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813(2025)16-0042-03
[Abstract]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efectiv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thletes'endurance quality in sports training. Endurance,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competitive performance,extending exerciseduration,andenhancingsustainedcombatability.Basedonthis,thearticlefrstoutlines the value of improving athletes' endurance quality,and then analyzes in depth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athletes' endurance quality in sports training.These strategies not only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athlete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but also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and recoveryability,aiming to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athletes'endurance quality.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for guiding sports practice, optimizing endurance training programs,and promoting the overallimprovement of athletes' competitive level.
[Keywords] Sports training; Athletes; Endurance quality; Training intensity
耐力素質是指機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對運動員而言,耐力素質影響其賽場表現與競技水平[1]。當前,各類體育項目及體校機構均較為重視運動員的耐力訓練。然而,從訓練效果來看,運動員耐力訓練的成效參差不齊,這表明該工作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在此背景下,分析體育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方法,有助于彌補當前工作的不足,為運動員制訂更具針對性、高效性的耐力訓練方案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1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的價值
1.1 優化賽場表現
運動員耐力素質改善后,其競技水平可得到提高。各類競技體育項目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要求均較高。例如,在籃球運動中,參賽運動員平均每場跑動距離為3500m ;足球運動員每場跑動距離約為 10000m 。在如此高強度的運動狀態下,球員保持投籃姿勢穩定、保證射門力量和準確性,均需以較強的耐力素質為基礎。以投籃為例,在美國職業男子籃球聯賽(NBA)的公開數據中,開場階段球員投籃命中率在 48%~52% 之間,作者簡介:朱應飛(1970一),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運動訓練、學校體育。
而在每個小節的節末,球員體力下降后投籃命中率會下降到 45%~47% 之間;進入全場比賽結束階段,球員體力進一步下降,投籃命中率會低于 44%[2] 。通過耐力素質訓練,運動員在消耗一定體力后,仍可借助較強的耐力素質維持競技狀態,保持賽場表現。例如,長期堅持耐力訓練的球星,其命中率多高于同位置的普通球員 4%~10% ,在每場比賽終末階段仍能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3]。持續、較強的耐力訓練是維持賽場高水平表現的先決條件,可使運動員保持體力,維持較高的賽場競技水平,在進入決賽階段后,通過較強耐力維持賽場表現,在與對手的競爭中占據一定優勢。
1.2磨煉意志品質
在體育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也可為其意志品質的優化提供助力[4]。部分體育項目比賽時間長,如網球比賽可能持續 3~4h ,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的時長也均在 1.5h 以上,體力消耗較大,這要求運動員不僅擁有較強的耐力素質,還需以堅定的意志品質堅持比賽。適當進行耐力訓練,可提升其專項耐力水平,在此過程中也能優化運動員的意志品質,使其在訓練過程中實現心理素質的打磨,以應對高強度的比賽,保持對比賽的專注以及求勝信念[5]。
2體育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的策略
2.1保證訓練方式科學性
在體育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依賴于科學訓練。可以采用具有通用性的訓練方法,對所有運動員進行耐力訓練,包括蛙跳、蹲起跳、迎風跑、負重跑等。這些訓練方式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耐力水平,但在應用過程中應保證訓練強度,避免過度訓練或強度不足的問題。以蛙跳為例,可參考圖1所示方式組織訓練工作。
