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5)10-0043-03
在高中英語教學體系中,集體備課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準備環節。通過教師間的協作與交流,集體備課旨在整合資源、凝聚智慧,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優質的方案。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集體備課常流于形式,很多教師參與熱情不高,研討深度不足,集體智慧未能充分彰顯,進而影響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探索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創新路徑,提升其有效性,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高中英語教師集體備課有效性的研究意義
(一)提升教學質量的迫切需求
高中英語知識體系龐大且復雜,教師通過集體備課,共同探討如何將復雜的知識以更清晰、易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優化教學內容的呈現,增強學生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同時,高考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指揮棒,對英語教學有明確的導向作用。高考英語題型豐富,通過集體備課,教師能夠深入分析高考考點和命題趨勢,使教學內容和方法緊密圍繞高考要求展開,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要求
高中英語教師隊伍中,新老教師在教學經驗和專業能力上存在顯著差異。老教師憑借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方法、課堂管理和教材處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新教師則富有活力,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技術有更敏銳的感知。集體備課為新老教師搭建了交流的平臺,新教師向老教師學習寶貴的教學經驗,加速自身的成長;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處獲取新的教學思路和技術應用,保持教學的創新性和活力。此外,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能夠激發新的教學靈感,豐富教學方法,拓寬教學視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英語課程在目標、內容和評價方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體備課能夠幫助教師及時了解和把握這些改革要求,共同研究如何在教學中有效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確保教學與課程改革的方向保持一致。[3]
二、高中英語教師集體備課的創新方法與路徑
(一)精神明亮,積極參與
教師是集體備課的核心參與者,應保持“精神明亮\"的狀態,積極主動地投入集體備課活動中。“精神明亮”這一概念源于王開嶺的《精神明亮的人》,它象征著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工作狀態,意味著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和開放的心態對待集體備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集體備課并非增加工作量的額外負擔,而是教師團隊凝聚智慧、交流教學心得、實現專業互促共進的寶貴平臺,需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深度參與集體備課活動;通過這一協作機制,教師既能系統完善教學設計能力,又能動態汲取他人經驗,在思維碰撞中突破個人局限,最終實現教育理念更新與教學技藝的雙重提升。在實際的集體備課中,教師們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實現備課組內的教師們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例如,在我校的英語教學集體備課中,有的教師擅長對文章結構進行深入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邏輯;有的教師善于設計富有創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年輕教師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掌握熟練,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這樣就為教學課件增添豐富的多媒體元素,也大大提高了備課及教學效率。當大家都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集體備課,共同為備好一節優質課貢獻力量時,不僅能夠提高備課效率,還能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二)領導重視,明確備法
學校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是集體備課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學校作為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肩負著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優秀人才的重任。學校領導應在政策制定和資源調配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確保集體備課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成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高效平臺。以我校實踐為例,校長及年級主管副校長不僅將集體備課納入教學管理的核心議程,更深度參與其中:定期參加備課會議,解讀高考改革動態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方向,幫助教師把握教學趨勢;同時深入指導教案設計、課堂互動、分層作業等具體環節,推動先進理念落地。這種重視激發了教師團隊的積極性,使集體備課從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研討,顯著提升了教案質量、課堂效率及學生學習效果。
此外,學校需制定科學的集體備課流程,確保活動規范開展。我校為各備課組配備專用備課室及多媒體設備,并統一印制備課記錄本,明確備課環節,包括教學目標設定、重難點分析、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優化及集體討論建議等,使備課有章可循。同時,學校通過激勵機制提升教師參與熱情,如每學期評選優秀備課組和組長,并組織經驗分享;開展“一周一科一課\"活動,要求備課組成員輪流授課并集體評課,全程記錄并由行政領導監督,確保活動實效。這些措施有效推動了集體備課的制度化、規范化,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個人初備,集體研討
