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特別重視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獨特價值,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的游戲環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戶外自主游戲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幼兒園教育環節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教學質量直接決定幼兒的學習效果,高質量的戶外自主游戲以教師在恰當時機下的合理互動方式為前提,通過創設豐富的戶外情境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引導他們在游戲中不斷探索,推動幼兒的人格、情感及社會性發展。
一、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價值
(一)促進身體發育,提升健康水平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充足的戶外活動是幼兒園課程安排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室外自然環境中的陽光、微生物、空氣等內容都可以提升幼兒的免疫力,提升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自主游戲的戶外性也為各種運動元素提供了空間。幼兒正處于身體高速成長的階段,充裕的戶外游戲時間從不同路徑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反之,如果沒有設置充足的課外活動,而是將這部分時間用于課堂,使幼兒用更多的時間在書面知識的學習和室內活動上,這有違幼兒的天性,將會嚴重阻礙其身心健康發展。
(二)促進幼兒人格成長
戶外自主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的人格發展。個體人格的成熟以群體適應和與他人對照為前提,戶外游戲的群體性是促成人格發展的首要要素。游戲提供了社會聯結的場域,創設了人際交往的情境。社會性的共同活動中含有豐富的評價性內容,如教師的評價、幼兒對同伴的態度、情感性聯絡、社會價值觀導向以及各種潛在內容等。幼兒本身沒有對自我形象的認知,需要借助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按照他人的要求來發展自己、根據群體的規則來建構自己。在良好的氛圍中,幼兒可以建立對自身的積極的認知,使用開朗、聰慧、積極、熱愛學習、有探索精神等詞匯來形容自己,并讓這些詞在未來的發展與成長中發揮作用,這有助于讓幼兒在未來汲取更多積極、建設性的心理資源,促進人格的成熟與高水平發展。同時,對某一目標的達成可以發展幼兒的自我效能感,建立關于自我力量的認知,提升其意志力與獨立性,并為將來的進階任務的完成建立基礎。戶外自主游戲將目的性和社會性結合在一起,可以高效地促進幼兒人格的發展。
(三)提升幼兒社會化水平
戶外自主游戲是兒童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伙伴的游戲形式。在幼兒園或學校中的游戲本身具有高度的社會性,是一定形式下多人共同參與的活動。在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擁有相同的游戲目標,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問題,分享同一套游戲規則,逐漸形成情感聯結與歸屬感。合理的游戲內容可以為幼兒構建一種良好的集體氛圍、提供發展的契機,讓幼兒初步體驗社會化情境的美妙之處,從而自發地參與活動,并通過解決問題而收獲成長。幼兒在實際游戲過程中要學會交流、合作、競爭、表達、處理沖突等,這可以促進幼兒學會與他人相處、增強團體意識、鍛煉自身的社交能力。游戲的社會性不僅幫助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獲得各方面的成長,還為幼兒未來的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培養綜合素養,提升學習能力
戶外自主游戲可以全方位培養幼兒初步的綜合素養,鍛煉其基礎性學習能力。游戲與學習具有共通之處,兩者同為在一定規則下,通過決策、理論學習、能力訓練等需要主觀意志參與并付出努力的行為來達到某一目標的活動。戶外自主游戲可以培養幼兒達成目標所需要的能力與素養,如面對困難不言放棄、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失敗后及時調整策略、合理借助外界工具與資源等。這些內容可以遷移到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好的學習素養。此外,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戶外自主游戲可以促進幼兒神經系統的發育與完善,提升其身體素質,鍛煉其感知覺能力,發展水平較高的幼兒會對教學內容保持更長時間的注意力,也會在書寫上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圖片和文本閱讀中加工更多信息。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學習素養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是推動幼兒高效綜合發展的有效方法。
二、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現狀
(一)資源支持不足
