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基層衛生院全科開展康復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50例。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給予康復護理,比較兩組不同護理模式下血壓控制效果、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結果 兩組護理前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干預組護理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參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GSES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SF-36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基層衛生院全科開展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基層衛生院;康復護理;老年高血壓;生活質量;自我效能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日常生活與飲食習慣也逐漸發生改變,高膽固醇與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進而導致高血壓發病率升高,且呈年輕化趨勢[1~2]。高血壓主要包括繼發性和原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血壓具體發病機制尚未明確,多認為與患者自身不良生活習慣、年齡、遺傳等因素有關[3]。此外,高血壓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病程較長,患者需長期通過藥物控制血壓,極易降低其治療依從性。基層衛生院為老年高血壓患者院外治療的主要場所,需重點強化對慢性病患者的護理干預[4]。本研究旨在觀察基層衛生院全科開展康復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的100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干預組各50例。參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7.14±5.18)歲;
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9±0.35)年。干預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67.15±6.87)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0.9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舒張壓(DBP)≥90 mmHg,收縮壓(SBP)≥140 mmHg;神志清楚,可以正常溝通交流;臨床資料齊全;診斷符合《老年高血壓特點及臨床診治流程專家共識》中的標準[5];患者及家屬均知曉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近期有不穩定型心絞痛病史;半年內發生過心肌梗死或腦卒中;繼發性高血壓;存在其他軀體疾病;伴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伴有血液性疾病或免疫障礙;合并惡性腫瘤。
1.2 方法
1.2.1 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向患者發放高血壓相關知識健康手冊,內容涉及高血壓發生機制、影響因素、主要癥狀以及相關預防措施等,并予以口頭宣教。根據患者病情予以針對性的飲食指導、運動干預及用藥護理。
1.2.2 干預組給予康復護理
(1)組建康復護理小組:全面評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程、機體營養現狀、康復需求、疾病知曉程度、性格特征、生理病理特點等,明確患者康復期存在的行為改變,據此制定針對性的康復護理計劃,包括認知、用藥、飲食、生活方式、運動等方面。定期評估康復干預效果,不斷優化護理方案。
(2)認知干預:根據患者個體差異選擇適宜的溝通方式,強調規范用藥、健康生活方式與習慣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糾正患者存在的錯誤認知,引導其改善自身行為。定期在基層衛生院內舉辦高血壓知識健康講座,為患者播放高血壓防治相關宣教視頻,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的認知水平。評估患者心理狀態,適時予以心理支持,消除負性情緒。
(3)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定時定量用藥的重要性以及擅自更改用藥劑量的危害,用書面的形式記錄患者所用藥物的用法、用量、服用時間及不良反應,便于患者記憶;并將其粘貼于藥物外包裝上,可使用顏色鮮艷的標簽做好標記。
(4)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高血壓與健康飲食之間的關系,囑其日常飲食中多以高蛋白、高纖維食物為主,避免攝入高膽固醇、高脂肪食物,控制鈉鹽攝入量。
(5)調整生活方式:指導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戒煙戒酒。指導患者正確測量血壓,并詳細記錄測量結果。
(6)運動指導:根據患者個人耐受程度及興趣愛好制定針對性的運動計劃,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慢走、打太極拳、散步等。
兩組均持續干預14 d。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壓:護理前后采用水銀柱臺式血壓計測量患者右上臂肱動脈處的舒張壓與收縮壓。舒張壓正常范圍為60~90 mmHg,收縮壓正常范圍為90~120 mmHg。(2)比較兩組自我效能:護理前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進行評估,總分為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感越高。(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護理前后,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進行評估,每個維度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
兩組護理前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GSES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GSES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SF-36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SF-36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高血壓為臨床常見慢性疾病,患者需終生服藥控制血壓水平,注重調整日常生活方式與飲食,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記憶力較差,部分甚至對疾病認知程度較低,存在諸多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極易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6]。基層衛生院是高血壓患者長期健康管理的重要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如何為老年高血壓患者提供全面且有效的長期護理服務,促進患者健康,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是基層臨床研究重點。
常規護理較為被動,以遵醫囑用藥為主,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護理前收縮壓與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參照組
(P<0.05);兩組護理前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GSES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護理前SF-36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護理后SF-36各項評分均高于參照組
(P<0.05)。說明基層衛生院針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開展康復護理效果顯著。本研究中,康復護理涉及認知、用藥、飲食、生活方式、運動等諸多方面,強調患者動機與行為相互協調,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幫助其糾正不良生活習慣,進而強化自我效能感,促進機體康復。組建康復護理小組可實現個性化管理,精準干預血壓升高的行為因素,避免“一刀切”[7]。認知行為干預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破除“無癥狀不服藥”的錯誤觀念,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同時,通過個性化溝通使患者將掌握的高血壓知識內化為日常行為,形成健康信念。用藥指導可保證患者用藥更加規律,解決“忘記服藥”痛點,確保降壓藥持續發揮作用,維持穩定的血藥濃度,減少再次住院的風險[8]。飲食干預可保障患者日常飲食更加健康,符合高血壓疾病特點,減少水鈉潴留,避免動脈硬化持續進展風險,從而保持良好的機體狀態。生活方式干預有利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睡眠質量,降低夜間高血壓風險。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可增強迷走神經張力,抑制交感過度激活,降低外周阻力,保持血壓穩定。此外,基層健康講座有利于構建互助社群,減少患者孤獨感,強化社會支網絡。
綜上所述,基層衛生院全科開展康復護理可有效提高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保障患者血壓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蘇琳,楊依,邢佳蕊.以動機行為轉化為指導的康復護理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21,27(23):123-125.
[2]陳麗娜,陸艷芳,周煥芳,等.全科理念下基于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在中老年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94-97.
[3]馬贛玉,陳詩源,吳煥坤.基于動機行為轉化的康復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海南醫學,2020,31(10):1349-1352.
[4]徐鋆嫻,馬小琴.國內老年康復護理研究熱點與研究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護理與康復,2021,20(2):18-21.
[5]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病分會.老年高血壓特點及臨床診治流程專家共識(2024)[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24,43(3):257-268.
[6]毛淑云,李少玲,劉靜萍.早期序貫式康復護理聯合同感心溝通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
2021,27(16):87-89.
[7]伏瑜,辛玲,鄧忠玲,等.目標導向性康復護理對ICU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
2020,40(9):2463-2468.
[8]劉潔,陳花,楊俠,等.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
2020,31(24):3261-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