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6-09-04
一、研究緣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4年發表《薩拉曼卡宣言》以來,融合觀念已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在《特殊需要教育行動綱領》的號召下,世界各國紛紛探索符合國情的融合教育實施模式,掀起融合教育的改革浪潮。”[1]在我國,隨著融合教育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特殊學生進人普通中小學隨班就讀,資源教室作為保障融合教育實施的有效手段和舉措,其建設和運行情況對特殊學生融合教育的質量有重要影響。
為了規范資源教室建設,充分發揮資源教室作用,完善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支持保障體系,提高特殊學生教育教學質量,2016年教育部頒布了《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對資源教室建設與運行的總體要求、功能作用、基本布局、場地環境、區域設置、配備目錄、資源教師、管理規范作出了明確規定。2020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縣級要根據殘疾兒童入學分布情況,合理規劃,統籌布局,在區域內選擇若干普通學校設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對接收5名以上殘疾學生隨班就讀的學校應當設立專門的資源教室,并按照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指南,根據學生殘疾類別配備必要的教育教學、康復訓練設施設備和資源教師及專業人員。”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共有普通中小學32所,其中4所小學和6所初中設立了資源教室。為了解該地區資源教室建設和運行情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的方式開展研究,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優化建議,旨在提高資源教室的利用效率,促進特殊學生的發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通過現場走訪,筆者選取了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
的4所學校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有2所是山東省隨班就讀示范校,受訪學校基本情況見表1。
(二)資料搜集
研究資料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收集。調查問卷發放和訪談的對象為資源教師和班級內有隨班就讀學生的普通教師。
資源教師的調查問卷包括四部分內容:一是資源教室硬件建設情況,包括學校位置、資源教室建設時間、教室面積、教學設備配備情況。二是資源教師基本情況,包括所教學段、性別、教齡、教育背景。三是資源教室管理情況,包括資源教室開放情況、資源教師任職情況。四是資源教師專業建設情況,包括資源教師培訓情況、個別化教學探索情況、隨班就讀政策了解情況、資源教室功能和運行規范情況。資源教師問卷共收回10份。
普通教師的調查問卷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普通教師基本情況,包括學校位置、任教學科、教齡、教育背景等。二是教學情況,包括班級內隨班就讀學生數量、殘疾類型、個別化輔導情況。三是特殊教育專業素養情況,即是否掌握一定的特殊教育知識。普通教師問卷共收回89份。
訪談前,筆者實地考察了4所學校,列出了訪談提綱,根據提綱與受訪對象進行深人交談。通過記錄和整理訪談內容,了解資源教室經費情況、隨班就讀學生學習情況、資源教師在個別化輔導過程中遇到的
困難以及需要的支持等。
(三)調查工具
利用Cronbach'sAlpha系數對問卷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問卷的Cronbach'sAlpha系數為O.740,介于0.7\\~0.8,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使用SPSS22.0軟件對問卷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問卷的KMO值為0.760,問卷效度合格。同時Bartlett球形檢驗 P 值為0.000,在顯著性水平0.05基礎上拒絕原假設,通過了Bartlett球形檢驗,因此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詳見表2。
三、研究結果
開展調查學校的資源教室都按照國家要求進行了設施設備的配備,對空間也進行了分區,設置了感統訓練區、沙盤游戲區、作業治療區和個別化輔導區等區域。這些學校雖然硬件設施較為完備,但是缺乏針對性強的軟件設施。
(一)資源教室硬件配置情況
開展調查的學校資源教室的硬件設備配備齊全,大部分的資源教室配備了二樓電子白板和一體機,所有學校的資源教室都配備了特殊教育書籍和心理學類書籍,但是適合特殊學生閱讀的大字、盲文讀物以及語音讀物配備不足。
各學校根據隨班就讀學生的不同類型配備了不同的康復訓練設備,如肢體運動輔助設備、心理健康訓練設備、蒙臺梭利教具、認知訓練卡片、語言訓練卡片。
開展調查學校的資源教室都缺乏對特殊學生進行評估的軟件和設備,導致教師難以準確把握學生的現有能力和水平,無法開展有效的教學指導。F小學的資源教師從事隨班就讀工作多年,目前困擾她的問題是:“由于缺乏針對不同類型隨班就讀學生的評價標準,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對學業關注度較高,指導的適宜度較差。非智力問題的隨班就讀學生由于不需要進行特別的學業指導,教師在教育此類學生時,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指導的隨意性較強。”
(二)資源教室服務情況
資源教室除了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支持和服務,其中的沙盤設施及心理輔導設備也能為普通班級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持和服務。資源教師會定期與隨班就讀學生的任課教師交流,了解特殊學生的表現及資源教室的支持效果。受訪學校的資源教師全部為兼職,除了擔任資源教師,還要兼顧學科教學,B小學和Z小學的兼任資源教師還要承擔學校管理工作。資源教室的開放時間多在課后,且隨意性較強。
調查學校都未進行資源教室課程探索,學校目前也沒有針對隨班就讀學生的校本課程,僅針對隨班就讀學生采取了融合教學策略。受訪的 95.65% 的小學教師和 92.42% 的初中教師表示對隨班就讀學生進行過個別輔導,輔導內容主要集中在心理疏導和學業輔導,肢體訓練、語言訓練以及行為矯正等方面的輔導較少開展。
調查學校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來促進隨班就讀學生的融合,都著力塑造了融合的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部分學校創設了融合物理環境,部分學校進行了課程調整和小組教學。
小學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課程調整方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調整教學目標、進行個別輔導、調整溝通方式、調整課堂教學策略、調整或更改教學內容、為學生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初中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課程調整方式從高到低排序依次是:調整或更改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自標、進行個別輔導、調整課堂教學策略、為學生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調整溝通方式。
