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因過于側重于知識點的孤立傳授,很難緊密銜接并滿足學生全面發展和核心素養提升的需求。此時,大單元概念應運而生,其強調以學習任務為核心,整合學習情境、內容、方法和資源,形成連貫、系統的教學單元。為此,本文提出了“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教學理念,在大單元概念的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教學展開的一次深度探索,該理念旨在通過明確的教學目標、科學的引導策略、突出的教學重點和全面的素養培養,構建高效、深度、系統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本文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為學生全面發展、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一、“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教學理念解讀
在當今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這一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標”即大單元教學的基本追求和重要特征,其要求教育者依托明確的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內容、方法和資源,形成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習任務的設計至關重要,它能串聯起整個單元的教學環節,確保活動的層次性和連貫性,并在語言、知識、技能以及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個維度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導”是指導讀與導思,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深度的關鍵。導讀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理性精神,以此幫助學生梳理觀點,辨析態度與立場,讓其在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過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勤學好問的良好習慣。導思則注重引導學生對神話故事等文本進行深度研讀和思辨,通過思考事物的價值本質,做出主觀判斷,從而深化閱讀理解,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三凸”強調的是教學設計中的核心問題驅動、閱讀實踐的深度延伸以及結合任務群的大單元整合式教學。教學設計需要凸顯核心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構建大單元整合式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在閱讀實踐中,鼓勵學生思維向縱深處延伸,通過文本細讀,培養深度閱讀和批判性思維;結合語文學習任務群,如“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等,整體設計教學活動,凸顯核心素養的培養。
“四歸化”則從核心素養的培養、單元教學的優化、大任務的形成以及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四個方面入手。教師要先明確核心素養在不同知識領域的具體表現,制定相應培養計劃;隨后從目標設定、內容選擇、活動組織、作業布置到評價反饋,全面優化單元教學;后續將大任務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活動,確保教學活動既有挑戰性又具有可操作性;最后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三個歸化:知識問題化,將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問題;問題活動化,通過實踐活動解決問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大單元概念下小學語文“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教學策略
(一)依據新課標構建大單元框架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正逐步向大單元教學模式轉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廣闊和更深入的空間,下面將以統編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話”為例,詳細闡述在“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理念指導下,如何依據新課標構建大單元框架。
一是明確新課標要求,確定單元主題與目標。新課標強調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情趣和文化素養,并掌握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和表現手法,能復述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理解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義。教師還應通過朗讀、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神話故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是構建大單元框架,整合教學內容。在明確了單元主題與目標后可依據新課標要求構建大單元框架。導入與鋪墊環節,通過播放神話故事視頻、講述神話故事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深入學習作好鋪墊,隨后選取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神話故事《盤古開天地》和《精衛填海》進行精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神話故事的內容、人物形象和象征意義,并通過對比閱讀古希臘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話故事特點,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三是設計教學活動,落實新課標要求。在構建大單元框架后,教師需要設計一系列教學活動來落實新課標的要求。例如,在精讀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讓其在朗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語言美和意境美,并引導學生討論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趣。在拓展與延伸環節,教師可以選取古希臘神話故事《普羅米修斯》進行對比閱讀,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話故事特點,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此外,在實踐與表達環節,則應鼓勵學生進行神話故事創作和角色扮演活動,促使其在實踐中加深對神話故事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表演能力。
(二)導學并重,引導思考與探究
一是導學:構建神話世界的橋梁。情境導入激發興趣階段,在“神話”單元的教學之初,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導入的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充滿神秘與奇幻的神話世界,如播放一段精心挑選的神話故事視頻,如《盤古開天地》的動畫片段,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下,初步感受神話故事的魅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神話的初步印象和感受,激發其好奇心和探究欲,為后續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教師還需要明確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情境導入后,教師需要帶領小學生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包括理解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掌握神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形象、體會神話故事中的文化內涵等。同時,為學生提供自學指南,包括閱讀提示、問題清單、思維導圖等,引導其圍繞目標進行自主學習,讓其根據自學指南,閱讀課文《精衛填海》和《女媧補天》,嘗試概括故事大意,標注關鍵詞句,為課堂討論和深入探究做好準備。
二是導思:深化神話內涵的探究。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在小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為其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神話故事。例如,在《精衛填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精衛為什么要填海?她填海的決心和行動體現了什么精神?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這些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神話故事。教師還可以利用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的深度思考和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小組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學成果和教師的提問,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相互質疑和補充。例如,在《女媧補天》的討論中,有的學生認為女媧的勇敢和無私體現了母愛的偉大,有的學生則從中看到了人類面對自然災害時的團結和勇氣。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其思維得到了碰撞和拓展,對神話故事的理解也會更深入。
