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適應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制藥行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對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具體途徑是:(1)整合創新教育理念;(2)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3)促進跨學科交叉融合;(4)利用現代信息技術;(5)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通過該措施不僅有助于培養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制藥專業人才,提高地方高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競爭力,也有利于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和醫藥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培養創新型人才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醫藥產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從傳統化學藥物的研發到現代生物技術、精準醫療、數字化醫療等多個領域都在不斷創新。創新型人才能夠快速吸收并運用這些新技術、新方法,推動醫藥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1]。其次,醫藥領域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既有疾病治療上的挑戰,也有藥物開發、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還有公共衛生、藥物可及性等社會問題。創新型人才憑借其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提出新穎的解決方案,為醫藥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再次,醫藥創新成果的轉化需要一支具備創新意識和技術背景的人才隊伍。創新型人才能夠將實驗室中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推動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為社會創造價值。最后,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行業發展趨勢瞬息萬變。創新型人才能夠洞察行業動態,預測未來趨勢,引領醫藥行業的發展方向,推動產業向更加高效、可持續的方向前進[2]。此外,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病負擔加重以及人們對健康生活品質的需求提升,醫藥市場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創新型人才能夠開發出更多滿足特定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提高行業競爭力。因此,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必須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步伐,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科技環境和市場需求,但這需要采取一系列綜合性策略,以下是一些關鍵措施。
一、整合創新教育理念
(一)整合創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藥專業的學生面臨著快速變化的行業環境、科技發展以及市場需求。整合創新教育理念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醫藥行業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演變,對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整合創新教育理念,可以培養出能夠敏銳洞察市場動態、迅速響應市場需求變化的學生,使他們具備設計和開發新型藥物、醫療設備或服務的能力。
2.促進技術創新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技術進步日新月異。整合創新教育理念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鼓勵他們主動學習前沿科技知識,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生物信息學等,從而在制藥領域實現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3]。
3.增強實踐能力
創新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項目驅動、案例研究、實習實訓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應用知識。制藥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科研項目、企業合作、創業實踐等方式,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其實踐技能[4]。
4.培養團隊協作與領導力
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單打獨斗已難以應對挑戰。整合創新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領導力,使他們能夠在跨學科、跨領域團隊中發揮積極作用,共同推動項目的成功實施。
5.強化社會責任感
在關注經濟效益的同時,整合創新教育理念還強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制藥專業學生需理解藥品研發、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倫理問題和社會影響,努力開發安全、有效、可持續的產品,以滿足公眾健康需求,同時保護環境和促進社會福祉。
綜上所述,整合創新教育理念對于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學生提高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也為推動醫藥行業的持續發展和人類健康事業做出貢獻。
(二)整合創新教育理念的途徑
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制藥專業整合創新教育理念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以確保培養出適應行業發展趨勢、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以下是一些建議和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教育觀念,將創新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鼓勵學生主動探索、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而非僅僅依賴于書本知識[5]。通過案例教學、項目驅動學習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2.融入產業前沿知識
制藥行業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因此教育內容應與最新的產業趨勢緊密結合。引入前沿科研成果、新技術、新設備和新材料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行業最新動態[6]。
3.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開設創新課程、組織創新競賽、提供研究基金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從設計、實施到成果展示的全過程鍛煉,提升其獨立解決問題和持續創新能力[7]。
4.注重倫理與法規教育
