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6-61-04
創新是推動國家發展和個人成長的關鍵因素。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如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通過探討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分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與實踐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參考。
一、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創新思維是一種尋求新穎、獨特問題解決路徑的思維方式。其思維模式包括發散思維、聚合思維、逆向思維等多元思維形式。發散思維鼓勵個體從多個角度探索問題的可能性,不拘泥于單一的答案;聚合思維則強調從眾多信息中篩選、整合,以達成有效的解決方案;逆向思維則是通過巔倒常規思路,探索問題的新視角。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要求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引導他們打破思維定式,從多元視角審視問題,勇于提出個性化的見解和創造性的表達。[]這種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在于,它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促進其認知結構的優化和思維品質的提升,為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創新思維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不容小靚。首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文章的質感和獨特性。同時,這一過程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塑造具有決定性作用,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其次,創新思維的培養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宗旨相契合,有助于培育既具備創新能力又具有實踐技能的新型人才。這不僅滿足了社會對人才培養的多元需求,還為國家的持續進步和發展儲備了關鍵的人力資源。因此,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適應時代要求的必由之路。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缺乏的現狀分析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單調,多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模式為主導,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的機會有限;教學內容未能與時俱進,缺乏與當代社會文化的有效對接,使學生難以將學習內容與實際情境相結合。[2]此外,作文評價體系側重于語法和結構的準確性,對作文的創新性和學生個性化思維的重視不夠,這一評價導向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這些問題影響了作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的效果。
在以往單一固化的教學模式束縛下,學生在作文創作過程中創新思維缺失,具體表現為:思維路徑單一,難以突破框架,作文思路受限;內容構建上,由于缺乏深度思考和實際體驗,作品顯得空洞無物,缺乏實質性內涵;語言表達上,由于缺乏創新性的詞匯和句式運用,文本往往顯得平淡無味,難以激發閱讀興趣。這不僅阻礙了學生作文技能的提升,更從深層次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成為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三、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
(一)情境創設法
情境創設法是一種能有效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通過構建具體、生動、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創作動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手段來創設情境。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與寫作主題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這些直觀的材料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建立起對寫作主題的直觀感受。[3]如在教學寫景作文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自然風光的短片,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激發對自然之美的感受和表達欲望。其次,教師組織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驗角色的情感,從而在作文中融入更加豐富和真實的人物描寫。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走進社區、博物館、公園等場所,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收集寫作素材。這樣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夠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產生創新性的思考和表達。通過具體而多樣的情境創設,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作文過程中得到有效激發,進而提高了作文的內涵及質量。
(二)頭腦風暴法
頭腦風暴法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手段,其主要通過集體討論,鼓勵學生自由發表觀點,實現思維碰撞和靈感啟發。首先,教師需設定開放性主題,確保學生提出多樣想法。[4]其次,教師需營造輕松自由的環境,尊重和鼓勵學生的所有設想,扮演引導者和促進者角色,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不斷拓寬思維空間。最后,教師需適時引導學生進行聚合思維訓練,即在眾多的想法中尋找共性和關聯,通過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提煉出有價值的觀點和創意。這種從發散到聚合的思維過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作文主題的理解,還能夠有效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
此外,為了確保頭腦風暴法的有效性,教師還可以采用一些具體的技巧,如“六頂思考帽”方法,讓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出發,全面審視問題;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思維過程可視化,從而更好地捕捉和整理創意。總之,通過這樣的頭腦風暴活動,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鍛煉,作文內容也更加豐富。
(三)逆向思維訓練法
逆向思維訓練法是一種挑戰常規、打破思維定式的有效方法。其鼓勵學生從問題的對立面或不同角度出發,尋找新的思考路徑和創作靈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逆向思維訓練法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作文的獨特性。具體操作體現為以下六個步驟:
第一,主題顛覆。教師需要選擇或設計一些適合進行逆向思維的主題。這些主題通常是學生熟悉但容易形成固定思維的內容。例如將作文題目“我的老師”轉變為“如果我是老師”,引導學生從教師的視角去思考和創作。
第二,思維引導。在學生進行作文創作前,教師可通過啟發式問題引導學生嘗試逆向思考。例如針對“環境保護”這一主題,教師可以提問:“如果我們不保護環境,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環境破壞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意想不到的影響?”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使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問題。
第三,案例分析。教師可以提供一些經典的逆向思維案例。例如講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讓學生深入理解逆向思維。通過案例分析,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將逆向思維應用到作文中,從而創作出新穎的內容。
第四,小組討論。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圍繞逆向思維主題進行討論。每個小組成員都嘗試提出自己的逆向觀點,然后由其他成員進行評價和補充。這種互動可以激發更多的思維火花,豐富學生的想法。
第五,實踐創作。在學生理解并掌握逆向思維的方法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嘗試獨立創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勇于表達與眾不同的觀點。例如在寫作關于“勇敢”的作文時,有學生嘗試從“膽小”的角度出發,探討膽小在某些情境下的積極意義。
第六,評價反思。作文完成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反思逆向思維在作文中的應用效果。在評價時,不僅要關注作文的創意和獨特性,還要關注逆向思維是否合理、有深度。