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資源支持不足主要體現在時間安排和硬件設施上。當下,由于幼兒園教學理念和其他因素,在學習內容和戶外游戲的協調中,部分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時間安排未能達到2小時這一基礎要求,幼兒無法充分開展有效的活動,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時,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硬件設施支持不足,可能存在設施不足且老化、種類有限、場地狹小、安全性欠缺等問題,導致教學活動難以高效開展,無法為幼兒身心健康和綜合素養的培養提供有效支持。
(二)互動效果不佳
戶外自主游戲應是由幼兒主導的活動,他們擁有安排活動目標、游戲內容、活動方式和各種細節的權力,教師則充當輔助性的角色。部分教師對幼兒的活動進行過多的干涉或過少的輔導,使戶外自主游戲未能充分發揮其優勢,無法讓幼兒在其中收獲應有的樂趣與成長。例如,在幼兒使用積木共同搭建城堡的過程中,教師從自身視角直接指出城堡不夠牢固、后期容易倒塌,甚至需要手動調整。這既會打亂幼兒共同合作的節奏與和諧性,又會破壞幼兒原有的創意和想法。在幼兒出現關系不和時,少數性格內斂的幼兒無法很好地融入集體活動,教師沒有通過全面的觀察發現這一問題,也沒有進行相應指導,導致部分幼兒對集體活動喪失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心理。這些師生互動上的問題限制了幼兒通過戶外游戲進行自我發展,不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和綜合成長。
(三)游戲情境單一
當下,幼兒園戶外游戲的場地主要集中在操場,游戲設施老舊且數量不足,游戲情境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情境應包含有豐富的資源和多樣化的環境,也可以跟隨時間或目標進行調整,引入傳統文化、科學知識、美學元素等內容,成為一個高度開放性、擁有一定自由度的實踐空間。單調且陳舊的戶外游戲設施使幼兒操作與探索的空間極其有限,其社交形式和內容容易趨于平淡,游戲主題和游戲材料的更新會受到諸多限制。如此,幼兒很快會喪失對游戲的興趣,弱化設計游戲并參與集體的意愿,甚至將其視作一種無異于枯燥知識學習的教學活動,難以通過趣味性和實踐性的游戲獲得各方面成長。
三、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教學策略
(一)建立幼兒園的戶外自主游戲的材料資源庫
建立完善的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材料資源庫是保障幼兒游戲體驗、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重要前提。沒有完善的戶外自主游戲材料庫,就沒有良好的游戲效果,其應有的教育價值也就無法發揮出來。幼兒園應廣泛收集各種戶外自主游戲的材料,不僅要完善基礎材料的品類,還要開發符合教學需求和幼兒興趣的創新性材料。為此,幼兒園應設立專用的材料儲存區域,規范其使用和管理方法,并進行定期的維護與更新。在良好的戶外自主游戲效果這一目標下,幼兒園可以將材料庫的動態性和時效性納入戶外自主游戲的高效實施的要素,根據幼兒對游戲效果的反饋進行材料資源的優化與更新,提供更優質的游戲條件。此外,教師可以充分挖掘自然元素的價值,讓幼兒在自然中進行自主游戲。自然中的花草、石頭、沙子等元素都可以作為游戲材料。自然中原始的、未經加工的素材具有獨特的意義,不僅具有高度的環保價值,還能讓幼兒建立起和自然的連接,為幼兒提供感受自然與生命的途徑。
以“柚樹創意坊”這一活動為例。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柚子樹旁,先簡要介紹柚子樹的外形特征和生長習性,引導幼兒觀察柚子樹各部分的特點——其葉質厚濃綠、花蕾呈淡紫紅色、樹皮呈灰褐色等。接下來,教師將幼兒分成不同小組,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柚子樹旁收集自然材料,合作創設與柚子樹相關的創意作品。幼兒可以運用樹枝、樹葉、花以及畫筆、顏料等材料,自由發揮想象,通過小組協同合作完成創作。在完成后,每組分別派出一名幼兒介紹本組成果,講述創作思路,傳達作品表達的內容,也可以分享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教師邀請其他小組的幼兒進行提問與評價,參與小組間的討論,并對幼兒進行及時指導,以柚子樹為媒介強化幼兒對自然和綠色生命的認識。教師帶領幼兒整理游戲材料,將場地恢復原狀,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這一活動能培養幼兒的觀察力,通過小組合作與主觀創作,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與團隊協作能力,同時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為自然科學素養和審美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注重互動時機,靈活使用互動方式
幼兒園時期是個體進入同輩群體社會的初始階段,對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升戶外自主游戲質量,使其發揮最大化的效果就是教師應重點關注的問題。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高度尊重幼兒在這一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充足的探索空間,尊重幼兒的想法,同時提供恰當的指導與幫助,使游戲的娛樂性和教育性達成和諧統一。針對不同的戶外自主游戲類型,教師要注意其互動方式的差異。在以鍛煉幼兒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戶外游戲中,教師首先要保證場地的安全性,關注幼兒動作的規范性,多使用鼓勵性和支持性的語言,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和挑戰精神。在幼兒嘗試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技巧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提升運動相關能力。