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解決高校新校區建設資金籌措問題,通過對我國現行高校新校區建設常用的融資模式進行分析,以大連工業大學新校區為例,選取其中某學生公寓項目,采用凈現值法對三種不同融資方案進行經濟評價,選出適合學校新校區建設項目的融資模式。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即對于有收益的項目,建議優先選用BOT融資模式;對于沒有收益的項目,建議優先采用銀行貸款融資模式。
關鍵詞:高校;新校區建設;融資模式
中圖分類號:F803.589;G64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 291X(2025)008- 0093- 04
1999年,我國高校開始擴招,高等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擴招雖然改變了很多學生的命運,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隨著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學校對教學樓、辦公樓等硬件設施的需求也在急劇增加,高校校園擴建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而作為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的高校,如何籌集資金進行新校區建設,以滿足學校教學科研的需要,是各高校急需解決的難題。
高校新校區建設時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主要依賴銀行貸款。銀行貸款不僅能解決新校區建設資金缺口,還能增加銀行的放貸規模。為了在短時間內籌集足夠資金,許多高校還探索了其他融資渠道,以加快推進新校區建設進度。因此,研究如何在短時間內籌集新校區建設所需資金,對加快推進高校新校區項目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校區建設融資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學校新校區建設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并且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我國高校新校區建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建設項目周期壓縮問題
部分項目將立項招標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周期強行壓縮至不足12個月,嚴重違背工程建設客觀規律。
這種冒進的“當年招標次年啟用”模式直接導致施工流程大幅簡化、監理程序形同虛設,可能造成主體結構強度不達標、地基承載力不足等重大質量缺陷。
(二)基建融資比例和高校債務風險突出
高等院校新校區開發作為涉及土地規劃、設施配套與資源整合的系統性工程,因存在巨額資金需求,致使部分院校形成信貸規模超標與流動性風險積聚的困境。行業調研表明,國內已竣工或在建的逾200個高教園區中,單體項目融資需求普遍介于3億~50億元區間,其中超過" 的建設款項來自商業銀行借貸。部分院校采取“增量信貸覆蓋存量債務”的財務操作,實際負債水平呈幾何級增長;地方財政撥款與新校區債務規模出現嚴重倒掛,部分省屬院校貸款余額已超年度財政投入數倍。這種靠“借新貸還舊貸”的方式維持資金周轉,已顯現比較嚴重的支付危機。
(三)風險管控機制缺失
我國高校長期依賴政府財政撥款形成路徑依賴,在新校區建設中普遍忽視償付能力評估與貸款風險管控。由于擴招前高校運營資金完全來自財政支持,這種慣性思維導致新校區融資時出現“財政兜底依賴癥”,典型表現為直接套用政府信用評級進行融資,形成“政府信用背書—超額信貸—債務堆積”的惡性循環[2- 3]。
二、新校區建設項目融資模式分析
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大連工業大學采取“一次規劃、分批建設”的原則,以降低資金壓力,減少融資風險。由于大連工業大學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撥款和學生繳納的學費、住宿費等,根據目前學校的財務運行狀況,新校區建設所需資金缺口較大。因此,資金籌措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新校區建設項目概況
大連工業大學現有校本部和車家村兩個校區,總用地面積" 總建筑面積"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測算,學校應有校舍建筑面積" ,缺少建筑面積nbsp; 。為滿足大連工業大學師生的教學科研需求,改善學生的住宿生活條件,大連工業大學新征建設項目用地約" 用來建設新校區,其中集體土地約" ,風景園林管理處國有土地約" ,以及國有礦山和國有建設用地約" 。
按照“立足當前、謀劃長遠,堅持從嚴從緊,量力而行;堅持服務學校發展,滿足人才培養;堅持突出辦學特色,統籌南新校區”的原則,編制新校區總體規劃。為了最大化“貢獻地方發展、增進師生福祉”,學校首先建設師生急需的項目,規劃新校區一期建設內容為:食品學科產教融合中心" (含教室" )、學生公寓" 、學生食堂" 、地下及人防工程" ,總建筑面積" 。
(二)方案選擇及評價
相較于歐美發達國家高校成熟的多元融資體系,我國高校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多元化程度不足。目前,我國高校的資金主要依賴財政撥款、學生學費、銀行貸款、
科研經費和校辦產業收益5種方式。而我國高校常用的融資模式主要有BOT模式、TOT模式、銀行貸款模式、融資租賃模式和資產置換模式,其中以BOT模式為代表的項目融資應用最為廣泛。根據經濟效益原則、適度投資原則和綜合發展原則,綜合分析5種融資模式的優缺點和適用條件,各高校應根據學校和項目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融資模式。
下面以大連工業大學某公寓樓項目為例,運用凈現值法對BOT融資模式、融資租賃模式和銀行貸款模式3種融資方案進行評價比較,選擇最優的融資方案。
1.凈現值法
