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184-03
新課標視角下,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文字理解,而是更注重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解讀、個性化的感悟以及創新思維的發展。為此,如何依據新課標要求,探尋科學合理且行之有效的現代文閱讀技巧,已然成為當前初中語文教學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將為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助力學生更好地掌握現代文閱讀技能,實現語文素養的穩步提高。
一、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對閱讀能力提升的影響
(一)增強信息提取與整合能力
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注重培養學生信息提取與整合的能力,掌握圈點批注、快速瀏覽等技巧,能讓學生在閱讀時迅速定位關鍵信息,并進行有效整合。[1
如在閱讀一篇新聞報道類現代文時,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技巧,標記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等關鍵要素,再通過梳理整合,就能清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又如在閱讀篇幅較長的說明文時,借助快速瀏覽技巧,學生可以先明確文章的結構框架,抓住各段落的中心句,快速提取重要信息,概括出文章圍繞說明對象所闡述的要點,并從不同角度去解讀與分析文本,在自主性的閱讀過程中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信息提取與整合的能力。另外,這種信息提取與整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文本的基本內容,為進一步深入閱讀奠定基礎。
(二)深化文本理解與分析能力
閱讀技巧的運用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文本的理解與分析,通過精讀技巧,學生能夠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情感表達以及文本所蘊含的深層意義。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學生在精讀過程中,仔細品味文中父親攀爬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細節描寫,分析作者用詞的精妙之處,從而深刻體會到父子之間深沉的愛,借助分析文章結構、把握線索等技巧,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組織架構和內在邏輯。如在學習《白楊禮贊》時,學生通過分析文章以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外形特征、內在氣質為線索,層層遞進地贊美白楊樹的寫法,進而理解作者借白楊樹來歌頌北方軍民堅韌不拔精神的寫作意圖。這些閱讀技巧的運用,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層面。同時,聯系生活實際的閱讀方式,也能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他們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進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三)提升文學鑒賞與審美能力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與審美能力,而現代文閱讀技巧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掌握修辭手法賞析、表現手法分析等技巧,能讓學生學會欣賞文本的語言美、藝術美。
在閱讀散文《春》時,學生運用修辭手法賞析技巧,品味“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樣的語句,體會作者運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春花爭艷的美景,感受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在分析小說《變色龍》時,學生通過分析作者運用對比、夸張等表現手法塑造奧楚蔑洛夫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方法,領略到文學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通過這些閱讀技巧的訓練,學生逐漸學會從不同角度欣賞文學作品,提升了文學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能夠更加敏銳地感知文本中的美,并從中獲得精神享受,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標準答案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使閱讀更加豐富多彩,也拓寬了學生的思維視野。
(四)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
基于新課標的現代文閱讀技巧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盲目跟從既有觀點,敢于質疑、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例如,在閱讀一些經典文學作品時,學生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技巧,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進行重新審視。如對于《孔乙己》中孔乙己這一人物形象,除了理解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一面,學生還可以從人性的復雜性等角度進行思考,探討他善良、遷腐等多面性格形成的原因,通過拓展閱讀、改寫續寫等創新閱讀技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如學完《皇帝的新裝》后,讓學生改寫故事結局或續寫后續情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更是積極的思考者和創造者,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基于新課標的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技巧教學策略
(一)傳授信息提取技巧,奠定閱讀基礎
在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傳授給學生有效的信息提取技巧。[這是理解文本的基礎,能幫助學生快速把握文章核心內容。為了達成這一教學自標,教師可教導學生運用圈點批注法,在閱讀時標記出關鍵信息,如記敘文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說明文里的說明對象、特征、說明方法,議論文里的論點、論據等。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引導學生邊讀邊圈出描述百草園景物的詞句,以及作者在百草園發生的有趣事件,這樣能讓學生迅速梳理出文章脈絡,了解文本大致內容。快速瀏覽技巧也不可或缺,指導學生學會掃視文本,跳過無關緊要的部分,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關鍵詞,以此提高閱讀效率,為后續深入理解文本做好鋪墊。
(二)強化精讀訓練,深化文本理解
精讀是深人理解文本的關鍵,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精讀能力的訓練,在精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品味文本的語言,分析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比如在學習《春》時,讓學生反復誦讀描寫春天景物的段落,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像“‘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一句,通過分析“撫摸\"這個詞,感受春風的輕柔溫暖。
此外,還要注重對文本結構和寫作手法的分析。以《蘇州園林》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總分總的結構,以及作者從多個角度說明蘇州園林特點的寫作手法,讓學生明白如何謀篇布局、運用多種方法把事物介紹清楚。通過這樣的精讀訓練,學生能夠深入挖掘文本內涵,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三)開展多元解讀活動,培養批判性思維
新課標鼓勵學生對現代文進行多元解讀,培養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組織課堂討論、小組辯論等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文本。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傳統觀點認為愚公體現了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愚公移山行為的其他可能性,如是否有更合理的解決辦法,這種逆向思維能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各抒己見,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有的學生可能認為愚公應該考慮搬家而非移山,這樣能更高效地解決出行問題。通過這樣的多元解讀活動,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標準答案,學會從不同立場審視文本,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引入比較閱讀,提升鑒賞能力
比較閱讀是提升學生現代文鑒賞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選取主題相近、體裁相同或寫作手法相似的文本進行對比分析。比如將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和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放在一起比較閱讀,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散文,但在語言風格、情感表達和寫作手法上存在差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比較,如《濟南的冬天》語言平實親切,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濟南冬天的溫暖可愛;《故都的秋》語言典雅,充滿詩意,通過對故都秋景的描寫抒發深沉的落寞之感,通過這樣的比較閱讀,學生能更敏銳地感知不同文本的特點,學會欣賞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五)結合生活實際,增強閱讀體驗
現代文閱讀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教師要引導學生將閱讀與生活相結合,增強閱讀體驗,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分享與文本相關的生活經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散步》時,讓學生回憶自己與家人相處的溫馨時刻,談談對親情的理解,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中所傳達的家庭責任感和濃濃的親情。
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現象,運用閱讀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思考。如學習了一些議論文后,讓學生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嘗試運用議論文的論證方法進行闡述,使學生認識到語文閱讀在生活中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拓展閱讀資源,豐富閱讀積累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增加他們的文學視野,教師還要結合閱讀內容來拓展閱讀資源,在多樣化的閱讀素材中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所以,除了課本教材本身外,教師也要推薦適合初中生閱讀的經典文學作品、報刊雜志等課外讀物,如《駱駝祥子》《簡·愛》等名著,以及一些優秀刊物。
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絡平臺等資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以及拓寬閱讀資源。另外,也可以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會,讓學生交流閱讀心得,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和體會。這樣通過廣泛閱讀,學生不僅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還能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和寫作技巧,以及在閱讀中學習作者的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方式,為提高閱讀與寫作能力,以及提升自身核心素養奠定堅實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新課標要求的深入剖析以及對多種閱讀技巧的探索可知,掌握有效的閱讀技巧對于提升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至關重要。從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到細節分析,從理解作者意圖到品味語言特色,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相應的技巧支撐,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運用這些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學生自身也需不斷練習和積累,將所學技巧內化為自己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琳爽.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研究[J].智力,2023(23):100-103.
[2]祝敬會.歸納法和演繹法在初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天津教育,2023(26):58-60.
[3]魏夢思,沈窮竹.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現代文素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4(7):52-55.
[4]孫佳.初中語文現代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研究[J].文教資料,2024(3):158-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