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探討了如何利用知識圖譜改進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從重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以及優化考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方案。
關鍵詞:知識圖譜;網頁設計與制作;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4-0148-04
0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1]。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教育數字化轉型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性。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作為數字時代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和效果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Web前端工程師至關重要。
然而,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教學現狀卻面臨一系列挑戰,如內容體系單一、知識面廣泛但難以深入、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在此背景下,構建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知識圖譜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知識圖譜作為一種強大的知識組織和表示工具,能夠將課程中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整合和關聯,形成一個清晰、全面的知識框架。通過知識圖譜,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邏輯關系,從而更好地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同時,知識圖譜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路徑推薦,適應數字化發展新要求,促進個性化與終身學習。
1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現狀分析
1.1課程分析
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是面向高等職業教育信息網絡技術專業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任職崗位課程和必修考試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Web前端開發工程師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學生掌握圖像處理的基本操作,能夠制作靜態網頁、搭建并管理動態網站。課程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為網頁設計,主要內容包括網頁布局設計與網頁圖像處理,于第一學年下學期開設;第二部分為網頁制作,重點涵蓋HTML5、CSS3、Ja?vaScript等核心技術,安排在第二學年上學期進行。課程采取理論講解與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網頁布局,又能自行設計和美化,創造出有價值的網站。
1.2學情分析
通過課前座談與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學生群體以00意識和較高的配合度后為主,呈現以下特征,且許多學生在入學前已接觸過: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服從編程、網頁設計等相關知識,計算機基礎及實踐操作能力突出;但理論學習興趣相對薄弱,缺乏系統化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對于目標明確、有志于從事數字媒體、網站前端開發及全棧開發等相關領域的學生,普遍具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能夠主動學習新知識,積極參與實踐項目,表現出較強的自我驅動能力。但也有部分學生因對課程難度感到畏懼或對未來職業發展方向不明確,表現出學習興趣不足的現象。
1.3存在問題
本課程采用以實踐操作為主導、理論教學為輔助的教學模式。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1)根據課程考核數據顯示理論知識點分布零散且抽象,學生理論部分的平均,學生理解與記憶得分率僅為72.3%,顯著低于實操部分的85.7%。理論知識點缺乏系統性,且部分內容過于抽象,導致學生在理解和記憶上存在較大障礙。例如,在講解CSS盒模型時,學生普遍反映難以將其抽象概念與實際布局設計相結合。
2)實踐操作步驟繁雜,知識連貫性與長期記憶效果不足:盡管實踐操作在短期內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堂實操任務完成率達90%以上),但由于操作步驟繁雜且前后銜接不夠緊密,學生在后續課程中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弱。以綜合應用為例,學生在獨立完成項目時往往難以將分散的知識點有效整合,導致項目完成質量參差不齊。
3)課程間孤立性強,學生綜合運用能力薄弱:根據學生反饋及期末項目評估結果,超過70%的學生表示難以將網頁設計、網頁制作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數據庫基礎、程序設計)的知識融會貫通。例如,在開發一個完整網站時,學生普遍缺乏對前后端協作、數據交互等綜合性問題的系統性思考,導致項目整體邏輯性與功能性不足。
綜上所述,當前教學模式雖在短期內能夠提升學生的實操能力,但在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實踐操作的連貫性以及跨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方面仍存在顯著不足,亟須通過優化課程結構、加強知識點銜接以及引入綜合性實踐項目等方式加以改進。
2知識圖譜的主要特征和實踐意義
2.1知識圖譜的基本含義
知識圖譜(KnowledgeGraph)是一種結構化的語義知識表示方式,旨在以圖的結構形式描述現實世界中的實體、概念及其相互關系[2]。它通過節點(實體或概念)和邊(關系)構成的網狀結構,將分散的知識整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形成結構化的語義知識庫,支持知識的存儲、查詢、推理和可視化。知識圖譜是教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工作[3]。