凈現值(NetPresentValue,NPV)是反映投資方案在計算期內獲利能力的動態評價指標。投資方案的凈現值是指用一個預定的基準收益率" 。分別把整個計算期間內各年所發生的凈現金流量都折現到建設期初的現值之和。
凈現值計算公式是:
其中,NPV表示凈現值;(CI- CO)表示第" 年或時點的凈現金流量;
為基準收益率;" 表示方案計算期
凈現值是評價項目盈利能力的絕對指標。其評價依據是:當" 時,說明該項目除了滿足基準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還能得到超額收益,該項目可行;反之,項目不可行。該指標的優點是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并全面考慮了項目在整個計算期內的經濟狀況,經濟意義明確,能夠直接以貨幣額表示項目的盈利水平;評價標準容易確定,判斷直觀,適用于項目融資前的盈利能力分析。
2.融資方案經濟評價
大連工業大學準備新建一棟學生公寓樓,每層層高" ,共5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約" 建設工程總投資約1900萬元,建設期1年。預計建成后可以容納約1000名學生,學生公寓住宿費等費用收入為每人1200元/年。若現有以下3種融資模式可以選擇,試對3種方案進行經濟評價。
方案1:BOT融資模式
建設一經營一移交(Build- Operate- Transfer,BOT)是國際通行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模式。該模式通過政府與項目公司簽訂特許權協議,授權企業負責特定基建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項目公司在特許經營期內通過
對使用方收取費用來回收成本并獲取合理收益,政府全程履行監管職責,特許期結束后項目資產無償移交政府部門。這種模式在高校新校區建設中,特別適用于學生公寓、體育場館等具有經營收益潛力的基礎設施建設。
某建筑公司擬投資1900萬元建設該學生公寓,學生公寓樓建成后,學校將該學生公寓9年的經營權交給投資者,第9年末收回經營權。從學校的角度,計算該方案的凈現值(見表1)。
假設基準利率為" ,學校可以爭取到的優惠貸款利率為" ,根據表1計算此方案凈現值為:
方案可行。
方案2:銀行貸款模式
大連工業大學自己出資600萬,剩余的1300萬從銀行貸款,期限為10年,貸款利率按" 計算,第4年開始還本金,第4一6年每年還本金約為400萬元,剩余本金第7年還清。若以該公寓樓學生每年的住宿費等收入作為還款來源,計算該方案的凈現值(見表2)。
根據表2計算此方案的凈現值為:
方案3:融資租賃模式
公寓樓項目總投資約1900萬元,由學校出資建成,建成后預計每房間以每年1200元的價格出租給學校教師,每年租賃資金約為24萬元。項目的建設期為1年,出租時間為9年,假設基準收益率為" ,試計算其凈現值(見表3)。
根據表3計算此方案的凈現值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以大連工業大學擬建的某學生公寓項目項目為例,假設計算期為10年,則對于學校而言,3種融資方案的凈現值分別為:" 說明BOT融資模式可行;" ,說明銀行貸款和融資租賃的融資模式不適用于本項目。因此,BOT融資模式是該公寓樓項目的最優融資模式。
三、大連工業大學新校區建設項目融資方案
通過對我國高校目前新校區建設常用融資模式進行分析,結合高校建設項目的實際情況,可將新校區的建設項目根據是否營利分為兩種類型,即營利性項目和非營利性項目。根據項目是否有收益,確定適合的融資模式:建議對于有收益的項目優先考慮采用BOT模式,如新校區的學生公寓、學生食堂等項目;對于無收益的項目優先選用銀行貸款融資模式,如新校區的食品學科教學樓等項目。具體推薦融資方案見表4。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大連工業大學新校區建設進行簡要介紹,對我國高校新校區建設常見融資模式進行分析比較。以大連工業大學某擬建公寓樓項目為例,運用凈現值法對3種融資模式進行方案評價,得出了適合該項目的融資模式,對其他高校項目建設融資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一是具體介紹了大連工業大學新校區的概況、規劃設計原則和初步方案設計,明確了新校區一期建設內容為食品學科產教融合中心、學生公寓、學生食堂及人防工程。
二是對我國高校項目建設常見的3種融資模式
(BOT、銀行貸款、政府撥款)進行分析,運用凈現值法,對大連工業大學的某公寓樓建設項目進行方案評價,得出適合該項目的融資模式為BOT模式,并得出結論:對于有收益的項目,建議優先選用BOT融資模式;對于無收益的項目,建議優先選用銀行貸款融資模式。
三是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不斷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例如,高校可以根據自己優勢學科專業多爭取教育科研經費,也可以與企業合作培養“訂單式”人才,或者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和指導,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獲得一定收入等方式。總之,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特色和新建項目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適合不同項目的最優融資模式。
參考文獻:
[1] 五雕偉.關于融資問題的探討:以高等學校融資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11(7):113- 114.
[2] 唐康偉.高校新校區建設項目融資渠道多元化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2.
[3] 鐘駿華.高校新校區建設融資模式及其風險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4):56- 58.
[4] 普通高等學校建筑面積指標(建標191- 2018)[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5] 馮屈原,周賢華.大連鐵道學院學生公寓項目可行性分析[J].建筑與預算,2002(5):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