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人工智能來了,你準備好了嗎》。那一年,一個名為AlphaGo的會下圍棋的人工智能(AI),接連戰勝世界圍棋冠軍、世界圍棋排名第一的棋手,最后戰勝了它自己(AlphaGo Zero戰勝AlphaGo)。那個時候的AI,離我們還很遙遠。
2022年末,一個名為ChatGPT的對話式AI問世,由此引發的認知革命,重新定義了知識獲取、生產力解放與人類創造力的邊界,猶如數字時代的普羅米修斯之火,點燃了全球人工智能革命的新紀元。AI走進了各行各業,開始影響每一個人。
無論是AlphaGo還是ChatGPT,都是國外的AI。雖然文心一言、豆包、訊飛星火等一大批中國制造的AI一直在努力追趕,但始終與國外頂尖AI有很大差距。直到今年春節,DeepSeek的R1模型橫空出世,用“中國式創新”改寫了游戲規則。它用極低的成本,實現了數學推理、代碼生成等核心能力比肩國際頂尖AI的奇跡。更令人振奮的是,央企、高校紛紛將其應用于科學研究、工業設計、教育輔導等領域,證明中國的人工智能正從“跟跑”邁向“領跑”的新賽道。
那么,以DeepSeek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它的快速發展會給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我們最關心的教育領域,帶來哪些變革?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呢?
會思考的“電子大腦”
想象你正在玩俄羅斯方塊游戲,那些不同形狀的積木塊會自己找到合適的位置,這就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最基礎的工作原理——人工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算法。當然,真實的原理更為復雜,還會涉及對海量數據的學習和創造性生成,等等。
DeepSeek、豆包這些聰明的AI助手都屬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它們的“大腦”是由無數個“數字神經元”組成的人工神經網絡。每個“數字神經元”都像是一個小計算器,專門負責處理某類信息。比如,當你問“為什么天空是藍色的”時,有的神經元負責識別這是科學問題,有的調取光的散射原理,有的把專業術語轉換成通俗解釋。
最神奇的是,當這些“數字神經元”多到一定程度(比如DeepSeek就有上千億個),AI就會突然“開竅”,展現出驚人的智慧。就像一只螞蟻只會亂爬,但百萬只螞蟻就能建造出帶通風系統和糧倉的“地下宮殿”,科學家把這種神奇的現象叫“智能涌現”。正是這種超能力,讓AI可以幫你把流水賬作文改寫成詩意美文、用多種方法解同一道數學題、模擬全球氣候變化對家鄉的影響等。所以,當你使用這些AI助手時,不妨想象有上千億個數字小精靈正在它們的“電子大腦”里忙碌著。
超給力的“伴學書童”
AI正在快速改變著各行各業,教育也不例外。比如,豆包能用地道的網絡用語講解二次函數,訊飛星火可以模仿語文老師的批改風格,DeepSeek知道“雞兔同籠”這類經典數學題的N種解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最近也推出了厲害的“AI試驗場”。那么,我們該怎樣使用AI助力學習,讓它成為超給力的“伴學書童”呢?我們不妨看幾個例子。
語文寫作特訓營。打開DeepSeek,將作文草稿拍照上傳,輸入指令“請分析文章結構,用比喻手法改寫三個重點段落”。AI會像拆解七巧板一樣解析你的文章,標出“糖葫蘆串”式敘事的段落銜接,把“陽光明媚”升級為“金箔般的陽光在樹葉間流淌”。更神奇的是,它能模仿《城南舊事》的文風生成參考片段,還能在修改建議中插入表情包。
英語單詞魔法工坊。用豆包背單詞就像玩解謎游戲。上傳“環保主題詞匯表”,說“請用recycle、pollution、ecosystem編個偵探故事”。你會收到雙語版《垃圾箱謎案》:偵探通過分析公園生態系統的污染源,發現回收站里的秘密。背完單詞后開啟“單詞大闖關”,AI化身會說話的顯微鏡——“第7題,你寫的environment少了個n”。
科學探索安全實驗室。在AI虛擬實驗室中,動動手指就能做那些在真實實驗室中無法操作的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例如,選擇“金屬活動性探究”,AI會提供可交互的鎂、鋅、銅等數字標本。當你把虛擬鎂條放入稀鹽酸,系統不僅展示劇烈反應的影像,還會彈出知識卡片“注意!真實實驗會產生可燃氫氣,記得戴護目鏡哦”。
藝術創作靈感引擎。想畫插畫卻不會構圖?智譜清言的“AI畫圖”也許能幫到你。輸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選擇黑白線條風格和不對稱構圖的“咒語”,AI不僅生成水墨線稿,還會推薦配色方案。當你想為學校創作一首新的校歌時,不妨試試豆包的音樂創作功能,它會讓每個人都能成為音樂人。
和AI做朋友的正確姿勢
面對這么厲害的AI,你可能會有疑問:AI會取代教師嗎?用AI寫作業算作弊嗎?AI會讓人類變笨嗎?
AI不會取代教師,而是讓教師從重復勞動中解放,成為真正的靈魂工程師。就像計算機沒有取代數學家,AI將成為教師的好幫手。教師可以用AI提高備課效率、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開展多元評價等,節省出來的時間,則可以用來組織辯論賽和項目式學習,這正是AI做不到的創造性教學;還可以和學生更加深入地交流、親密地溝通,這也是AI做不到的情感共鳴。
那么,用AI寫作業算不算作弊?就像用字典查單詞不算作弊,關鍵看怎么用。如果你不假思索,讓AI直接告訴你答案,那就是在作弊。如果你讓AI幫你整理課堂要點、拓展解題思路、完成創意表達,那么AI就能培養你的學習能力。比如,某小學開設“AI創意工坊”,讓學生教AI寫童話故事,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想象力。所以,AI不會禁錮思維,反而為想象力插上數據驅動的翅膀。
和任何一項科技發明一樣,AI就像一把“雙刃劍”,關鍵看你怎么用它。當北京中學生用編程機器人還原圓明園景觀,當甘肅小學生通過VR探訪敦煌壁畫,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力量,更是人類智慧的延伸。教育的真諦從來不是知識的搬運,而是點燃求知的火種,而AI正是這個時代最奇妙的打火石。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的任務舉措。4月,教育部等九部門頒發《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更是24次提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為教育帶來了無限可能,它讓學習變得更加高效、有趣,讓教學更加精準、個性化。就像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所說:“人工智能是把金鑰匙,不僅影響未來的教育,也影響教育的未來。”
在這場教育革命中,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兩位導師:一位是人類教師,用溫暖的眼睛發現潛能;一位是AI系統,用精準的數據守護成長。當人文關懷與智能科技完美融合,教育的魔法才剛剛開始。
(作者系天津市紅橋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