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世界中文大會開幕式上,來自21個國家的39位中外青年代表共同演唱了“唱歌學中文”項目的原創歌曲《邊走邊唱》。優美的歌詞與動人的旋律為大會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唱歌學中文”項目精準把握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訴求,聯合全球中文教育機構開展以“中文 + 音樂”為主題的歌曲表演、藝術展演等文化活動,構建起語言文化傳播的新范式。面對全球中文學習熱潮持續升溫,如何突破傳統語言教學框架的限制,有效提升學習效率,已成為國際中文教育發展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在此背景下,“唱歌學中文”項目應運而生,它融合了音樂教育與語言學習的精髓,不僅為全球中文學習者開辟了全新的學習路徑,更通過文化交流顯著增強了中文教育的感染力,彰顯語言文化傳播的獨特價值。筆者以“唱歌學中文”項目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品牌建設與傳播策略,以探索國際中文教育文化品牌活動的建設路徑。
一、《邊走邊唱》:一次成功的品牌建設實踐
2024年世界中文大會期間,《邊走邊唱》憑借其原創中文歌曲表演,贏得參會者的廣泛贊譽。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語言文化盛會,本屆大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學習者、教育工作者及各界專家。借助這一國際平臺,《邊走邊唱》在擴大自身知名度的同時,還有效拓展了“唱歌學中文”這一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中外青年代表在開幕式上聯合演唱原創中文歌曲,既展示了中文教育的最新成果,也有效傳遞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品牌戰略是實現中文國際傳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中華文化精準傳播的重要舉措。首先,《邊走邊唱》憑借歌詞和旋律的巧妙設計,將中文文化的精髓融入藝術表達之中。例如,歌詞“我們大家來唱歌,平平仄仄平平仄,學習中文很快樂”,既直觀地展現了中文的韻律美,又傳達了學習中文的愉悅感,容易引發聽眾的情感共鳴。這種方式創造性地融入文化元素,既豐富了品牌的內涵,也增強了品牌的吸引力。其次,《邊走邊唱》借助世界中文大會這一國際舞臺進行演出,顯著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與影響力。品牌建設需要積極尋找高影響力平臺,精準觸達目標受眾,強化國際傳播效能。最后,《邊走邊唱》以原創歌曲為核心,構建了兼具文化深度與藝術感染力的品牌符號。這意味著品牌應結合自身定位和文化內涵,通過打造具有創新性和辨識度的內容,提升品牌競爭力。
二、“唱歌學中文”品牌建設的策略
“唱歌學中文”在品牌建設過程中,遵循“定位一創新一推廣”的思路,采取明確品牌定位、創新項目活動、全球推廣與合作等具體策略,構建起完整的品牌體系。
1.明確品牌定位。“唱歌學中文”強調以音樂旋律為載體,把中文學習融入歌曲之中,讓學習者在音樂節奏里掌握中文知識。與此同時,音樂與中文相結合,有助于打破文化與語言壁壘,促進文化交流。因此,“唱歌學中文”的品牌可被定位為“旋律中的中文課堂,歌聲中的文化寶藏”。該項目具有三重核心價值維度:首先,精準定位青年中文學習者。在青年成為全球教育消費主力的背景下,“唱歌學中文”項目精準捕捉青年群體的認知特征,他們每天平均接觸數字內容5.4小時,更傾向于通過音樂、短視頻等碎片化形式獲取知識。因此“唱歌學中文”項目主要針對全球青年中文學習者,特別是那些希望通過具有互動性和娛樂性的方式學習中文的年輕邊走邊唱具Singamp;LeamChinese唱歌學中文人。其次,“唱歌學中文”項目的核心價值在于寓教于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唱歌學中文”項目中,學習者跟著旋律哼唱中文歌曲,那些原本生硬的漢字、復雜的語法,都變得生動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能夠通過歌唱來提高語言技能,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最后,“唱歌學中文”項目強調“學習中文,唱出快樂”這一情感體驗,使品牌形象更加親切。“唱一首中文歌,搭一座交流橋”,在2024年紐約林肯中心的演出中,當美國學習者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時,現場實時生成的多語種彈幕墻(覆蓋12種語言)形成了跨文化對話的生動圖景。中文作為交流的工具、中國文化的載體,架起助推文明互鑒的橋梁,將在未來的文化交流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創新項目活動。