按照圖1所示模式組織蛙跳訓練時,應使運動員達到力竭水平,之后稍作休息,再進行重復訓練,反復達到力竭水平。完成當日的系統訓練后,由運動員自行決定是否進行自我練習,自我練習過程中由運動員個人控制強度和時間。通常而言,蛙跳或其他基于提升耐力水平的訓練方式,均應關注強度的科學管理。

2.2 重視針對性訓練
基于提升體育訓練效果、改善運動員耐力素質的目標,應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運動員基本情況的分析,以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方式組織訓練??梢圆捎梅纸M模式,將所有運動員按照其基礎耐力水平的差異或年齡差異進行分組。以耐力水平差異為例,建議采用3組模式。
2.2.1 高強度組的訓練模式
該組運動員應具有較強的耐力水平,能夠較輕松地完成一般耐力訓練,且賽場上與耐力有關的技術表現也比較理想。本組運動員應在常規耐力訓練基礎上適當增加強度或內容。如果當前耐力訓練的強度已經較大,內容已經比較豐富,也可以鼓勵運動員自行進行耐力訓練調整,避免過負荷訓練或訓練強度不足的問題。
2.2.2 中強度組的訓練模式
該組運動員的耐力水平達到一般水平,能夠完成當前耐力訓練項目,但已缺乏余力,賽場上與耐力有關的技術表現達到合格水平。本組運動員可以在保持當前訓練強度的基礎上適當進行強化,每個訓練周期內增加 10%~20% 的訓練內容,推動其進一步提升耐力素質。
2.2.3 低強度組的訓練模式
該組運動員的耐力水平不能達到一般要求,耐力訓練無法妥善完成或完成非常吃力,賽場上與耐力有關的技術表現也不夠理想。在組織耐力訓練時,應保持當前訓練強度并進一步予以加強,每個訓練周期內增加 20%~30% 的訓練內容,推動其快速提升耐力素質。
運動員分組的標準不變,但每個周期可進行一次重新分組,以保證訓練方式科學得當,實現運動員耐力的提升。
2.3注重訓練方式多樣化
耐力訓練具有一定的長期性,運動員在參與運動訓練過程中,可能對不同訓練方式持有不同看法,或因自身身體條件及訓練習慣的限制,無法有效利用某一種訓練方式完成訓練。為應對這一問題,建議各體?;蜻\動隊對訓練方式進行分析與管理,提高訓練方式的多樣化水平。目前可應用于耐力訓練的方式包括蛙跳、負重練習、迎風跑、長跑、蹲起跳等。不同訓練方式的應用也需加以管控,可參照表1的標準執行訓練計劃。在耐力訓練過程中,還可根據人員分組情況,采用必要的差異化訓練模式。以長跑為例,其差異化訓練模式如圖2所示。
按照圖2所示模式,所有運動員同步參與長跑訓練,分組進行練習。對于不能按照預期要求完成長跑的運動員,可重新進行小組劃分,將其劃入低水平組別,并重新組織訓練。若仍無法完成預期要求,可考慮分組標準是否合理,必要時對耐力訓練計劃進行調整,以匹配運動員特點,避免訓練計劃不合理的問題


2.4 加強訓練評估分析
運動員通過體育訓練可提升耐力水平,但這種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周期的持續訓練。為及時有效地了解運動員耐力水平的變化,還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展測評工作,可采用周期測評模式,以3個月或半年為一個周期,對運動員的訓練效果進行評估。測評工作可采用模擬比賽的方式,對所有運動員的賽場表現進行初步分析,形成定性評價意見。
在此基礎上,組織專項耐力測試,通過有氧耐力測試、體適能測試等方式,客觀了解運動員對測評項目的完成情況,并采用評分方式形成直觀的分析結果。根據結果判斷參評者的水平,耐力訓練組織者可了解個體運動員的耐力水平以及運動員總體的耐力情況,為下一階段的訓練工作做好準備。
2.5重視技術輔助與經驗引入
在體育訓練中,嘗試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還可引入各類新技術提供輔助,包括信息技術、機器人技術、模擬技術、大數據技術等。以大數據技術為例,部分運動員訓練較為刻苦,但由于未能掌握要領,難以達到預期水平,成長進度緩慢??山柚髷祿夹g提供輔助,由學校、體育部門利用大數據進行信息采集,了解同類高水平院校在耐力素質訓練方面采用的新方式、新模式、新理念,并將其應用到本校工作中,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進行工作優化,提升本校運動員耐力素質訓練的工作水平。
體育訓練中的耐力訓練由來已久,未來可嘗試引入更多先進經驗,尋求訓練計劃、方法的突破??捎杀镜伢w育主管單位負責數據采集,了解其他國家或其他體育水平較高地區的工作經驗,分析其在耐力訓練方面的技術方式、工作模式,進而構建較為合理、得當的訓練方案。例如,對于田徑、籃球等項目,可適當參考歐美發達國家的訓練模式和經驗,提升耐力訓練質量。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訓練中提高運動員耐力素質,對其能力提升和素質改善具有積極影響,應在實際工作中給予更多關注,并持續尋求優化。從方法上看,建議在實際工作中,以現代技術和數據分析手段為支撐,了解運動員的訓練情況。從發展的角度出發,未來也應更加重視運動員的個體差異,擬訂兼具共性價值和個性價值的訓練計劃,持續為運動員的成長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孫維利.提升青少年射擊運動員體能素質的幾種訓練方法[J].新體育,2024(20):35-37.
[2]胡蘭.高校排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特點與方法探究[J]拳擊與格斗,2024(19):55-57.
[3]李昱企.我國輪椅籃球國家集訓隊男子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特征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3.
[4]蘇玉.功能性體能訓練對吉林大學女籃運動員耐力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3.
[5]許伯錚.高強度間歇訓練法對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影響[J].拳擊與格斗,2024(17):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