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通過英語課程的學習,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語篇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也是教師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的重要抓手。然而,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其審美教育功能并不顯著。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是學生基于語篇感知美的視角不夠多元、深入語篇鑒賞美的方式比較單一和超越語篇創造美的活動不太豐富。鑒于此,教師,探究了一些指向審美能力培養的語篇教學策略,以期引領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
一、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意義
英語語篇是超越句子層級的語言交際單位,既包括對話、記敘文、散文、說明文、應用文、歌謠和韻文等連續性文本,也包括圖表、圖示和廣告等非連續性文本。游記類語篇重在記敘作者的游歷過程,通常以記敘文的形式呈現,有時也會以散文的形式呈現。在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落實《課程標準》的必然選擇
《課程標準》是初中英語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是學生學習英語課程的總目標之一。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不僅包含豐富的語言知識,還包含大量的審美元素。為引領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教師應深入挖掘教材語篇中的審美元素,并將這些審美元素適時適度且有序有效地融入審美教育中。可見,在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是教師落實《課程標準》的必然選擇。
(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實然追求
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英語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維度。審美是個體感知、鑒賞、表達和創造美的一種能力,是人類文化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審美能力屬于一種文化認知,是英語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之一。審美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既有助于學生感知并鑒賞語篇美的語言和美的意境,也有助于學生超越語篇開展有意義的創美活動。可見,教師在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一種實然追求。
二、審美教育視域下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
當前,從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現狀來看,尤其是在游記類語篇中,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基于語篇感知美的視角不夠多元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游記類語篇包括旅途美、景色美和語言美等諸多審美元素。但是,學生在基于語篇感知美時,通常會重點感知語篇的語言美,鮮有學生會從語篇所記敘的旅途或所描繪的景色等視角感知美。即便有一些教師會啟迪學生感知游記類語篇的旅途美和景色美,但也只是淺嘗輒止。如此一來,學生基于語篇感知美的視角就會被窄化,語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就會被弱化。
(二)深入語篇鑒賞美的方式比較單一
感知美和鑒賞美是審美活動中的兩個不同階段。感知美是鑒賞美的前提,鑒賞美是感知美的延伸。鑒賞美是指個體在初步感知美的基礎上,對美的內涵和價值進行深度理解和評判。在當前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鑒賞語篇之美的方式比較單一,以研讀文本為主。而這也導致學生對語篇中美的內涵理解不透徹,對語篇中美的價值認識不清晰。因此,在審美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亟待拓展學生深入語篇鑒賞美的方式。
(三)超越語篇創造美的活動不太豐富
創造美是審美活動中的高級階段。超越語篇的創美活動,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語篇主題和內容的理解,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在當前初中英語語篇教學中,盡管教師會開展一些超越語篇的創美活動,如仿寫活動,但是這類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并不豐富。這會導致學生缺乏參與創美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降低教師在語篇教學中融人審美教育的效果。
三、指向審美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策略(一)基于語篇,多視角感知美
感知美是指個體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受、體驗美的存在。2學生在閱讀游記類語篇時,可通過梳理作者的游程、觀察教材的插圖和玲聽標準的范讀,多視角、多感官感知旅途之美、景色之美和語言之美。
1.聚焦游程,感知動態美
游程是指旅游的行程,即游覽的路線圖和日程表等。學生可通過閱讀語篇,從時間推進、空間轉化和活動安排等方面,脈絡清晰地梳理游覽信息,將抽象的文本信息轉化為具象的游覽路線圖和日程表,并從中清晰地感知旅途之美。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B部分所呈現的語篇是Jane(簡)的兩篇旅行日記,屬于游記類語篇。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一個補白式思維導圖,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語篇,清晰梳理游程。這有助于學生將文本中抽象的游程信息具象化,初步感受語篇所呈現的旅途之美。
2.聚焦插圖,感知視覺美
插圖是對教材中重要內容的形象解釋,具有多重作用。在語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發揮插圖在輔助理解和傳遞知識方面的作用,而且要發揮其在視覺引導和審美教育方面的作用。在Jane的兩篇旅行日記中各有一幅插圖。第一篇旅行日記中的插圖展示了馬來西亞檳榔嶼美麗的海灘;第二篇旅行日記的插圖展示了馬來西亞檳榔山的美景。清晰、直觀的教材插圖能激發學生閱讀語篇文本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輔助他們深入理解語篇內容。同時,也能引領學生具身感知游記中的美麗景色,從而實現以美激趣、以美促學、以美啟思、以美怡情的目標。
3.聚焦結構,感知形式美