創新項目活動的目標在于通過新穎的形式提升學習效果、擴大品牌曝光度并增加用戶參與度。“唱歌學中文”將中文學習、歌唱和文化傳播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和互動形式來增強用戶體驗。其中,“音樂創作與分享”是該項目的一項重要創新舉措,它鼓勵全球中文學習者通過歌唱學習中文的同時,還能自主創作中文歌曲并通過平臺分享作品。這不僅有助于學習者深入理解中文,還能提升其語言實踐能力,激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認同感。例如,在“我的中文歌故事”活動中,學習者通過音樂視頻講述學習中文的故事,分享他們通過歌唱來學習中文的經歷。這些作品通過線上平臺的廣泛傳播,吸引了更多中文學習者的關注和參與,進一步擴大了品牌的影響力。
此外,音樂風格的多樣性也為該項目增添了更多魅力。不同的音樂風格,如流行、民謠、搖滾等,具有各自獨特的藝術特征和表達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興趣與需求。音樂作為一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可以讓學習者更加投入,提升其學習中文的樂趣和效果。多元化的音樂風格使得“唱歌學中文”項目成為一個包容性強、靈活多樣、創意豐富的品牌,吸引了具有不同背景和年齡層的中文學習者參與。總體而言,“唱歌學中文”項目推出的創新活動不僅能提升學習者的中文能力,還能通過文化傳播的方式,將之打造為一個充滿活力、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文學習品牌。
3.全球推廣與合作。“唱歌學中文”項目與世界各地的中文院校、孔子學院等教育機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通過聯合舉辦音樂創作比賽和中文歌曲演唱活動實現深度合作。例如,定期舉辦以中文歌曲為主題的語言文化節,根據學習者語言水平分級開展中文歌曲比賽,鼓勵學習者用中文演唱并創作中文歌詞。此類活動既有效提升了學習者的語言能力,也增強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和興趣。
項目創立初期以漢英雙語為推廣媒介,但隨著項目的不斷發展,逐步增加了多語種的介紹和推廣材料,從而覆蓋更多的語言群體。基于各國學習者的實際需求,目前已經提供西班牙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阿拉伯語等語言版本的推廣材料。例如,網站介紹、活動通知、賽事規則及學習資源等內容,均提供多語種版本,方便不同語言背景的學習者了解并參與。針對特定語言地區,項目團隊還根據當地文化和語言習慣制定了差異化的宣傳策略。
三、“唱歌學中文”項目的傳播策略
品牌建設的成效最終需要通過傳播實現落地。“唱歌學中文”項目在傳播過程中通過三大策略提升影響力:確立項目核心主題實施廣泛宣傳,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增強互動體驗,構建合作網絡擴大項目影響。上述傳播策略的協同推進顯著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
1.確立項目核心主題,實施廣泛宣傳。近年來,“唱歌學中文”項目成功打造多個主題季,包括2023年“四季如歌·美好同行”與2024年“我們在時光里”等系列,均獲得學習者的高度認可。以2023年主題季為例,來自39個國家的600多名青少年不僅完成了高質量的音樂視頻創作,更通過“季節心語”中文視瀕展示,系統呈現演唱團隊風采與歌曲內涵,分享其對季節變遷的文化感知。主題季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習者的中文水平,更使其深刻體悟到中文歌曲的魅力。相較而言,2022年以前,該項目尚處于發展初期,雖然吸引了部分學員參與,但由于缺乏明確的主題規劃,項目的整體方向與目標不夠清晰,難以充分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和參與度。通過經驗積累和反思,項目團隊意識到明確主題的重要性,因此確立主題季機制來提升項目的吸引力和針對性。
具體而言,項目的主題季建設通過雙重路徑強化品牌效應。首先,明確的主題能夠增強項目的凝聚力和品牌識別度。每個主題季都帶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學習目標,使學員在特定的語境中加深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理解。例如,“我們在時光里”通過回顧經典中文歌曲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習者在演唱中體悟語言承載的文化內涵;而“四季如歌·美好同行”則將季節更迭與中文歌曲相結合,讓學員深化對語言節奏和韻律的認知。其次,隨著主題季的不斷推出,項目的品牌形象逐漸明確,通過社交媒體和線上平臺的推廣,有效拓展了參與規模。各主題季的發布以及相關活動都引發了學習者的熱烈討論,進一步擴大了項目的影響力和社會認知度。