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理論框架,高中英語集體備課應建立“個人初備—集體研討—實踐優化\"的協同機制,實現教師個體認知與群體智慧的有機整合。個人初備是集體備課的基礎環節,每位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教材的理解以及所教學生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深人分析,初步設計教學方案。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在初備時可以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和練習題,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集體研討是集體備課的核心環節,在研討過程中,教師們分享各自的初備成果,共同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入分析,探討最佳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師通過采用“個人初備一集體研討—修正教案—課堂跟蹤—課后交流\"的流程,可以針對每個教學環節展開激烈的討論,不斷完善教學方案。這種協同備課模式突破了傳統集體備課的同質化困境,在保持教師專業自主性的同時,通過結構化社會互動實現了教學知識的協同建構,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范式。
(四)骨干引領,新人成長
在集體備課中,骨干教師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資源積累發揮著關鍵引領作用。他們能夠系統分享教學方法,如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指導如何構建寫作框架、優化詞匯語法運用等,并對備課中的疑難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為團隊指明方向。新人教師在集體備課中是學習者和受益者,他們可以向骨干教師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快速熟悉教學流程和方法。學校可以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讓骨干教師與新人教師結成對子,在備課過程中對新人教師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在備課活動中,常見年輕教師進行說課展示,骨干教師細致點評、傾囊相授。這種“傳幫帶\"模式成效顯著:近年來,我校青年教師在“三湘同課異構大賽\"\"市英語創新課堂競賽\"中屢獲佳績。備賽期間,骨干教師全程指導教學設計,團隊共同打磨課件、優化環節,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有教師入職次年即獲“市教學能手\"稱號,更有實習教師一年內斬獲全國教學競賽一等獎。
這種新老互動既加速了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也促使骨干教師在指導中反思提升,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使集體備課真正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平臺。
(五)校本研發,教研促教
集體備課可以圍繞校本課程開發展開,教師們應結合本校的特色資源和學生的實際需求,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工協作的方式,由學科帶頭人牽頭組建課程開發小組,通過定期研討、資源共享等形式,共同完成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活動的設計等工作,開發出具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同時,在集體備課中不斷優化課程設計,融入多元評價方式,確保課程的科學性和適切性,最終形成系統化、特色化的校本課程,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此外,教研活動與集體備課相輔相成,二者共同構成教師專業發展的雙翼。教師可以針對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重難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通過教研活動為集體備課提供理論支持。將集體備課的成果應用于教學實踐,形成教研促教的良性循環。通過這些教研活動,不僅能提升校本課程的質量,更能促進教師向教學與科研并重的雙優型教師轉變,最終實現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雙贏局面。
(六)形式多樣,貼近生活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集體備課的形式應更加多樣化。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利用教學平臺開展討論、共享資源。例如,在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備課組可以創建專門的備課微信群,用于評課論課,這種網絡集體備課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方便教師隨時交流。線下則進行面對面的研討,同時還可以開展跨學科集體備課。不同學科的教師可以共同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如在設計環保主題的教學活動時,英語、語文、科學、美術等學科教師可以聯合備課,從不同學科角度豐富教學內容。在集體備課場地的選擇上,不必局限于傳統的集體備課室。教室、辦公室、比賽前的賓館等場所都可以作為集體備課的地點。靈活的場地選擇能夠營造輕松的氛圍,讓教師在放松的狀態下參與備課,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甚至偶爾組織郊外的集體備課活動,讓教師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緩解教學工作的壓力,為集體備課注入新的活力。
三、結語
有效集體備課是提高高中英語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上述創新方法與路徑,可以充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為教育教學提供有力支持。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將持續探索和完善集體備課的模式,不斷創新方法和路徑,為高中英語教育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宋和平.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探索[J].甘肅教育,2020(8):97.
[2]李筱彥.高中英語集體備課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吉林教育,2015(11):24.
[3]何學國.基于學情的高中英語教師集體備課 理論與實踐[J].中學教學參考,2024(9):39-41.
[4]王開嶺.精神明亮的人[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5]陳曉華.學校領導在集體備課中的作用[J].教育管理,2021(5):12-14.
作者簡介:
李華娟(1979年3月一),女,漢族,新田人,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