隨著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倫理、法律與安全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在教育過程中融入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和職業規范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操守和行業責任感[8]。
通過上述措施的實施,地方高校的制藥專業可以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有效整合創新教育理念,培養出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二、強化理論與實踐結合
(一)課程結構優化
一方面,要增加實踐課程比例,確保課程結構中實踐課程占一定比例,如實驗課程、實習、項目實踐等,使學生能直接接觸到制藥領域的實際操作。另一方面,要整合理論與實踐,在理論課程中穿插實例分析、案例討論,以及實驗操作演示,使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9]。
(二)實驗與實習基地建設
要使校內實驗設施升級,投資于現代化實驗室設備,提供先進的實驗條件,支持學生進行創新實驗;還要加強校外實習合作,與制藥企業、研究機構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他們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10]。
(三)項目驅動學習
一方面,可以開設跨學科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多學科交叉的項目,組建由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組成的項目小組,共同參與跨學科的研究項目或創新項目,如新型藥物研發、生產流程優化、質量控制等,通過項目完成提升綜合應用能力。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為學生提供資源和指導,鼓勵學生自行尋找研究主題,自主設計和執行項目,進行小規模的科學研究或創新設計,培養其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
(四)現代技術融合
要加強虛擬仿真技術的融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模擬實驗過程或生產場景,降低實驗成本,提高安全性;也要加強在線學習平臺建設,開發或使用在線學習平臺,提供實驗指導視頻、案例研究、互動問答等資源,增強學習的靈活性和深度。
(五)持續反饋與改進
要建立評估機制,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包括實驗技能、項目完成情況、團隊合作表現等,及時反饋,指導改進。也可以邀請制藥行業的專家參與教學活動,提供行業視角,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增強教育的實用性和前瞻性。
(六)加強校企合作
與制藥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開展聯合培養計劃、共建實驗室或實習基地,讓企業成為教育過程的一部分。這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還能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反饋至教學中,確保教育內容的實用性和前瞻性[12]。
通過上述措施,地方高校制藥專業可以有效地強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出既具備扎實理論基礎又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三、促進跨學科交叉融合
制藥行業是一個高度交叉的領域,涉及化學、生物、醫學等多個學科。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制藥專業促進跨學科交叉融合,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增強其在解決復雜問題、技術創新等方面的能力。以下是幾種具體的策略。
(一)設立跨學科課程
可以開設交叉學科課程,結合生物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知識,設計專門的課程,如“生物信息學”“藥物合成工程”等,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學科間的聯系和相互作用。也可以邀請多學科專家授課,邀請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教授和研究人員共同授課,或者通過研討會、講座等形式,讓學生接觸多種專業知識[13]。
(二)建立合作平臺
包括跨學院合作,與學校內的其他學院(如生命科學學院、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等)建立合作機制,共享資源,舉辦跨學科活動和競賽;還包括產學研合作,與制藥企業、科研機構建立緊密聯系,共同參與科研項目、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14]。
(三)強化技能培訓
要加強軟技能培訓,即除了專業技能,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表達、項目管理等軟技能,這些對于跨學科合作至關重要。另外,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跨學科技術培訓,如編程、數據分析、實驗設計等,增強學生運用不同工具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藥專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平臺,支持遠程協作與交流。這不僅能夠提升學習效率,還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了解全球最新的科研動態和技術趨勢。以下是幾個具體的應用方向。
(一)在線教育資源
開發或整合在線課程。利用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平臺,提供高質量的在線課程,覆蓋理論知識、實驗技能、行業前沿等內容。
(二)數據分析與管理
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處理制藥行業中的數據,包括臨床試驗數據、藥品銷售數據、市場趨勢等,幫助學生理解行業動態,做出基于數據的決策[15]。還要加強數據庫管理,建立和完善實驗室和教學資源的數據庫,方便學生和教師快速查找所需資料,同時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準確性。
(三)人工智能與自動化
可以開發智能教學助手,利用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機器學習技術,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解答學生疑問,輔助教學過程[16]。還可以引入自動化實驗設備和控制系統,減少人為錯誤,提高實驗效率和精度,同時讓學生更多地專注于實驗原理和結果分析[17]。
(四)項目管理和協作工具
可以使用云計算、云存儲等技術搭建協作平臺,促進跨學科項目組的高效溝通與協作,共享資源,協同完成任務。還可以引入項目管理軟件,如Trello、Asana等,幫助學生和教師規劃、追蹤和評估項目進度,提高團隊協作效率。
(五)虛擬現實與仿真技術
可以利用VR/AR技術創建仿真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虛擬空間中進行實驗操作,節省成本,降低風險,同時增強學習的沉浸感和趣味性[18]。此外,在職業培訓方面,可以開發虛擬工作場所,讓學生提前熟悉行業工作流程,進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訓練,提升職業素養和技能。
五、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一)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必要性
