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英語新課標)的頒布,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首先關注到英語新課標中的\"變”與\"新”。
英語新課標的變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原有的結構和目標體系基本不變的基礎上,增加并補充了教學實例和評價案例,對小學英語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英語新課標在課程理念、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等方面都有了更新和補充,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完善了培養目標,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等。
英語新課標的教學實施策略
育人為本,立德樹人。英語新課標重新界定了英語課程的性質,提出了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英語課程理念,設置了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這需要教師了解育人目標的內涵及表現形式,心中始終裝有育人目標。
2022年,我擔任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使教學秩序受到了影響。在學習PEP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4Then andnow時,該單元主題屬于“人與自我”和“人與社會\"范疇,涉及“生活與學習\"“社會服務與人際溝通”\"科學與技術”。我按照英語新課標要求,圍繞單元主題,最初設計了感受社會變遷及生活的美好,并且建設家鄉的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希望以此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努力拼搏。
隨著課程的開展,我發現學生從討論自身變化、學校變遷延伸到三門峽的環境變化等方面的問題。這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健康生活,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了解一些必要的防疫知識,正確處理人與社會、自然、他人和自我的矛盾關系。于是,我適時調整原先的育人目標,在網上下載了世界各地積極抗疫的視頻,第二天上課讓學生觀看,讓學生明白歲月靜好的背后,不過是一直有人在負重前行。這節英語課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焦躁的情緒,指引他們直面周圍環境的各種變化,拓寬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其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自信樂觀的精神面貌。
遷移創新,學科融合。英語新課標進一步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和教學要求,確立了“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的基本原則,明確指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這既強調課程綜合,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學科融合能強化學科內知識整合,推動教學設計多元創新,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經驗、社會生活的聯系。
英語和語文同屬于語言學科,具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互相借鑒。學習人教版新起點英語二年級下冊Unit3Seasons時,我在低年級英語教學中嘗試構建“詩性課堂”。在這一單元第三個課時,我利用古詩《春曉》導入新課,借助圖片的講解進人授課主題,讓學生嘗試用飽含感情的詩歌賞讀的方式來認識季節。學生也從一開始“英語老師要上語文課”的驚奇轉變到“哇,用英語寫詩”的驚喜中來。我以Bill的四季為主線,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What'sBill'sfavouriteseason? What'stheweatherlikeinwinter?Canyouflyakite?緊接著我又提出:Dowe have beautiful seasons in Sanmenxia?學生緊緊圍繞本課主題來思考。我通過matchthepictureand talk in group來讓學生小組合作,說出圖片中的季節和相應的活動。層層遞進的環節設置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發展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實現了語言學習的遷移創新,提升了學生運用所學語言和跨學科知識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深度學習。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整體性和復雜性。如何在以學生為本的前提下,讓英語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為學生提供多元、多維、多彩的學習路徑,以收到更好的德育、智育、美育效果,是我們未來教學中發展和探索的目標和方向。
單元作業設計落實“教一學一評”一體化。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師強化素養立意,圍繞單元主題,確立單元育人目標和教學主線,深入解讀和分析單元內各語篇及相關教學資源,對單元內容進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組,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認知、發展能力、形成素養。同時,構建以素養為導向、主體多元、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這需要教師以單元目標為統領,備課時從單元整體教學的視角出發,把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知識點整合起來進行教學設計和作業設計。
以PEP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Myfa-vouriteseason為例,我從單元整體教學出發,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圍繞個人對四季的喜好一四季不同活動的安排一記錄自己在不同季節的感受一發現不同地區的季節差異這一主線,建立單元內各語篇內容之間及語篇育人功能之間的聯系,各部分緊密相連,難度螺旋上升。同時,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引領下,教師還可以創新作業形式,實施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加強學科間合作,兼顧學生差異設計基礎、應用和提升型作業。如每課時作業后都設計自評與師評部分,采用形式多樣的評價體系,實現“教一學一評”一體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在對新課標的反復學習與實踐中,我對立德樹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日常教學中深化德育滲透,學會了適度“放手”。學生在課堂上也更加具有主動性,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師只有和學生雙向奔赴、互相成就,才能成就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育人和育己的雙重目的。黑發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讓我們以“新”為依,以“教”為論,在教育教學的路上,愈行愈深,愈行愈穩,愈行愈遠。
(責編桑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