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湖南工學院數據庫課程教學為例,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在數據庫學習中的實際情況,通過課程思政提升育人價值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通過構建融入式課程思政教學方案并開展教學實踐,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升了該校數據庫課程的建設水平。研究與實踐取得的成效為進一步推進數據庫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可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數據庫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課程思政;數據庫課程;育人價值;教學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5)14-0117-03
0引言
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18年9月,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將立德樹人融入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領域,教學體系與管理體系均須圍繞此目標設計;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將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這一舉措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1-3]。
當前,社會各領域加速數字化轉型,數據庫技術應用日益廣泛,為建設數字中國提供了有力支撐[4-5]。高校培養數據庫專業人才的關鍵在于數據庫課程教學。湖南工學院數據庫課程教學團隊認真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數據庫專業人才。為順應數字化時代發展,課程教學團隊深入研究數據庫課程教學創新,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融合,服務數字中國發展戰略。
1教學目標與學情分析
1.1教學目標
1)課程專業教育目標。數據庫課程的專業技術教育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數據庫系統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技術,具備一定的數據庫應用系統研發能力。學生應能在給定的數據庫工程實踐環境中,解決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與維護等復雜問題。
2)課程思政教育目標。數據庫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在數據意識方面,具備運用數據進行思考和決策的自覺性;在數據安全方面,重視保護商業機密、國家機密等敏感信息;在數據倫理方面,遵循道德與行為規范,不侵犯個人隱私,確保算法設計公平合理;同時具備關注國家發展、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嚴謹務實、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3)課程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是將專業教育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相融合,培養德才兼備的數據庫人才。通過數據庫課程教學創新,實現育才與育人的有機統一。
1.2學情分析
湖南工學院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數據庫課程主要面向計算機類專業大二、大三學生。學生已修讀離散數學、C語言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等課程,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程序設計和數據處理能力,適合開展課程教學創新活動。同時,學生對數據庫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理解尚不全面,在數據采集與應用的實踐訓練中存在數據意識淡薄等問題,因而有必要開展融入式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2融入式課程思政方案的設計
2.1總體方案
將數據庫課程的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構建“設計→實施→反饋→反思→設計”的教學方案,如圖1所示。
2.2教學方案流程
據庫課程融合專業教育目標與思政教育目標的教學1)從教學目標出發進行逆向課程設計。依據數要求,采用逆向課程設計的方法,重構教學內容,涵蓋基礎知識、知識延展及實踐能力等方面。
2)挖掘課程思政元素與案例,挖掘與數據庫知識緊密關聯的思政元。通過檢索和研讀素及案例。案例的選取應突出課程特色,具有示范和引導作用。
表1列出了課程各教學單元的思政元素及部分案例內容。
在基礎知識方面,如選取數字中國等數據庫技術應用需求,旨在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選取華為GaussDB等國產數據庫知識,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選取E.F.Codd等數據庫發展中的典型人物及故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在知識外延方面,選取NoSQL、云數據庫等前沿知識,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意識,幫助其緊跟數據庫技術的新發展、新動向和新需求。在實踐能力方面,選取數據冗余與能源消耗關系的案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強調技術與社會的結合;選取新聞報道中某數據中心火災事故案例,增強學生對數據安全的重視,強調技術與管理的結合。
3)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豐富課程內涵。探索將思政元素,提升學生學習數據庫的興趣及課程的育人價值。步強化融入式課程思政的教學反思與研究4)教學反饋與評價。通過教學反饋與評價,持續完善,進一數據庫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綜上所述,數據庫課程思政融入式教學方案通過教學設計、實施、反饋、反思及研究,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能夠認真學習數據庫技術,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實際問題,為助力數字中國發展戰略貢獻力量。
3課程思政的實踐案例
案例名稱:“關系數據庫”。下面將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
3.1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幾個方面展開討論。
1)掌握關系的性質、關系模式及關系的完整性,能夠運用關系代數描述關系。
2)培養辯證思維,促使學生客觀認識世界;同時培養大國工匠精神和法治意識。
3.2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關鍵字。關系基本概念/鍵/碼、外碼/外鍵:域、、主碼笛卡爾積/主鍵、,主關屬性與非主屬性。
2)教學難點。關系、關系模式、關鍵字/鍵/碼、外碼/外鍵、主碼/主鍵、主屬性與非主屬性的理解與區分。
3)重難點的處理,加深對相關概念的理解。通過案例講解;同時融入思政元,引導學生理論素,激勵學生積極學習。
3.3教學設計
案例的課程思政融入式教學設計詳見表2。
3.4教學實施
3.4.1關系模型的提出
基礎之上的嗎1)啟發式提問與討論?關系表構成了關系模型的數據結構嗎?