第一,應對行業變革。醫藥行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包括技術進步、市場需求變化、政策調整等。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使其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創新意識,能夠幫助他們抓住行業變革帶來的機遇,應對挑戰。第二,促進創新與轉化。新質生產力強調創新驅動發展。在制藥領域,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再到市場化過程,都需要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19]。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快速落地,滿足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20]。第三,解決就業難題。隨著行業專業化、細分化趨勢,制藥領域的就業形勢日益復雜。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找到傳統就業途徑之外的新崗位,還可以鼓勵他們成為醫藥領域的創業者,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此外,創業不僅是經濟活動,更是社會價值的體現。通過創業,學生能夠將專業知識應用于解決社會問題,如公共衛生、疾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領域,從而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在全球化背景下,醫藥行業競爭激烈,培養具備創業能力的制藥專業人才,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為自身和所在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并且創業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挑戰和成長的過程。通過創業實踐,學生可以鍛煉領導力、決策力、抗壓能力等關鍵素質,實現個人潛能的最大化,同時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二)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途徑
1.課程設置與實踐結合,舉辦創新創業競賽
開設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如創新思維、創業管理、知識產權保護等。還可以定期組織創新創業大賽、模擬創業活動等,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培養團隊協作能力。這些活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戰經驗,還能增強他們的項目策劃、執行及團隊合作能力。
2.提供創業指導與資源支持
建立創業指導中心或孵化器,為有意向創業的學生提供政策咨詢、資金申請、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支持。同時,可以通過講座、研討會等形式邀請行業專家分享創業經驗和行業動態,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掌握創業技巧。
3.強化職業規劃教育
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和職業發展工作坊等形式,幫助學生明確個人職業目標,規劃未來發展方向[21]。其中包括了解不同職業路徑的前景、技能需求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培訓來實現職業目標。
通過上述方法,地方高校制藥專業的學生可以在新質生產力背景下,將創新想法轉化為實際項目或企業。這種實踐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管理能力,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質生產力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制藥專業的人才培養應注重全面性、實踐性和前瞻性,通過整合多種教育資源和方法,培養出既有扎實專業知識又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曹帥.“新工科”視域下制藥工程專業建設改革思路[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23,33(04):134137.
[2]李振,孫晴.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制藥工程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1,48(18):238+261.
[3]朱英杰,盧國儉,鄒翔,等.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制藥工程專業為例[J].輕工科技,2017,33(07):175176+178.
[4]羅大蒙.新質生產力背景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優化路徑探賾[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4,34(04):3240.
[5]許翾,李晨,邱元,等.面向新質生產力需求的高校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模型及生態環境[J].中國科技論壇,2024(09):156165.
[6]朱凱,李潔瓊,王雯,等.“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制藥專業教學過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7(18):141142.
[7]劉俊玲.新質生產力視閾下創新型外語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24,32(03):5559.
[8]田娟.著力培養創新型勞動者[J].社會主義論壇,2024(04):1819.
[9]祁占勇,吳仕韜.新質生產力視域下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24(04):518+181.
[10]白天擇,張曉靜,王延飛.新質生產力視角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J].科技智囊,2024(06):1622.
[11]張勝利.培養更多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J].新湘評論,2024(16):45.
[12]盧國儉,沈潔,胡振宇,等.藥企對接的制藥工程專業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J].河北職業教育,2017,1(04):8184.
[13]丁莉.強化跨學科建設和產教融合"以新型人才驅動新質生產力[N].21世紀經濟報道,20231226(015).
[14]胡湘永,廖文和.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產學研深度融合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與協同機制[J].南京社會科學,2024(08):142149.
[15]羅瑞志,楊如安.新質生產力背景下教育數字化賦能創新型人才培養[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4(03):4248.
[16]汪建.融數注智驅動新質生產力[N].人民郵電,20240306(002).
[17]張磊,姬文晉,鄭俊霞,等.“新工科amp;互聯網+”背景下培養創新型高素質人才的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廣東化工,2021,48(03):251252.
[18]顧萬勇.以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J].群眾,2024(11):6768.
[19]陳克正.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與實踐導向[J].中國高等教育,2024(07):4144.
[20]施金妹,牟海維,闞繼承.以高質量科研推動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N].海口日報,20240814(007).
[21]曾天山,陸宇正.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J].職教論壇,2024,40(04):59.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編號:GJB1424239);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研究課題(編號:23GJYBD034)
作者簡介:王廣慧(1973—"),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