2.2知識圖譜的主要特征
1)系統性。知識圖譜以結構化方式組織和表示知識,形成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知識體系。通過實體(節點)與關系(邊)之間的相互連接,構建網狀且層次化的知識體系,不僅能在同一領域內建立知識關聯,還可跨領域實現聯系,形成綜合性的知識網絡。
2)適用性。知識圖譜能根據不同應用場景和需。首先,知識圖譜可應用于多個領域;其次,依據使用者需求和偏好,提供個性化知識服務;在教育領域,知識圖譜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歷史和興趣,推薦適合的學習資源和路徑;再者,知識圖譜支持高效語義查詢,能夠快速檢索和提取知識,學生可通過知識圖譜快速查詢特定知識點的相關信息,并匹配相應的學習資源。
3)融合性。。知識圖譜能整合多源異構數據它可整合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形成,如結構化數據(數據庫)、半結構化數據(XML、JSON)和非結構化數據(文本、圖像)[4]。在構建過程中,可將多個知識圖譜有機融合,建立起所有課程之間的整體聯系,實現廣度與深度上的交叉融合,提升知識遷移能力。
4)可視化。知識圖譜不僅通過圖形化方式直觀,便于理解和分析,還能借助可視化工具進行交互式探索。通過點擊、拖拽等操作,動態查看和探索知識圖譜中的不同部分,并可根據需要查看不同層次的知識細節。
2.3知識圖譜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價值
作為一種高效的知識組織與展示工具,知識圖譜在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改進中展現出顯著可行性。首先,知識圖譜能有效解決知識點碎片化問題,通過系統化整理與可視化呈現課程內容中的知識點與概念,極大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深度理解。其次,知識圖譜助力構建清晰的課程體系,展示課程間邏輯關系與跨學科聯系,為學生規劃個性化學習路徑提供有力支持。在教學資源整合方面,知識圖譜能夠統一整合多源教學資源,促進跨平臺資源共享,同時為教學質量監控與持續改進提供堅實保障。綜上所述,將知識圖譜技術應用于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改進,不僅顯著提升教學效果,還推動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模式的創新發展。
3基于知識圖譜的課程教學改革路徑
課程是基于教育學邏輯構建的知識體系,而知識圖譜則從知識邏輯、學習邏輯和認知邏輯三個維度出發,深入探尋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聯,提煉出關鍵構成要素。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改革路徑,依照“目標—內容—活動—評價”體系[5],從重構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融入課程思政和優化考核評價四個方面展開,旨在通過知識圖譜的應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培養適應數字時代需求的創新型人才。以下為具體的改革路徑:
3.1重構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改革是課程教學改革的基礎。下面將從構建知識圖譜驅動的課程體系、設計模塊化教學內容和實施個性化學習路徑三個方面,構建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教學圖譜結構。
3.1.1構建知識圖譜驅動的課程體系
傳統的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內容往往分散且孤立,學生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基于知識圖譜技術,可以將課程中的知識點、技能點和案例進行深度關聯,構建一個層次分明、邏輯清晰的知識網絡。
首先,梳理網頁設計與制作領域的核心知識點,包括HTML5、CSS3、JavaScript等基礎語言知識,網頁布局、色彩搭配等設計知識,以及網站發布維護等內容。鑒于知識點之間存在前驅與后繼的邏輯關聯,利用知識圖譜技術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關系,依據章、節、知識點的層級架構,對課程相關知識點進行分層、分類,明確每個知識點在課程中的重要性及學習順序,進行有序排列和深度鏈接,強化知識點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及關聯性,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其次,通過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工具,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圖形化方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理解知識的結構和層次,更好地掌握課程內容。
最后,為確保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知識圖譜可以根據學科發展和行業需求動態更新,及時納入新的技術和工具,如前端框架(Vue.js、React)、CSS預處理器(Sass、Less)等。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設計跨課程教學模塊,實現專業與職業崗位的匹配。以信息網絡技術專業對應的全棧工程師崗位為例,該崗位需掌握后端開發、數據存儲、網絡安全等知識,是多門專業課交叉融合的成果。以制作一個完整的網站為項目總目標,理清從設計網頁布局到開發前端頁面、從構建后端邏輯到實現數據庫集成、從搭建服務器到配置環境、從進行安全防護到部署上線及優化性能的關鍵知識節點,建立課程間的強鏈接關系,構建崗位—專業的知識圖譜。
3.1.2設計模塊化教學內容
模塊化教學是提高教學靈活性和適應性的有效方法。基于知識圖譜的模塊化設計可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多個相對獨立但又相互關聯的模塊,便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路徑。
基礎模塊:主要涵蓋網頁設計與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如HTML標簽、CSS樣式、JavaScript基礎語法等。這些內容是學習后續模塊的基礎,適合初學者或基礎較弱的學生。
核心模塊:聚焦網頁設計與制作的關鍵技術和應用,如響應式設計、前端框架、交互設計等。這些內容是課程重點,適合大多數學生深入學習。
