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指標” “證書掛靠”都是坑警惕各種“求職陷阱”
2023年7月,剛畢業的師范生邱某求職心切,輕信譚某“支付17萬元即可獲取上海浦東新區某學校教師編制”的承諾,支付錢款后卻遲遲未見入職通知,遂報警。經警方調查,譚某并無教育系統背景,其行為涉嫌詐騙罪。2024年3月,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譚某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并處罰金。正值春招季,近期,多地法院披露多起求職詐騙典型案件,揭示不法分子用“高薪”“內推”等噱頭設下“求職陷阱”,為求職者敲響警鐘。

凡是在招聘過程中以報名費、服裝費、培訓費、體檢費、保證金、保密費等名目收取費用的,都存在詐騙嫌疑。他建議求職者通過企業官方網站等正規渠道核實招聘信息,提高警惕,防范收費陷阱,注意保存相關證據,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警。
@最美行星

跨境務工騙局往往暗藏更大風險。有出國務工打算的人員,應選擇具有《對外勞務合作經營資格證書》的正規外派企業,還可撥打外交部12308熱線進一步核實相關信息。出國務工需謹慎,切勿輕信“高薪、賺大錢”等招聘噱頭,小心落入陷阱。

@法務工作者
在求職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常以“內部關系”為幌子,通過偽造合同、虛構資質等手段實施詐騙。求職者若遇到“付費入職”的說法,須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核實企業資質,同時留存轉賬記錄與聊天證據,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anan

在跨省勞務中介領域,騙局屢見不鮮。一位法院工作者表示,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職者急于求成、想走捷徑的心理,虛構身份和人脈關系,謊稱可以“走后門”、有“內部關系”等,以“辦事費”“好處費”等名義詐騙錢財。求職者應充分了解相關行業的準入標準和正規入職渠道。那些聲稱能提供“內部指標”的,絕大多數涉嫌詐騙。
@中午看海

犯罪分子利用求職人員渴望“高薪”“穩定”工作的心理,精心設計各類“求職陷阱”。他們有的通過勞務中介機構或互聯網平臺發布虛假招聘廣告,有的偽造應聘場地、組織虛假考試、辦理虛假入職手續,進而騙取介紹費、培訓費等,更有甚者通過注冊正規公司、入駐寫字樓、在招聘平臺發布信息、為員工繳納社保等方式偽裝成合法企業,實則暗中從事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求職者應當樹立“能力優先”的就業觀念,通過官方正規平臺投遞簡歷,對“低門檻高薪”“付費內推”等明顯有違常理的招聘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并通過工商登記等官方渠道核實企業真實資質,切實保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