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時期是個體情緒發展的關鍵階段。幼兒的情緒如同多變的天氣,需要教師用心去關注與呵護。在日常的幼兒教育場景中,每一個情緒事件都是引導幼兒走向健康發展道路的契機。本文通過講述幼兒當當在自主游戲時間的情緒變化及教師的引導過程,探討幼兒教師在幼兒情緒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強調用心陪伴、恰當引導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積極意義。
情緒識別。自主游戲時間,當當獨自坐在情緒小屋的沙發上,緊緊抱著生氣兔,小嘴撅得很高,眼眶里滿是傷心的淚花。看到這一幕,教師急忙走到他身邊,蹲下身子,溫柔地問道:“寶貝,我看到你流眼淚了,你是不是特別傷心呀?”他把頭轉向教師,說:“生氣。”教師指著他放在旁邊的情緒表情說:“你放了一個生氣的表情。”他點了點頭。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準確識別幼兒的情緒是教師開展針對性引導的首要步驟。案例中,教師觀察到當當的情況,并看到了他旁邊放置的生氣情緒標識牌,進而蹲下身子溫柔詢問,引導當當說出自己“生氣”的情緒。這一過程表明,盡管幼兒年紀尚小,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備了識別自身情緒的能力,他們能夠通過外在的行為表現、簡單的語言表達來傳達自己的情緒狀態。而教師敏銳的觀察力及主動詢問的做法,是準確捕捉幼兒情緒的關鍵。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幼兒的表情、動作等細節,并與幼兒積極溝通,這樣才能精準識別他們的情緒。
情緒接納。教師接著問道:“發生什么事情讓你很生氣?”當當沉默了片刻,帶著哭腔說道:“我本來想拿底板搭東西,可是被京京先用了。”那委屈的小模樣,讓教師心疼不已。教師接著詢問:“是因為沒有底板用了,所以你很生氣是嗎?”當當點了點頭。
在識別到當當的生氣情緒后,教師展現出了至關重要的接納態度。教師耐心地詢問并認真地傾聽當當生氣的原因,讓當當充分表達自己的委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站在當當的角度,與他產生共情,用溫和的態度讓他明白自己的情緒是被認可、被理解的。這種情緒接納營造了一種安全且包容的氛圍,讓幼兒感受到無論自己有著什么樣的情緒,都不會被忽視或指責,從而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進一步傾訴內心的想法。
情緒疏導。教師再次詢問:“沒有底板,有什么其他替代辦法嗎?”當當沉默了幾秒,搖了搖頭。教師確認道:“你覺得沒有底板就不能搭了是嗎?”當當點了點頭。于是,教師開始轉移話題:“你想搭什么?”當當打開說明書,跟教師說最想搭賽車。教師說:“那我們去試一試好不好?”當當點了點頭,擦干了眼淚,拉著教師的手走到竹節棍前,在地墊上拼起了竹節棍……
在充分了解當當生氣的緣由后,教師巧妙地展開了情緒疏導工作。教師先是注意到當當手中的說明書,以此為切入點,詢問當當想搭什么,成功將當當的注意力從不愉快的情緒中轉移出來,引導他把關注點放到其他事情上。于是,當當的情緒慢慢緩和下來。教師的這一引導過程,不僅幫助當當調節了當下的負面情緒,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讓當當學會了調節情緒的方法。
【作者單位:紅星幼兒園(玉泉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