拓展模塊:包括前沿技術和個性化發展方向,如Web動畫、Web性能優化、前端工程化等。適合學有余力或對特定領域感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探索。
模塊間關聯:通過知識圖譜技術,明確各模塊之間的關聯關系。例如,學生學習核心模塊中的“交互設計”時,可回溯基礎模塊中的“CSS盒模型”進行復習,或提前了解拓展模塊中的“Web性能優化”相關內容。
3.1.3實施個性化學習路徑
學習本質是知識遷移過程,即將未知信息理解、消化,再以個人特有方式吸收和存儲,以便需要時迅速調用。此過程與知識圖譜原理高度契合,可將知識圖譜與學生畫像結合,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
通過分析學生學習數據(如學習進度、測試成績、興趣偏好等),評估其知識掌握情況,構建詳盡的學生學習畫像,并提取關鍵學習特征。結合知識圖譜與AI習路線推薦算法,精準推薦相應學習資源,有機融合學生特征[6],,智能定制個性化學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例如,當學生通過測試發現基礎模塊掌握較好時,可直接進入核心模塊學習;在某知識點表現不佳時,推薦相關復習材料或補充練習。
學習路徑并非固定不變,根據學生學習表現動態調整推薦內容,為每位學生提供最適配的學習內容和節奏,激發主觀能動性,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掌握基礎、突破重點、攻克難點的目標。例如,對于交互設計表現出濃厚興趣的學生,推薦相關拓展模塊和更深入的學習資源,如教學課件、章節習題、項目案例、教學視頻等多元資料。
3.2創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實施項目驅動教學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緊密結合。從實際項目出發,整合網頁設計與制作、數據庫設計、服務器管理、前端框架等多門課程的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從需求分析、設計開發到部署運維的全流程實踐,提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新聞門戶類網站為例,該項目需包含前端頁面設計(HTML、CSS、JavaScript)、新聞數據管理(數據庫設計)、新聞提交處理(服務器管理)、視頻播放等功能。通過拆解任務,借助知識圖譜進行串聯,幫助學生明確項目要點需求,更好地理解項目全貌。同時,通過真實項目的實踐,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在創新設計中激發創新思維。
3.3優化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的優化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將知識圖譜融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的考核中,能夠有效提升考核的精準性和科學性,助力更準確地衡量學生能力水平,有效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一方面,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全面且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設置形成性考核時,除單元測試和平時訓練外,可從項目作品、課堂表現、協作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考察學生的整體素養;在設置終結性考核時,根據不同教學對象和目標層次,結合知識要素的難易程度及覆蓋范圍,全面、科學地進行抽題組卷,確保考核評價全面覆蓋且邏輯嚴謹。另一方面,開展個性化反饋機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改進教師教學進度。通過記錄學生的學習數據,提供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和改進方案[7]。既要讓學生主動回顧與鞏固所學知識,有針對性地準備和復習,提高考核效率;又要讓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困難,實時跟蹤學生學習軌跡,根據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行為模式,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4結束語
本文基于知識圖譜對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在系統化知識體系構建、個性化學習路徑推薦、模塊化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考核評價實施等方面進行了探討,為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提供了方向。然而,將知識圖譜融入教學改革是一個持續過程,需要不斷推進和評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優化知識圖譜構建、深化教學模式研究、增強智能技術支持,并開展長期效果評估,以推動知識圖譜在教育領域的更廣泛應用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J].國防科技工業,2023(6):7.
[2]龔璇.知識圖譜賦能下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新路徑研究與實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3(5):53-58.
[3]時文龍,劉茂玲.知識圖譜視角下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研究可視化探微[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4,33(6):62-71.
[4]孫宇,劉川,周揚.深度學習在知識圖譜構建及推理中的應用[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25,61(6):36-52.
[5]周東岱,董曉曉,顧恒年.教育領域知識圖譜研究新趨向:學科教學圖譜[J].電化教育研究,2024,45(2):91-97,120.
[6]劉鳳娟,趙蔚,姜強,等.基于知識圖譜的個性化學習模型與支持機制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2(5):75-81,90.
[7]劉昕,盧文娟,李華昱,等.一人一堂的個性化課堂[J].計算機教育,2024(1):147-150.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