(三)資源教師專業建設情況
受訪學校的資源教師全部為普通師范類專業,大多數調查教師教齡在10年以上。
資源教師的培訓機會較多。F小學和G小學由于是隨班就讀示范校,這兩所學校的資源教師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特殊教育相關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特殊教育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特殊兒童身心特點分析和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等,但是培訓內容碎片化,培訓體系不健全。
普通教師參與特殊教育相關培訓的情況不容樂觀,在調查的普通教師中,從未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的小學和初中教師占比分別為 47.86% 和 51.52% 。此外,針對普通教師開展的特殊教育培訓內容較為單一,主要是關于特殊教育相關法律和政策的普及與特殊兒童身心特點分析,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課程調整案例講解和特殊教育教學方法介紹等方面的內容較少涉及。
調查學校的資源教師都了解資源教室的建設標準和要求,了解資源教室的功能和運作程序,基本會使用資源教室中的設備。F小學和G小學的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的理解和認識更加全面,他們對特殊學生的關注度更高,更想幫助他們;B小學和Z小學的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工作的認識比較膚淺,他們把資源教室當作功能室來管理。
(四)資源教室支持情況
資源教室建設資金大部分來自學校自籌資金,由于缺乏配套資金的支持,學校在配備設施設備時只選取了基本的感統器械、圖書和教具,沒有配備專業性較強和價格較高的評估類軟件、康復訓練類設備。
目前對資源教室建設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建設標準上,關于資源教室運行規范的相關政策和具體要求較少。
(五)資源教室運行面臨的困難
1.以學科指導為主,缺少個別化課程
目前資源教師對隨班就讀學生開展的是以學科知識為主的學業指導及以沙盤為主要手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開發和探索針對隨班就讀學生特殊教育需求的個別化課程,如行為矯正課程、社會適應課程、溝通交往課程等。
2.普通交流不足,缺乏專業指導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有特殊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都在特殊教育中心任教,學校的資源教師全部由普通師范類專業畢業的教師擔任。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在課程理念、課程設置和課程要求上存在一定差距,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師沒有形成完善的交流和輪崗機制,導致特殊教育教師不了解普通教育課程設置,普通教師不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特殊教育教師無法在普通課程教學環節提供針對特殊學生的指導,普通教師也難以滿足隨班就讀特殊學生的教育需求。
3.資源教師缺乏,融合教育勝任力不強
所調查學校的資源教師全部由普通教師兼任,缺乏專業發展方面的支持,資源教師對融合教育知識和技能掌握不足,“身兼數職”而疲于處理各項工作,導致融合教育勝任力不強,難以應對隨班就讀特殊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
4.相關支持不足,作用發揮有限
資源教室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由于缺失資金、政策和特殊教育師資力量的支持,未能有效發揮資源教室作用,特別是咨詢、教育心理診斷、學生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補救教學、康復訓練、教育效果評估等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體現。
四、建議
(一)規范資源教室運行和管理
資源教室作為一間普通功能教室,能夠為隨班就讀學生、普通教師和學生家長提供專業咨詢、個案管理、教育評估、教學、診斷、康復訓練、指導等服務。教育行政部門要出臺規范資源教室使用的指導性文件,明確資源教室的功能、管理、使用和評價標準,并將資源教室使用效率的評價納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的考核內容中。普通學校要以將資源教室建設成專用教室為目標,發揮好資源教室的支持和服務功能。
(二)建立普通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交流機制
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普通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帥的交流輪崗制度。特殊教育教師要到普通學校學習普通教育課程設置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深人了解普通教育的教學規律,為教學調整、課程調整和個別化教育計劃制訂奠定基礎。普通教師要到特殊教育學校學習特殊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習規律,了解一定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掌握與不同類型特殊學生溝通交流的技巧,以便為隨班就讀學生提供合理的課程內容、有效的教學方式,提高特殊學生隨班就讀的有效性。此外,特殊教育中心可以通過舉辦集中培訓、專題研究、賽課評比、成果遴選等方式,指導普通教師發現、研究和解決融合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他們的教學研討活動提供專業支持,推動普通教師專業能力的持續發展。[2]
(三)構建資源教室運行支持系統
1.形成資源教師培養機制,培養資源教師核心專業素養
將資源教師培訓納入市區級教師培訓體系,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淄博市智慧教學大數據平臺,開辟資源教師專題培訓,依據資源教師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態度三個方面必備的核心專業素養和能力,分專題、分層次開發系列培訓課程。
2.聚焦個別化教育課程體系建設,開發資源教室校本課程
通過調查隨班就讀學生在融合過程中的特殊教育需求,形成針對不同類型的特殊學生需要支持的內容,構建滿足不同年齡、不同障礙類型學生特殊教育需求的個別化教育課程體系,探索個別化教育課程的實施路徑和方法,形成課程評價機制,促進特殊學生參與普通學校課程,提高融合教育質量,為特殊學生融入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嘉明,張樹東.國際融合教育質量評價指標改革圖景:基于OECD《融合教育指標:分析框架》的解讀[J].中國特殊教育,2024(8):10.
[2]王雁,喻璐.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師支持系統的構建與闡釋:基于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角[J].中國特殊教育,202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