩法的騎行游戲。
三、變革理念:科學觀察幼兒游戲,了解幼兒發展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學會觀察幼兒的游戲行為是每一位教師必備的專業素養。教師應在戶外自主游戲中以傾聽者、觀察者的身份觀察幼兒,客觀記錄幼兒的行為,發現幼兒在游戲中的探索行為,分析并解讀幼兒的游戲,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構建相應的支持策略,為幼兒的后續發展提供有效的指導。
(一)按目標觀察,注重觀察目的性
為了有目的和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觀察,幼兒園可以結合每個游戲區域的核心經驗,確立小中大班的動作技能發展目標,形成戶外自主游戲動作技能發展的自標體系,讓每一位教師既能熟知自己所負責游戲區域小中大班動作技能發展目標,又能熟知自己所在年齡班幼兒各項動作技能的發展目標。同時,教師可以從當前的教育自標、前期發現的問題、新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確定觀察目標。觀察前,教師要圍繞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對自己的觀察范圍、目的和目標進行明確界定,明確觀察什么、為什么觀察、想發現什么和期望解決什么問題等。觀察時,教師應結合區域幼兒的動作發展目標,對小中大班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觀察,對不同年齡幼兒的動作發展情況予以界定,為深人解讀幼兒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撐。此外,教師應以“期望解決的問題”為目標,有目的地進行跟蹤觀察。
(二)按游戲記錄,注重記錄實效性
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幼兒的游戲過程進行記錄。一方面,幼兒園可以設計多種形式的觀察記錄表,如從觀察記錄的方法角度,有檢核表和逸事記錄;從觀察目的角度,有對游戲材料使用的觀察記錄、同一年齡階段幼兒某項動作技能發展情況的觀察記錄、某一幼兒游戲活動過程的觀察記錄等。多種觀察記錄針對性強,更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的發展情況,進而促進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游戲活動情況進行記錄。為幫助教師仔細觀察每一名幼兒在游戲中的發展情況,教師可為幼兒設置游戲活動記錄本。小中大班依次為紅綠藍三種顏色的記錄本口袋,教師可以根據口袋的顏色了解所觀察的幼兒在哪個年齡班。同時,記錄本也能更好地幫助班級教師了解幼兒的游戲情況。在游戲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游戲活動水平(紅色為高水平完成、綠色為基本完成、藍色為部分完成)加蓋不同顏色的印章。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幼兒的記錄本了解該幼兒今天去過哪些游戲區域、玩過哪些游戲、游戲水平如何等。最后,教師統計出幼兒游戲材料選取情況及動作發展情況,為其日后進一步實施支持策略提供依據。
四、變革組織:精心設計游戲,提高游戲實效
自主、自發、自由是游戲的本質特征,自主游戲活動的內涵就是要充分體現自主性。
(一)按自主性組織,實現多方面自主
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要給予幼兒更多自由的空間,支持幼兒去實踐自己的想法,充分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主能力。例如,游戲前,教師應引導幼兒自主討論選擇什么游戲區域、選擇什么游戲材料、選擇誰作為游戲的玩伴、選擇怎樣玩游戲、選擇怎樣與同伴分配任務以及主動去解決問題等;游戲后,教師應引導幼兒以繪畫表征和語言表征等方式,明確自己今天在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問題、是否解決了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還可以圍繞問題,引發幼兒共同討論,鼓勵幼兒在下一次的游戲中進行再實踐、再探索。
(二)按年齡段組織,實施多形式自主
一是班級自主。活動初期,幼兒不了解各區域游戲的材料和玩法,可以先實行班級自主選擇,以班級為單位,幼兒自主選擇區域開展游戲活動,有目的地熟悉活動區域的場地和游戲材料,形成游戲常規。二是同齡自主?;顒又衅?,當幼兒了解了各游戲區域、積累了初步的游戲經驗之后,教師可以實行同齡自主,打破班級游戲活動界限,由同年齡班的班級共同活動,幼兒自主選擇相近游戲區域進行自主游戲,積累自主游戲的經驗。三是混齡自主。在班級與同齡幼兒自主的基礎上,教師開展混齡自主游戲活動,使不同年齡的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情感交往,積累經驗,逐漸開始進行創造性的游戲。
放手游戲,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讓每一名幼兒在戶外自主游戲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是戶外自主游戲所追求的教育自標。幼兒園應堅持“以幼兒為本”的理念,深人研究戶外自主游戲,真正讓教師從“我著到了”走向“我著懂了”,讓幼兒從“好玩”走向“玩好”,不斷為幼兒的真游戲和真學習創造條件,以高質量的戶外自主游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程學琴.放手游戲,發現兒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韓康倩.華愛華教授訪談錄之三:安吉戶外自主游戲材料的特征及價值[J].幼兒教育,2021(13).
[3]魏偉.淺析安吉游戲對當前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啟示[J].天津教育,2021(34).
[4]呂進鋒,曹能秀.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場地的景觀生態學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8(1).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