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4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5)06-33-04
一、研學旅行活動設計背景
家國情懷是指人們對國家命運共同體的一種強烈的認同情感,表現為社會成員對自己的家庭和國家的執著堅守和奮力維護,并自覺地承擔起共同體的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為活躍和寶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資源。[1]從地理學科視角來看,家國情懷可以理解為個體長期浸潤于自然和人文地理環境而形成的對家鄉地域的空間歸屬感,對國家民族的文化認同感,以及對家國興旺、社會發展、民族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2]家國情懷的培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強烈訴求,是地理課程思政教育的關鍵要義。[3]地理學科的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內容,具有區域性、綜合性,以及較強的本土性,對于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有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通過高中地理學習,具備家國情懷與世界眼光。
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始于對家鄉的認識,鄉土地理教學有助于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進而了解國家、熱愛國家。[4]鄉土地理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地理課程設計應從鄉土地理學習開始,讓學生從熟悉的環境學起。[5]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研學旅行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見,家國情懷的培養與鄉土地理研學旅行存在契合點。
基于此,筆者以家國情懷培養為目標,設計了基于家國情懷的鄉土地理研學旅行活動,以“訪魏源故居,探云上花瑤”為主題,以五個研學任務探究為線索,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觀賞、探索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
二、研學旅行活動主題與思路設計
第一步,確定研學主題。主題需要具有代表性,能夠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結合。因此,在制訂研學主題時要基于對旅游資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學情和地理學科的育人要求,從不同視角或者逐步遞進的邏輯來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本次研學旅行以“個人一家鄉一祖國”和“民族一家鄉一祖國”為尺度,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地點,確定“訪魏源故居,探云上花
瑤”的主題。
第二步,確定研學目標。研學目標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已有知識儲備來確定,同時需要參考課程標準提出的育人要求。基于家國情懷的鄉土地理研學旅行除了要制訂主要的家國情懷自標,還需要制訂相應的地理核心素養目標。
第三步,確定研學任務。本次研學旅行活動的研學任務主要以家國情懷的培養為線索,在任務設計時滲透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完成探究任務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落實家國情懷和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第四步,評價反思。研學旅行活動結束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來完成研學旅行評價量表,根據學生的分享交流來檢驗目標的達成程度。需要注意的是,要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訪魏源故居,探云上花瑤”研學旅行活動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三、研學旅行活動案例
(一)研學資源分析
隆回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屬于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熱同期,水熱條件好,王壤肥沃。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魏源思想和獨特的花瑤文化在這里產生。魏源是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影響深遠。虎形山大部分位于雪峰山上,峽谷險峻,梯田壯觀,古樹林郁郁蔥蔥。而生活在高海拔山區的少數民族一一瑤族,在不斷發展中積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因其女性服裝色彩艷麗、挑花技藝精湛,因此又稱為花瑤。
壯美的自然景色、博大的愛國情懷、獨特的民族文化、深厚的家國情感,組成了“訪魏源故居,探云上花瑤”的研學內容,研學旅行的資源開發見表1。
(二)學情分析
本次研學活動主要針對高一和高二的學生。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已經具備了相關的知識儲備,能夠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但大部分學生對于家國情懷的理解不夠深刻,以此開展基于家國情懷的鄉土地理研學旅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三)研學目標
基于家國情懷的鄉土地理研學旅行的目標既要凸顯地理學科的育人目標,又要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目標。通過挖掘魏源故居和云上花瑤的研學活動資源,結合學生的學情制訂本次研學旅行活動目標(見表2)。
(四)活動實施
1.研學前準備
(1)實地考察。在研學活動開始之前,研學教師提前到研學地點進行實地考察,確定家國情懷培養的落實點,做好安全評估和研學旅行的對接活動,并確定好研學時間安排和研學路線規劃。
(2)安全教育。在出發之前,研學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培訓,說明危險區域和相關注意事項,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
(3)其他安排。研學教師在活動開始前確定分組并布置相關研學任務和作業,確保研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在時間安排上,考慮到云上花瑤景區的海拔和自然景觀的季節性,本次研學活動在夏季初天氣晴朗的天氣進行。此外,準備好相關的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2.研學活動設計
為了落實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本次研學活動主要根據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將知識分為認知、技能、情感三個層面。課堂上的地理教學屬于認知層面;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中屬于技能層面;通過實地考察培養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文化自信則屬于情感層面。研學旅行將三個層面在實踐中有機融合,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本次研學旅行活動包括兩條路線。第一站為魏源故居,導游通過介紹魏源及講解魏源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第二站為云上花瑤。通過參觀花瑤古寨、虎形山大峽谷、白水洞梯田、崇木函古樹林,在真實的情境中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和對家鄉壯闊山河的熱愛。具體設計見表3。
通過近距離接觸家鄉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以及探究相應的研學任務,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家鄉的了解,增強了對地域空間的歸屬感、對家鄉美好河山的熱愛、對家鄉特有文化的認同,同時將課堂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提升對地理學科的興趣。
3.研學后成果展示
在研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及時總結并強調研學成果展示的相關事項,要求學生講述魏源故事,分享PPT、視頻、繪制的地圖、研學心得、花瑤故事、研學任務解決方案等。在交流分享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
4.研學活動評價
研學旅行活動評價不同于課堂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研學過程中的研學紀律,又要關注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的收獲。基于此,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即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評價量表見表4。
四、總結
本文基于對湖南省隆回縣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的分析,確定了兩條研學主線,即“訪魏源故居”和“探云上花瑤”,將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地理情境中提升核心素養,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知識遷移并提高建設家鄉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鄉,增強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感,潛移默化地落實家國情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周顯信,袁麗.習近平家國情懷的時代意蘊與實踐邏輯[J].理論探討,2020(5):55-61.
[2]劉春玲,劉偉.地理教學中家國情懷的內涵與培養途徑[J].地理教育,2021(2):53-55.
[3]楊益芳,黃雷,陳志剛.中學地理課程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實踐探索[J].地理教育,2022(4):11-14.
[4]黃庭悅,蔡健榕.基于鄉土地理主題式情境的初中地理教學設計:以“人類的聚居地—聚落”為例[J].地理教學,2024(8):54-57.
[5]姚磊.鄉土地理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實踐探索:以“區域整體性和關聯性”為例[J].地理教育,2024(5):1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