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2025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筑牢教育強國根基”。本刊邀請教研員、學校管理者及一線教師,從區域特色、學校實踐兩個方面分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做法、經驗,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借鑒。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期望越來越高。近年,鄭州市金水區教育部門堅持強師振教,把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放在首位,以“強化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理念,立足區域師資結構及發展現狀,通過系統規劃教師培訓整體架構,營建教師培訓的“新生態”。但是,一些問題仍值得追問:現有的培訓方式和內容是否能滿足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培訓結果能否轉化為教育實踐,體現培訓的真正價值?培訓管理者是否能持續有效完善精細化培訓體系?培訓后參訓教師是否做到成果轉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基于區域內教師專業發展實際,完善“國培”“省培”“市培”“區培”“校培\"五級聯動教師培訓機制,優化區域教師專業發展培訓體系;建強做優教師培訓工作,深化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創新教師培訓形式和內容,推動教師繼續教育信息化管理促使區域內教師培訓從大統一走向類別化、從單項目實施走向系統化、從通識性培訓走向精準化。
一、教師專業素養發展現狀調查分析
為深入了解教師素養發展現狀,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展開調研,問卷包括教師調查問卷和師訓部門調查問卷兩個維度。其中,教師調查問卷的對象為區域內3所不同層次學校的教師,基本涵蓋中小學各個學科,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19份。
調研結果顯示:在教師主動性方面,多數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較高,主要目的是提升自身素質,促進專業成長,但也有個別教師因為行政命令或出于個人目的參加教師培訓;在培訓形式方面,需進一步謀求培訓形式的改革創新,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形式;在師訓部門管理上,存在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實施策略不夠具體、評價手段不夠多元等問題。區域教師培訓工作總體趨勢向好,多數教師培訓愿望強烈,為探索實施教師培訓專業化路徑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施路徑
(一)完善五級聯動機制,優化教師培訓體系
區域系統謀劃\"國培\"\"省培”\"市培\"遴選管理與過程服務,創新\"區培\"項目設計與實施,強化“校本研修”項目引領與監控,完善“國家一省一市一區一校”五級培訓聯動機制,優化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覆蓋的教師培訓體系,全面推進區域教師培訓提質增效。
一是夯實\"國培”\"省培”\"市培\"項目落實與推進。全面落實“國培\"“省培”\"市培\"支持重點、示范引領要求,堅持學用結合、育用一體的原則,對標各級培訓項目定位要求,精準選派參訓教師,依據項目分類建立“中小學素質提升工程培訓\"等線上群,提高教師培訓質量。
二是創新“區培\"項目設計與實施。在“國培”\"省培”“市培\"的基礎上,強化區級培訓,根據教育發展需要,緊密結合一線教師教學實際,以實踐為導向優化“區培”項目設計與實施,創新“研訓融合\"的\"區培\"項目實施與管理機制,將區域品牌教學活動納入“區培\"項目管理,系統化、分階段引領區域教師錘煉教學基本功,全面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實現\"區培\"項目系列化、常態化。
三是強化“校本研修”項目引領與管理。強化項目管理,促進校本培訓規范化、系統化實施,提升培訓效能。鄭州市金水區編制《區域中小學幼兒園校本研修項目建立、實施與結項操作流程與要求》,對各學校校本研修項目方案的擬訂,項目的建立、實施與結項提出規范化落實的意見,過程中跟進各校校本研修項目實施。
(二)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構筑教師發展攀升梯隊
鄭州市金水區分層次開展活動,通過聚高端、搭梯隊、建機制,多途徑拓寬研訓渠道,深化教師隊伍建設,全方位促進教師成長。
一是聚高端,實現教師培訓師精準培育。遴選區域教師培訓師,以師德師風引領力、教學教研指導力、培訓實施領導力、信息技術應用力為重點進行專項高端培訓,有效提升其指導各級各類教師培訓的能力,為培養一支有格局、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培訓師隊伍奠定基礎。
二是搭梯隊,形成教師發展攀升格局。構筑以領航教育名家為先鋒,以教學名師、骨干教師為中堅,以種子教師為基礎的教師培育發展體系,形成教師梯隊攀升格局。營造自主自能發展的良性環境,滿足不同階段教師的發展需求,發揮各級梯隊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區域教師綜合素養、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建機制,助力新入職教師持續發展。重點開展新入職教師團隊培訓。延用以“中心 + 基地校”為主、各校常態化研訓相輔的工作機制,遵循師德為先、分類施訓、知行合一原則,引導新教師樹立立德樹人理念,自覺遵守職業規范,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研習學科教學方法,形成教學基本能力。
(三)培育領軍人才,探索智能教育模式
我們遴選千名學科教學骨干和教育管理專家,將其確定為全區智慧教育領軍人才重點培養對象。依托知名高校或重點科研院所,圍繞課堂教學、學生學習、學業評價、學校管理、課題研究五個核心領域,重點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創新的研修培訓,提升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智慧教育硬件終端解決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能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培養能夠引領未來的智能化教育領航名師、名校長。
一是突出問題改進,提升校本應用能力。立足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應用信息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目標,指導教師自我診斷問題點、自行確定技術應用點、自主明確選學課程。
在校本應用中實行基于“問題改進”的任務驅動教學,通過學科骨干指導,教研組同伴互助,推動信息技術校本應用,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二是加強平臺建設,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創新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培訓資源機制建設,整合高等院校、教師教育網等優質公共服務平臺資源,提供面向“多媒體教學環境、混合教學環境和智慧教學環境”的信息化領導力與信息素養提升課程。同時,通過迭代開發、優化升級,不斷匯聚一線教師智能化教育管理與教學實踐優秀成果,豐富信息化教育區本培訓課程資源供給,通過區域AI教研平臺記錄各項資源的使用率及教師針對性的評價,建立優質培訓資源遴選機制,推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使得成果惠及全體教師和學生。
三、實施成效
(一)建立了五級師訓聯動管理機制
在研究中,要著力厘清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研究部門、基層學校在教師培訓中的職能與責任,注意引入、整合多方資源,注重教師培訓區域規劃整體設計、實施與評價的一體化構建,在實踐探索中形成較為完善的培訓管理機制。同時,在校域內持續探索以校為本、區域統籌、項目帶動、點面結合的教師培訓體系,逐步建立起教育行政部門宏觀指導、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業引領、學校基地跟蹤培訓的三級教師培養鏈,構筑教師專業發展的金字塔。
(二)提升了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水平
各校依據本校研修計劃,組建“骨干引領、學科聯動、團隊互助、整體提升”的研修共同體,依托區“互聯網 + 教育”平臺,整校推進全體教師專業素養應用研訓,提高教師基于信息技術的有效使用進行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和學業評價等專業能力,助力學校教育教學創新。
(三)完善了專項培訓質量評價體系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培訓的價值,我們在研究中將培訓評價作為教師培訓質量管控的重要環節,并依據參訓教師群體、培訓內容、培訓形式等因素靈活設置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建立完善有效的教師培訓質量評價體系,從而實現對教師培訓現實價值準確而有效的判斷和甄別,促進參訓教師的能力發展,收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責編 韓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