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在心衰伴便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醫院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穴位敷貼聯合穴位按摩,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便秘癥狀積分及生活質量[健康調查量表(SF-36)]。結果 研究組干預后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LVEF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便秘癥狀積分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心衰伴便秘患者心功能,緩解便秘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力衰竭;穴位貼敷;穴位按摩;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
心力衰竭簡稱“心衰”,高發于老年人群,是多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1]。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疲倦、乏力、呼吸困難等,需長期用藥,可增加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2]。心衰患者常因胃腸道充血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導致便秘,而排便時用力可加重心臟負荷,誘發心血管不良事件[3~4]。本研究旨在探討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在心衰伴便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醫院收治的110例心力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55例。對照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41~76歲,平均(59.13±2.17)歲;病程1~6年,平均(3.15±0.19)年;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NYHA)為Ⅱ級28例,Ⅲ級27例。研究組男30例,女25例;年齡41~76歲,平均(59.22±2.12)歲;病程1~6年,平均(3.22±0.23)年;NYHA為Ⅱ級29例,Ⅲ級2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相關臨床診斷標準[5];臨床資料完整;意識清晰,言語正常;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中途退出研究;合并惡性腫瘤。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密切監測患者病情,觀察是否出現失眠、頭暈、疲乏、呼吸困難等癥狀,若出現體重增加、尿量減少和下肢水腫等癥狀時,應及時處理。指導患者調整飲食,限制鈉鹽攝入量,每日<5 g,少食多餐,飲食以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為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告知其養成良好排便的習慣,因用力排便可能誘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衰。此外,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與健康指導,有助于提高對疾病的正確認知,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
1.2.2 研究組中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穴位貼敷
聯合穴位按摩。
(1)穴位貼敷:選取雙側天樞、神闕,使用液體石蠟將大黃、木香粉調和,并捏成團狀,用醫用紗布包裹,貼敷在所選穴位,1次/d,每次6~8 h。
(2)穴位按摩:取中脘、關元穴、天樞穴位,按順時針方向按摩;對關元、中脘、天樞穴采用指揉法按摩,按摩力度適中,必要時加按足三里,連續干預7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心功能指標: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2)比較兩組便秘癥狀積分:包括排便困難、排便不盡感、糞便性狀等癥狀,每項0~3分,分數越高表示便秘癥狀越重。(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量表(SF-36)評估[6],包括機體功能、一般健康狀況、社會功能等維度,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便秘癥狀積分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便秘癥狀積分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干預前SF-36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干預后SF-36評分各維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中醫學將心衰歸屬于“胸痹”“水腫”等范疇,其病機主要為心氣虧虛、水飲內停,需給予患者利尿、強心、擴血管等治療,積極處理基礎疾病和合并癥,控制疾病進一步發展,延長患者生存期[7~8]。不良環境、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均會對心衰病情康復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合并便秘癥狀的心衰患者,因機體本身存在較大的心臟負荷,排便時若過度用力,可能加重心臟負擔,引發不良事件。因此,臨床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
穴位貼敷是將藥物貼敷在體表,充分發揮藥物、穴位雙重作用,促進局部和周身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有效刺激皮膚神經末梢感受器,從而達到治療目的[9]。穴位按摩是對體表特定穴位進行刺激,調整機能,通經活絡,祛邪扶正[10~11]。本研究中,研究組干預后LVEDd、LVESd低于對照組 ,LVEF高于對照組
(P<0.05);研究組干預后便秘癥狀積分各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SF-36評分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穴位敷貼聯合穴位按摩在改善心衰伴便秘患者心功能、減輕便秘癥狀等方面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對不同穴位進行貼敷可擴張皮膚及患處血管,改善組織營養狀態,調節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且貼敷藥物中的大黃能清熱瀉火,木香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可促進大黃瀉下通便。此外,以天樞、關元、中脘穴為主穴進行穴位按摩,可調胃補氣,理氣化滯、理氣健脾、培補元氣[12]。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心衰伴便秘患者心功能,緩解便秘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潘琳,劉英華,鄧露雙.穴位敷貼聯合太極拳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3,37(22):4123-4125.
[2]王晶晶,沈秋生,陳利.坐式八段錦聯合穴位敷貼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及護理[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3,7(3):31-34.
[3]黃龐寧,楊慧芳,劉素麗,等.回陽益心膏穴位敷貼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2,20(6):967-970.
[4]林淑萍,詹淼淋,陳玲玲,等.穴位敷貼聯合穴位按摩對心力衰竭腸內營養患者腦鈉肽水平及腹脹改善研究[J].黑龍江醫學,2024,48(14):1766-1768.
[5]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志社,等.慢性心力衰竭基層合理用藥指南[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1,20(1):42-49.
[6]湯桂菊,楊巧芳.中醫護理技術在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現狀及思考[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23):140-142.
[7]龔清環,李翠,曾小兵,等.中醫護理對心衰患者生活能力及情緒與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新中醫,2016,48(7):244-246.
[8]劉紅芳,熊飛琴.中醫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及心肺功能的影響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3,23(17):117-120,128.
[9]黃淼,穆清.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腎陽虛衰型冠心病合并心衰的臨床研究[J].中國療養醫學,2023,32(6):641-644.
[10]申祥鳳,徐曌,吳琪,等.五行音樂聯合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按摩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24,31(4):510-515.
[11]劉雙,高金霞,韓莉.神闕穴位按摩結合因時制宜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6):53-56.
[12]王金平,童春梅.穴位貼敷聯合穴位推揉干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便秘療效觀察[J].安徽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2(3):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