(四)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通過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首先,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和能力,將學生分成異質小組,每組4\\~6人,確保小組成員之間能夠相互學習、互補優勢。教師為每個小組設計具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作文任務,如共同編寫童話故事,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其次,在討論環節,小組成員圍繞任務提出觀點和想法,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學生傾聽、表達和形成共識。再次,在討論后,小組成員明確分工,如素材收集、情節構思、草稿撰寫,相互支持幫助,共同完成任務。最后,成果展示后,教師組織全班評價,提出改進意見,小組成員分享心得體會。評價機制采用多元化方式,關注小組成果和個體表現,涵蓋作文質量、團隊合作和創新思維。教師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反饋,指導學生改進作文和合作方式,鼓勵學生在未來的合作學習中更加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
(五)多元評價法
多元評價法致力于構建一個全面、客觀且激勵創新的評價體系。該體系不僅包含語言表達和篇章結構等基本技能評價,還特別強調創新性、思維深度、情感表達、個性化、過程性和同伴互評等多個方面。例如在評價“春天”主題作文時,關注學生是否能從獨特視角進行描述,如從小昆蟲的視角看春天的變化;在評價“我的夢想”主題作文中,關注學生是否分析了實現夢想的途徑和困難;在評價“我最難忘的一件事”主題作文時,關注學生是否能真摯表達情感。此外,個性化評價鼓勵學生展現特色,如幽默的語言風格;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進步,如構思的不斷完善;同伴互評則讓學生相互發現優點和不足。通過多元評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有效激勵,創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顯著提升。[5]
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實踐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融合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教學創新的重要途徑。如智能作文批改系統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能夠對學生的作文進行即時評分和個性化反饋,指出語法錯誤、詳略不當等問題,并提供修改建議,幫助學生提高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在線寫作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資源,如范文、寫作技巧等,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能夠借鑒優秀作品,激發創新靈感。虛擬現實(VR)技術為學生創造了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虛擬環境中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從而在作文中展現更為豐富的想象力。
此外,信息技術在拓寬學生閱讀視野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電子圖書館、網絡資源等,學生可以接觸到多元化文本,為創新思維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例如在進行“傳統文化”主題寫作時,學生可通過電子圖書館查閱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并將這些素材融人自己的作文,使得作品更具深度和獨特性。
(二)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工具,主要應用于作文構思階段,以促進學生思維的條理化和發散性。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思路,挖掘潛在的主題分支,進而拓展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例如在撰寫關于“季節變化”的作文時,學生可以季節為中心,向外延伸出氣候、植物、活動等多個節點,每個節點又可以進一步細化,如“植物”節點下可包括“花開”“葉落”等子節點。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實質上是學生思維過程的顯性化,使他們能夠直觀地觀察到思維的脈絡,從而在作文中形成清晰的結構框架。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發現新的寫作角度和表達方式。如在思維導圖的引導下,有學生從“季節變化”中的“氣溫變化”這一角度出發,聯想到人們衣著的變遷,進而發展出“季節與生活”
的寫作主題。
此外,思維導圖的非線性特點有助于學生打破常規思維模式,進行創新性聯想。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學生可以通過連線、顏色、形狀等視覺元素,將看似不相關的概念聯系起來,激發創意火花。例如在進行“我的理想”這一主題寫作時,學生將“科學家”與“探險家”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職業通過“探索未知”這一共同點連接起來,創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文內容。
(三)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選取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的優秀作文案例,進行深人剖析和講解,旨在引導學生領悟案例中的創新思維路徑和語言表達技巧。
首先,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體驗學習。教師可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探討,如“作者為何選擇這樣的開頭”“文章中的轉折是如何處理的”等,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例如在一篇描述“春天的田野”的作文案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討作者如何巧妙地運用比喻和擬人手法,使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其次,案例教學法鼓勵學生模仿優秀案例進行創作實踐。通過模仿優秀作文的結構布局、語言風格和創新思維,從而在實際寫作中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學習了一篇以“我的夢想”為主題的優秀作文后,學生嘗試運用類似的敘事結構和情感表達,結合自己的夢想進行創作,有學生寫出了富有個人色彩和創意的作文。最后,在實施案例教學法時,還需注意案例的多樣性和適切性,確保案例能夠覆蓋不同的作文類型和風格,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如針對敘事類作文,可以選擇情節跌宕起伏、情感表達細膩的案例;針對議論文,可以選擇論點鮮明、論據充分的案例。
(四)實踐活動法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實踐活動法是一種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維激發策略。在這一方法指導下,教師巧妙地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社會實踐、自然體驗和藝術欣賞融人作文教學中,旨在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素材,激發創新潛能。
在生活體驗方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觀察并記錄家庭聚餐時的溫馨場景、學校運動會上的精彩瞬間或社區里的互助友愛故事,這有助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細節之美,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在社會實踐方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了解地方歷史;進行社區環境調查,通過實地考察和訪談,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現象,增強社會責任感。如學生通過調查家鄉的傳統手工藝,不僅學會了如何撰寫調查報告,還能在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思考如何創新傳承。在自然體驗方面,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教學,如春游時觀察植物的生長,秋游時收集樹葉制作標本。這些活動不僅讓學生親近自然,還能激發他們對自然美的感悟,從而在作文中融入生動的自然描寫,提升創新表達能力。在藝術欣賞方面,教師可以結合語文課程內容,引入音樂、繪畫、影視等藝術形式,讓學生在作品欣賞中激發靈感。如在學習有關古代歷史的課文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的歷史題材電影,隨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影體驗,創作一篇穿越時空的想象作文。這樣的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教學方法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作文能力。未來,應繼續深化作文教學改革,探索更多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口
【參考文獻】
[1]崔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4(6):79-81.
[2]張月.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教學,2024(2):124-126.
[3]熊文贏.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策略探索[J].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科研,2024(9):181-184.
[4]牛建新,李紅美.作文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育實踐[J].留學,2025(2):50-51.
[5]陳高平.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J].學周刊,2022(19):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