(三)凸顯三大教學核心要素
一是凸顯核心問題,驅動大單元整合式教學。首先是確定核心問題,引領單元學習。在“神話”單元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需要先確定單元核心問題,如“神話故事是如何通過人物、情節和文化內涵展現其獨特魅力的?”這一問題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成為引領學生深入探究神話故事的線索。通過這一核心問題,小學生不僅能理解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還能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其次是設計子問題鏈,構建問題體系。為了深入探究核心問題,教師需要設計子問題鏈,并構建一個完整的問題體系。例如,在《精衛填海》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子問題:“精衛為什么要填海?她填海的決心和行動體現了什么精神?這個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怎樣的自然觀和生命觀?”這些子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文本,理解神話故事的核心價值。最后是整合教學資源,實現大單元教學,當核心問題和子問題鏈確定后,還需要整合教材內外的教學資源,包括課文、課外讀物、視頻資料、圖片等,由此構建一個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使小學生更好地理解神話故事,并拓寬視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神話故事。
二是閱讀實踐凸顯思維向縱深處延伸。一方面是深度閱讀,理解神話故事內涵,鼓勵學生進行深度閱讀,通過提問、討論、批注等方式,深入理解神話故事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和文化內涵。例如,在《女媧補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女媧為什么要補天?她補天的過程體現了什么品質?這個故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通過這些問題,學生不僅理解了神話故事的基本情節,還深入探究了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另一方面是批判性思維,挑戰傳統解讀,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引導其對神話故事的傳統解讀進行質疑和挑戰,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例如,在《盤古開天地》的教學中使學生思考:“盤古開天地的故事是否真實可信?它反映了古代人民怎樣的宇宙觀和生命觀?”學生不僅能挑戰傳統解讀,還能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
三是結合任務群建構大單元,整體適合教學。一方面是明確任務群目標,構建整體框架,包括理解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掌握神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形象、體會神話故事中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等,并構建整體的教學框架,包括導入新課、深度閱讀、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拓展延伸等環節。另一方面是設計任務群活動,實現整體教學,如在深度閱讀環節,開展“神話故事人物畫廊”活動,讓學生繪制自己最喜歡的神話故事人物,并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而在批判性思維環節,教師則可以設計“神話故事辯論會”活動,讓學生圍繞某個神話故事進行辯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最后,教師還可以在創造性思維環節設計“神話故事新編”活動,讓學生嘗試重構或續寫神話故事。
(四)實現四維度歸化教學目標
一是核心素養的培養歸化,重點在于素養培養與知識領域的對應,而在“神話”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繪制如表1所示素養培養和相關知識領域對應的表格。
表1 核心素養的培養歸化表
核心素養 知識領域 培養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 神話故事的語言特點 掌握并運用神話故事中的生動語言
思維發展與提升 神話故事的情節與結構 分析并評價神話故事的情節發展
審美鑒賞與創造 神話故事的人物形象 鑒賞并創造具有神話色彩的人物形象
文化傳承與理解 神話故事的文化內涵 理解并傳承神話故事中的文化精神
根據表1中的培養目標,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例如,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方面鼓勵學生通過朗讀、背誦、仿寫等方式,掌握并運用神話故事中的生動語言;在思維發展與提升方面,引導小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思維導圖等方式,分析并評價神話故事的情節發展;在審美鑒賞與創造方面,則應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繪畫創作等活動,鑒賞并創造具有神話色彩的人物形象,并鼓勵小學生進行文化傳承和創新。
二是單元教學歸化,教師需要從目標、內容、活動、作業、評價五方面入手。例如,在“神話”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需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包括理解神話故事的基本特點、掌握神話故事的主要情節和人物形象、體會神話故事中的文化內涵等;內容上應整合教材內外的教學資源,構建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包括課文、課外讀物、視頻資料等;在活動上需要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繪畫創作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在作業方面,應布置具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作業,如編寫神話故事、繪制神話故事人物畫廊等,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后是評價上,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小組互評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教學調整提供依據。
三是形成大任務并歸化為學習活動,教師在“神話”單元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大任務“神話世界探索之旅”,大任務包括多個子任務,如“神話故事搜集與整理”“神話故事分析與評價”“神話故事創作與展示”等,并將這些子任務歸化為具體的學習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繪畫創作、演講展示等,以此讓學生深入理解神話故事,并從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表達能力。
四是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三個歸化。首先是知識問題化,在“神話”單元的教學中將知識轉化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思考和探究來解決問題,如講授神話故事的文化內涵時,教師可以提出“神話故事中的哪些元素體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的敬畏和崇拜”等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神話故事的文化精神。其次是問題活動化,將問題轉化為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神話故事的人物形象時,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設計“神話故事人物畫廊”活動,使其繪制自己最喜歡的神話故事人物,并附上簡短的文字說明,以此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再次是活動課程化,教師應將活動整合為課程,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例如,在“神話世界探索之旅”大任務中,教師可以將各個子任務和學習活動整合為一系列課程,如“神話故事閱讀與理解”“神話故事分析與評價”“神話故事創作與展示”等,以此讓這些課程相互銜接、相互支撐,最終構成完整的“神話”單元課程體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大單元概念下小學語文“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教學策略的實施,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了新活力。一方面,通過依據新課標構建大單元框架,保障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并利用導學并重傳授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三大教學核心要素則使教學更聚焦和高效,進一步實現四維度歸化教學目標,讓小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最終,通過上述一系列教學策略的實踐,為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有力支持。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小學語文‘一標二導三凸四歸化’大單元教學實踐與探索”(立項批準號:FJJKZX23-03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