英語語篇的形式美主要表現在結構方面,包括微觀層面的句子結構美和宏觀層面的文體結構美。簡單句結構簡單、短小精悍,節奏比較明快;復合句結構復雜、長短不一,節奏較為舒緩。簡單句和各種復合句在語篇中的交替使用,不僅能增強視覺方面的層次感,而且能增強聽覺方面的節奏感。游記類語篇通常以游覽者的行蹤為線索,按照游覽順序詳略得當地記敘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包括時間、地點、人物、起因、過程和結果等基本要素。從宏觀層面分析,游記類語篇具有結構的線索美、結構美和完整美。因此,教師可引領學生聚焦語篇結構,清晰感知語篇的形式美。
(二)深入語篇,多方式鑒賞美
個體運用視覺感知、已有經驗和相關知識等,對美的物象進行判斷、分析、歸納、品味和評價的過程,即為鑒賞美。3學生在閱讀游記類語篇時,可通過探賞景觀、歸納游感和推敲詞句等方式鑒賞游觀之美、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
1.以探賞景觀的方式,鑒賞游觀美
在游記類語篇中,作者會詳略得當地描寫在游程中目睹到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觀和風土人情等風貌,即游觀。對游觀的描寫是游記的重中之重。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品讀細節的方式,探賞游記中所描繪的景觀,以此鑒賞游觀之美。Georgetown(喬治城)是Jane在第一篇旅行日記中細致描寫的一處人文景觀。學生通過閱讀描寫喬治城的文本,能夠聯系已有經驗,想象到喬治城新老建筑物并存的獨特景象以及中國商人修建的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建筑的形貌。學生通過品讀語篇的細節,不僅能深度理解語篇的內容,而且能清晰感知語篇所描繪的美麗景觀。如此,學生就能由淺入深地探賞景觀,細致入微地鑒賞游觀之美。
2.以歸納游感的方式,鑒賞意境美
意境既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也是主客觀結合的審美產物。在游記中,作者不僅會描述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而且會寄寓自己豐富的游感。學生通過閱讀和分析游記類語篇中蘊含作者情感的文本,能體悟和歸納游感,具身鑒賞游記的意境美。在Jane的兩篇游記中,有許多表達情感的語句,學生可以把語篇中表達情感的語句作為切入點,完整準確地歸納游感。觀賞景物是貫穿該語篇的一條明線;情感變化則是貫穿該語篇的一條暗線。明暗交織的兩條線索構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意境圖。學生通過歸納游感,可以更好地鑒賞語篇中的意境美。
3.以推敲詞句的方式,鑒賞語言美
語篇的語言美集中體現于其精妙的遣詞造句之美。學生通過語言品鑒活動,能感知到語篇的這種美學特質。在游記類語篇中,作者所運用的形容詞,能使景觀描寫更為形象生動;所運用的具象動詞,能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所運用的連貫且優美的語句,能讓讀者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在內心中產生情感共鳴。在Jane的第二篇游記中,開篇的一個感嘆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會促使學生回憶Jane在第一篇游記中所描述的愜意旅程,也會讓他們產生了解Jane第二天旅程狀況的期待。例如,“wet\"(潮濕的)和“cold\"(寒冷的)這兩個形容詞則讓學生真切地感知到了Jane一家被雨淋濕后又濕又冷的感受。學生通過推敲詞句,能清晰地感知到作者所描繪的情景交融和具象動態的畫面,體會到語篇精妙準確且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即遣詞造句之美。
(三)超越語篇,多途徑創造美
在英語語篇教學中,學生創造美的過程主要包括運用準確、貼切、流暢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文字描述美的情境和表達美的情感等。4在語篇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想象補白、片段仿寫和主題寫作,循序漸進地發展創造美的能力。
1.想象補白:創美初體驗
針對語篇中的留白,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想象補白,即讓學生聚焦語篇中的留白之處,聯系上下文,根據已有經驗,展開豐富想象,并以寫話的形式加以補充。“Iwonderwhatlifewaslikehereinthepast\"(我想知道過去這里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是第一篇游記中的留白之處。盡管作者在暢想喬治城的過去,但是并沒有進行細致描述,而這也為學生留足了想象的空間。學生可聚焦該留白之處,聯系上文進行想象補白,并運用準確貼切的語言描述100多年前喬治城的繁華景象。學生通過想象補白,既初步體驗了創造美的過程,也逐步發展了創造美的能力。
2.片段仿寫:創美再體驗
語篇中的優美詞句、修辭手法和情感表達方式等,都是學生進行片段仿寫的素材與支架。教師可要求學生遷移運用語篇中的遣詞造句之法和表情達意之法,進行片段仿寫,讓他們實現創美再體驗。在片段仿寫環節,學生可圍繞自選的主題和場景,利用教師提供的語言支架,遷移運用語篇中的寫作方法,用生動貼切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不僅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悟到游記的語言美和情感美,而且能逐步發展學生遣詞造句和表情達意的能力。與此同時,學生的創美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提升。
3.主題寫作:創美深體驗
語篇閱讀屬于語言輸入環節,主題創作屬于語言輸出環節。主題創作和語篇閱讀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生通過主題創作,不僅能將語篇閱讀中習得的語言知識和方法等遷移運用到寫作實踐中,而且能有效銜接語言輸入和語言輸出環節。教師依托主題創作任務,能引領學生實現從閱讀向寫作的遷移,并讓學生深度體驗用準確貼切的語言文字創造美的過程。學生在賞讀游記類語篇的基礎上,可通過微寫作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微寫作的主題不僅要和語篇內容密切相關,而且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主題創作中,學生能通過描繪游程之美、游觀之美和游感之美,進一步發展創造美的能力。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游記類語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入美育理念,引領學生多視角感知美、多方式鑒賞美以及多途徑創造美。如此,教師就能構建一種指向審美能力培養且高效的語篇閱讀課堂,引領學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
[2]何茜.高中英語游記類語篇的教學路徑探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4(3):31-35.
3范燁.在高中英語文學語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實踐策略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4(10):21-26.
[4]陶慎中.語篇教學中滲透美育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3(7):51-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