2.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增強互動體驗。“唱歌學中文”項目提供了一系列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包括專業的中文歌曲視頻教程與歌詞解析等。學員可以自由選擇感興趣的歌曲,跟隨視頻教程學習歌詞與發音技巧。這種自主學習模式不僅靈活便捷,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員的聽力理解、口語表達及語音準確度。項目還定期舉辦線下的中文歌曲大賽,為學員提供一個展示歌喉的舞臺。參賽者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表演能力,還能通過與其他選手的交流,學習到更多的中文歌曲和表達方式,此外,項目還開展“唱行成都”研學營活動,通過沉浸式的語言文化體驗來強化學員間的互動。該研學營會聚全球多元文化背景的學員,他們共同學習、演唱歌曲,還學習了成都的本土文化,如探訪杜甫草堂、學習古詩《春夜喜雨》的創作背景和韻律之美,以及探訪三星堆博物館,了解古蜀文明的輝煌歷史和獨特藝術價值。項目訓練營還舉辦了歌曲研習與展演,同時組織文化考察活動,包括杜甫草堂《春夜喜雨》創作背景研讀、三星堆古蜀文明藝術價值探究等模塊。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唱歌學中文”項目構建了多元融合的教學體系。在提升學員語言能力的同時,也深化了他們的文化認同。學習者則在學習音樂的環境中實現了語言知識的有效內化,并深化了對中華文化的認知與情感聯結。
3.攜手合作促進共享,擴大項目影響。“唱歌學中文”項目與國內外中文教育機構、文化團體、藝術院校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中文歌曲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項目整合了各方資源,如音樂版權、教學資料、師資力量等,形成優勢互補,提升項目的整體實力。例如,在東盟青少年“唱歌學中文”音樂視頻征集活動中,“唱歌學中文”項目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作,太合音樂集團負責策劃和執行,精選中文金曲供學員演唱。這種合作模式不僅豐富了項目的內容,還提升了活動的專業性和影響力。項目還與中國一東盟藝術學院合作,在研學營活動中組織參訪藝術學院,與中方專業師生進行深入交流。項目積極與國內外相關機構進行資源共享,不僅推動了中文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和機會。
四、結語
“唱歌學中文”項目作為中文教育領域的創新實踐,通過巧妙融合音樂與中文學習,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新穎且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方式。從《邊走邊唱》在世界中文大會上的成功演繹,可以看到該項目在品牌建設方面的突出成就。通過結合音樂和中文學習,該項目吸引了大量全球中文學習者的參與。例如,“音樂創作與分享”,不僅豐富了學習體驗,還提升了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對中文文化的認同感,此外,通過全球推廣與合作,項目與世界各地的中文教育機構和文化團體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了中文教育的普及與發展。
在傳播策略方面,“唱歌學中文”通過確立核心主題,舉辦線上線下活動,并攜手合作伙伴促進資源共享,成功將項目打造成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文學習平臺。未來,隨著項目的進一步推廣和完善,預計將吸引更多學習者的參與,推動中文教育與文化傳播深度融合,為全球中文學習者提供更加豐富和有趣的學習體驗。
(作者單位信陽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張鵬.“國際中文日”品牌設計和傳播策略研究[].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04).
[2]樂琦,陳晨.國際中文教育品牌傳播力提升的實踐進路[].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4(06).
[3]趙曉霞.中文:架起文明互鑒橋梁[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04-26.
【編輯:杭麗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