說明:通過提問引入新課內容,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增強課堂互動性。
2)導入案例,其理論基礎為集合論和邏輯學。關系模型最早由E.F,.Codd通過構建多于1970個屬性域之間的笛卡爾積,并篩選有意義的元組形成新的集合,該集合稱為關系表[2]。
說明:利用案例激發學生興趣,強調某些學術模型建立于數學基礎之上;結合關系模型定義展開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課程思政融入。重視數學,夯實專業基礎。說明:引導學生關注未來的專業學習、就業及深造。
3.4.2關系模型的研究內容
1)啟發式問答。關系模型的研究內容是什么?說明: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與關注,再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關系模型的研究內容。關系(relation)即為一個表(Table),關系模型則是處理表的理論。
主要研究關系模型的三要素及其關聯:①基本結構:數據庫數據的基本結構形式(表/Table,關系/Rela?tion);②基本操作:表與表之間的各種操作(關系運算);③完整性約束:這些操作應遵循的約束條件。
2)課程思政融入。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說明:引導學生客觀認識世界,理解事物聯系的普遍性,避免孤立地看待問題。愛護環境,環境關乎你我他,全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說明: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4.3關系操作
本的關系操作及其特點1)案例教學。結合數據庫應用系統案例,以及關系數據語言的分類,講授基。
說明:引導學生理解基本關系操作,掌握關系數據語言的分類知識。
2)課程思政融入。細節決定數據庫應用系統的說明:培養學生嚴謹務實的大國工匠精神。
3.4.4關系的完整性
1)案例教學、動畫等多媒體元素。結合具體案例,,通過多媒體教學軟講授關系的三類完整性約束。
說明:通過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和用戶定義的完整性。
2)課程思政融入。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紀守法。
說明: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法治觀念是其重要內涵。
4課程思政教學成效與反思
4.1教學成效
1)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通過翻轉課堂活動。學生的學習積極,實現了全員參與。各班進行分組,團隊協作,在課前提交資料,包含演講PPT和小組成員討論稿,如圖2所示。
有學生在完成課程學習后,仍表達了繼續學習課程資源的意愿,如圖3所示。
2)提升了課程建設水平,教學水平不斷提升。。數據庫課程經過多年過去教學資源建設或“應用主要服務于校內學生使用校級精品在線開發課程”,2020,例如年在智慧樹平臺上建2019年立項建設立了數據庫原理翻轉課程。
自2021年數據庫課程被認定為湖南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后源由校內自用逐步向校內外開放共享轉變,課程建設實現質的飛躍。2024,教學資年,在智慧樹平臺建成數據庫原理及應用共享課程,如圖4所示,共有29所學校的學生選修該課程。
4.2教學反思
課程思政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捕捉課程思政的融入點。例如,當發現學生提交的實驗報告或課程設計報告寫作不規范時,應及時點評“注意保持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避免小錯釀成大錯”,并適時增加文檔撰寫相關教學內容,強化文檔規范化指導。
課程思政永遠在路上,須持續提升數據庫課程教學團隊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優化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進一步提高課程的育才和育人價值。
5結束語
湖南工學院數據庫課程教學團隊針對地方本科院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在數據庫學習中的實際情況,結合該校數據庫課程教學實踐,就如何通過課程思政提升育人價值展開了研究與探索。團隊確立了數據庫專業技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課程教學目標,構建了“設計→實施→反饋→反思→設計”的總體教學方案,形成了持續改進的教學閉環,并開展了融入式課程思政教學實踐。
該校的教學創新設計與實踐有效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推動了數據庫課程建設水平的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相關成果為進一步開展數據庫課程思政與教學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數據庫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借鑒。
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及其應用的迅猛發展,課程教學團隊教師在新形勢下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例如如何引導學生運用人工智能手段輔助數據庫學習,如何設計具有創新性的數據庫實踐題目等。面向未來,教學團隊教師需進一步加強學習與交流,提升認識與技能,保持與時代同步,積極應對和化解新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帆.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效能評價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基于CiteSpace軟件的知識圖譜分析[J].學海,2023(6):83-91.
[2]徐悅竹,楊悅,王宇華,等“.思政+”背景下的數據庫原理課程教育模式探析[J].計算機教育,2019(11):16-19.
[3]蒲云.高職計算機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究:以《Python程序設計基礎》為例[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8):148-149.
[4]楊偉平,張銳,胡超.數字中國背景下省域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4,30(12):25-32.
[5]李明,趙軍,朱蓓蓓,等.數字中國背景下大學生數字素養“四位一體”培養模式探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4,23(22):124-126.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