在建構類游戲中,教師可以耐心等待幼兒思考,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自主規劃,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對幼兒遇到的困難,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并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行為,表揚他們的互助精神。對探索性游戲,教師要在幼兒表現強烈好奇心和互相討論、對某一現象感到疑惑不解時,通過溫和的提問、簡化的原理知識講解、合作式探究等方式幫助幼兒梳理思路,并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激發幼兒想象力,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以“童趣小集市”這一活動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到不同類型的場景,如鄉村集市、客家土樓、傳統古厝等地進行參觀,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場景下人們的生活形式、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內涵。接下來,教師將幼兒分成學習小組,讓他們根據自身理解與想象,圍繞描述場景中人們的生活方式,在小組內自主規劃并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這一過程中,部分幼兒性格內向,較少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部分幼兒發言過于積極,導致其他成員發言機會有限,無法形成統一意見。教師可以及時介入,引導幼兒輪流溝通,每人使用一分鐘時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人要在輪到自己發言時才可以發表對之前幼兒的想法的態度。在角色分配中,可能兩個人希望自己扮演同一個角色,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比一比誰能更好地展現這一角色的技能,就由誰扮演這個角色。幼兒也可能在展現過程中對場景理解不到位,如在農村集市情境下,幼兒只是營造一種混亂的特點,而忽略了集市的交易屬性。教師則可以在幼兒設計結束后,通過相關道具的使用來引導幼兒發現這一場景下更深入的特點。
(三)創設多樣化的戶外自主游戲情境,提升戶外自主游戲質量
多樣化的戶外自主游戲情境契合現代教育的理念,可以滿足幼兒的興趣,提升幼兒對游戲的參與水平。豐富的情境可以更好地實現游戲的各種功能,從不同方面提升游戲的質量。多樣化的游戲情境可以融合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拓展學科的邊界,加深幼兒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對于具體游戲場景,教師可以將其延伸至周邊自然生態資源、本土農業文化資源等,讓幼兒在這些自然性情境中進行探索與互動。自然與農業資源以其自然生態屬性,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感官刺激,為幼兒創造身臨其境的體驗。在自然性戶外情境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幼兒的安全問題,在活動前要增強幼兒注重安全的意識、教導幼兒不要做危險的活動。同時講解一些場景相關的常用技能與知識,幫助幼兒以安全、高效的方式完成自己的目標。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綠色小農莊”這一活動,體驗農耕的樂趣。教師挑選一處陽光較好、土地適宜的多個小塊區域,并準備種子、肥料、鏟子等基礎材料,讓幼兒根據個人興趣在每個區域種植西紅柿、黃瓜、青菜、蘿卜等常見蔬菜,也可以種植花草等觀賞性植物。種植后使用柵欄將小塊區域保護起來,以防破壞。接下來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播種和移栽幼苗,并定期澆水、施肥、除蟲,觀察并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在農作物成熟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扮演顧客和攤主,通過情景模擬,使用自制貨幣買賣農作物,學習簡單的數學計算與社交技巧。這一活動可以讓幼兒了解常見農作物的特征和習性,了解傳統農耕文化、豐富自然科學知識,同時體驗勞動的樂趣,學習珍惜勞動成果和糧食,培養其責任感與社交技能。
四、結語
綜上,在組織戶外自主游戲時,幼兒教師應聚焦教學質量,提升戶外自主游戲對幼兒的積極作用。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既是促進幼兒身體發育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幼兒人格成長以及提升幼兒社會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同時,戶外自主游戲還為培養幼兒綜合性素養、提升學習能力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完善全面的游戲材料資源,在恰當時機開展互動,提升戶外自主游戲情境的多樣性,以此提高戶外自主游戲的質量,培養幼兒的基礎能力,讓他們養成各方面良好的意識和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質量視域下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有效支持與引導實踐研究”(課題編號:Fjxczx23-27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