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正在引領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更是深刻地改變著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信息技術的時代,思政課教學革新應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睘榱颂岣咚颊n教學實效,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要積極做出調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教師和學生要形成師生合力、共同打造有“意義”又有“意思”的思政課堂。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實現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
一、信息技術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新要求
(一)信息技術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對教學形式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八個相統一”教學要求,這指明了新時代背景下思政課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思政課更要適應當前的形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實現教學形式的創新,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這就要求教學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互動和個性化,以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求,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不但要做到發揮思政課堂教學的主渠道,還要積極探索如何利用線上課堂實現傳統課堂的拓展和延伸,積極主動改變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思政課,整合優化各類資源,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實現思政課入腦入心。
(二)信息技術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對教學內容的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2] 2思政課教師要從育人功能方面考慮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加強學習和思考,發揮好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思政課的根本特征是它的思想性,當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如何使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是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要求思政課的內容要求更精煉和集中,能夠準確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避免學生分散注意力,保證學習效果。同時,思政課還應具有時代性和現實性。思政課作為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要課程,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反映社會現實。教學內容需要不斷更新,融入最新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時代脈搏。思政課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現實問題和疑惑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思政課教學內容的親和力與針對性。
二、信息技術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著力點
(一)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要“怎么教”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背景下,思政課教學環境和教學方式都隨之發生巨大變化,大部分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都緊跟時代的變化,非常重視將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同時,教師的信息素養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因為教師的角色不再簡單是主導者,已經逐步變為引導者。如何思政課的教學理念、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如何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堂管理、如何提升教師和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等問題,都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要不斷堅持守正創新,深化教學改革,優化教學方法。
(二)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要“教什么”
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高尚的道德修養和法治觀等。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只是從“教”和“學”的形式上發生了變化,而思政課承擔的立德樹人的任務是萬萬不可改變,部分教師過于注重教學形式的信息技術,忽略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假如只是把課堂授課知識簡單地照搬到資源平臺上,不僅體現不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反而失去傳統思政課堂的魅力,因此,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更加重大。
(三)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如何保證教學效果
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的核心。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并不是一場簡單的教育技術改革狂歡,無論怎么改變教學模式和完善教學環節,都要把最終的核心是學生。相較于面對面的課堂授課,網絡平臺資源豐富多彩,思政課教師如果不深入挖掘教學資源,課堂吸引力就不夠,高職院校學生較難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的目的達不到,學生的獲得感差強人意等。另外,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性較大,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較難進行有效的監管和引導,信息技術過度使用可能會分散學生注意力,學習效果很難保證。
三、信息化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策略
2024年5月11日,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強調,要將思政課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3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要對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有客觀的定位和認識,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增強了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為思政課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依托信息化技術,優化思政課教學資源
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建設思政課教學信息技術平臺,針對高職院校特點和課程建設以及學生培養方案等優化整合思政課教學資源。目前思政課教學中,已有很多成熟的教學平臺和資源,如慕課、智慧樹、云課堂、人民網、超星、騰訊和微信群等網絡授課平臺。高職院校要及時地進行經驗總結,可以通過圖片、數據、漫畫、音頻視頻等形式進行教學,實現能夠圖像化、情景化、動態化、可視化的教學,持續探索信息技術和思政課深度融合的途徑,突破課堂教學內容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創造良好的思政課網絡學習環境。
另外,可以充分依托信息技術平臺的數據進行分析,結合授課課程和學生需求進行資源的篩選,開展智能化教學。思政課教學平臺建設要注重思政課教學前后期的服務,根據師生的需求,開發更簡便高效的功能,完善平臺硬件和軟件的設置,使教師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注重跟學生的互動溝通。通過多種形式地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師和學生的需要出發,提高師生的體驗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豐富思政課教學內容,打造一批更加充滿青春活力、更為貼近高職院校學生的在線精品課程,讓思政課更加“活”起來,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不斷滿足學生在發展中的需要,拓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二)培養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夯實思政課信息化教學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4”深化思政課教學改革,推動思政課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就需要培養一支信息技術素養高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教師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從高職院校思政信息化教學實踐情況看,部分教師已經具備思政教學的意識和能力,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平臺開展個性化教學,凸顯了學生主體地位,在打造思政課信息化課程體系的道路上作出了一定的努力。高職院校要逐步健全人才培養制度,加大培訓力度,培養素質高、專業強、技能好的思政課青年教師,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思政課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和教學能力。
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學生以“學”為主,以任務驅動、問題引領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可以任務引領“學”,課前在平臺提前發布學習任務清單,組織觀看“開學第一課”“同上一堂思政課”等,讓學生做好自主學習,做好主題的引導,為課堂做好鋪墊。同時,還可以通過問題牽引“教”,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師在講授思政課時,提前在平臺發布問題,通過結合課程相關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實現思政課的育人效果。
實踐教學作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重要的一部分,將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更是一種新的挑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開放、互動、技術增值等特點,可以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短板。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組織線上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選擇多種主題的實踐活動,如以學生紅色故事講述、愛國隨手拍、進行新聞播報、黨史課件講解、同唱紅色歌曲等,讓高職院校學生在親身經歷、反思和感受中,講好中國故事、革命故事等,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引導高職院校學生做好線上學習的同時,做志愿服務,積極宣傳并支持當地政策、參加志愿活動等,展示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的風采和擔當,鼓勵高職院校學生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過程考核中,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簽到、課程討論、實時互動、后期課程統計等功能,督促學生學習,加強過程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確保過程考核有理有據等。
(三)堅持以生為本,提升信息技術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盵6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能力。課上課下都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可以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首先,要跟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和溝通,這樣教師才能更全面、及時地掌握學生的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狀態。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課前發布話題,為導入教學做好互動鋪墊;課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有效互動溝通,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關注學生觀點和看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解決授課疑點和難點;課后及時答疑解惑,做好互動的延伸,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把握作業的完成情況并及時跟蹤,完善在線答疑及課堂考核機制。信息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要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的獲得感和能力的培養,借助信息化技術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在充分學習掌握的基礎上,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利用學習平臺進行總結和反饋,更好地實現全過程監督、全過程管理,實時反饋,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思政課信息化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知和熟練水平,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制作微視頻、美篇、情景劇等,不斷形成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參與的教學方式。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沉浸式學習,更能直接地體會到知識在實踐中價值,最終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信息技術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能夠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網絡信息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結束語
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成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改革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賦能思政課教學是一種機遇,更是挑戰。信息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因此,需要緊緊跟住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賦能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推動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真正落實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7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64/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2022-02-08.
[3]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N].人民日報,2024-05-12(1).
[4]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88.
[5]劉倩倩.信息化教學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深度融合策略分析Ⅲ].學周刊,2023(18):12-15.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周麗萍(1984—),女,漢族,海南文昌人,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2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構建‘思政 + 信息’深度融合育人模式”(項目編號:Hnjg2022-144);
2024年度海南省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思政課格局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旅游專業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Hnjg2024-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