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亞合作模式是旨在加強中國與中亞五國合作的戰略性平臺。烏茲別克斯坦基于自身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以及保障社會經濟發展所作的努力,將中國-中亞合作機制視為吸引投資、擴大出口能力、發展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的重要工具。那些直接有助于實施本國工業現代化、數字化、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戰略的合作方向,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在此背景下,烏茲別克斯坦積極推動發展交通物流走廊、參與“綠色走廊”項目、開展聯合科教項目,以及深化人文交流等各項倡議。
經貿合作:穩步增長,前景廣闊
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經貿合作持續深化,貿易額與投資規模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中國對中亞出口的主要商品包括服裝、鞋類和紡織品、機械設備與運輸工具、電子產品等,這些商品不僅滿足了中亞國家的市場需求,也促進了當地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同時,中亞國家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產品也成為中國進口的重要來源。雙方在資源互補、產業對接方面展現出了廣闊的合作前景。
在投資領域,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合作同樣亮點紛呈。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進中亞,參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農業合作等項目。這些投資不僅為中亞國家帶來了資金和技術,也促進了當地就業和經濟增長,實現了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中國-中亞合作模式是旨在加強中國與中亞五國合作的戰略性平臺。烏茲別克斯坦基于自身的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以及保障社會經濟發展所作的努力,將中國-中亞合作機制視為吸引投資、擴大出口能力、發展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區域互聯互通水平的重要工具。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高效交通網絡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區域合作的重要基石。在中國-中亞對話框架下,雙方積極推動交通物流走廊的建設,旨在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區域交通網絡。
以中吉烏鐵路項目為例,這一跨國交通走廊的建成將大幅縮短中國與歐洲之間的貨運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此外,雙方還在積極探索發展通過中亞、伊朗和土耳其連接中國與歐洲的“南部走廊”,這一路線具有覆蓋國家多、運輸時間短等優勢,有望成為未來區域交通合作的新亮點。
為進一步提升交通互聯互通水平,雙方還計劃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包括鐵路、公路、港口等項目的修復與現代化改造。這些舉措將有助于優化區域物流體系,促進貿易便利化,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新的動力。
能源合作:綠色發展,共創未來
在全球向綠色發展轉型的大趨勢下,中國-中亞對話框架下的能源合作也日益受到關注。中亞國家擁有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而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雙方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中亞國家的能源安全與生態可持續性,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具體而言,雙方可以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等可再生能源設備的生產與安裝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推動綠色能源項目的建設。同時,還可以在智能電網、儲能技術等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與穩定性。
人文交流:增進理解,促進友誼
人文交流是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中亞對話框架下,雙方積極推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了相互理解與友誼。
在教育領域,雙方高校之間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項目,包括學生互換、教師互訪、聯合科研等。這些項目不僅為兩國青年提供了更多學習與交流的機會,也促進了文化的互鑒與融合。在文化領域,雙方通過舉辦文化展覽、藝術節等活動,展示了各自的文化特色與魅力,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與尊重。
展望未來,中國-中亞對話框架下的合作前景更加廣闊。雙方將繼續深化在經貿、基礎設施、能源、人文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可持續發展。同時,雙方還將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與機制,如加強數字轉型、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區域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發展。此外,雙方還將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與配合,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維護地區與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阿夫扎爾·阿爾季科夫: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總統行政下屬經濟研究與改革中心首席研究員
5月30日,2025中國-中亞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對話在哈薩克斯坦舉行。中國與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在內的中亞五國的260余名代表出席活動。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中國主題圖書展。攝影郭莎莎/人民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