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旨在通過科學的預算編制、執行和控制,實現資 源的合理配置與經營目標的有效達成。然而,傳統預算管理模式往往存在財務與業務相對割裂的問 題,導致預算編制缺乏業務支撐、預算執行脫離經營實際、預算考核難以準確反映企業績效。
業財融合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發展方向,強調業務與財務的 深度協同,以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最優匹配。在這一背景下,將業財 融合理念應用于全面預算管理,可有效提升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執行 的可控性及考核的精準性。
業財融合概述
業財融合是在企業內部打破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壁壘,實 現兩者高度協同的一種方式。企業業財融合的本質是將財務管理融入 業務流程中,推動財務管理職能由傳統的會計核算和財務分析向戰略 決策、經營管理轉變。業財融合不僅要求財務部門進行職能轉變,還 要求業務部門具備一定的財務思維,確保企業整體管理的系統性和一 致性。
業財融合具有諸多優勢。其一,能提升預算編制的精準度。財務 部門與業務部門協同分析業務數據來編制預算,避免了預算目標的盲 目設定。其二,可提升預算執行的有效性。財務部門根據業務部門提 供的數據進行預算調整,使資源分配更加合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其三,在預算考核方面,業財融合促使企業建立更科學的績效評價體 系,使預算考核指標更能體現業務實質,更公平地發揮預算考核的激 勵作用。
業財融合視角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優化策略
基于業務驅動的預算編制優化 其一,企業應構建跨部門協同機 制。在預算編制中,應由業務部門主導,財務部門提供數據支撐和可 行性分析。例如,在編制銷售預算時, 企業應基于市場調研、客戶業務預測、 銷售路線規劃等開展測算,不再像過往 那樣簡單加總歷史數據。
其二,企業可借助先進的分析技 術提升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如采用大數 據分析、人工智能預測等方式,對歷史 銷售數據、市場趨勢、供應鏈成本等關 鍵要素進行量化分析,制定精準的預算 目標。同時,預算編制采用滾動預算方 式,即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定期調整預 算方案,提升預算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其三,預算編制要建立多維預算模 型,考慮的業務因素要全面。例如,在 生產預算編制中,不僅要考慮產能利用 率,還需結合市場需求預測、原材料成 本波動、庫存周轉率等因素。
基于動態調整的預算執行優化 通 過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設計實時數據監測 機制,對現金流、成本費用、毛利率等 關鍵指標設置嚴格閾值,實現預算執行 偏差的實時識別和反饋。動態彈性預算 管理基于定量模型,對市場需求波動進 行敏感性分析,結合外部環境和內部運 營數據的變化,同步調整銷售、生產和采購預算。同時,利用大數據挖掘和智能算 法,對歷史運行數據開展回溯分析和趨勢預 測,構建科學的動態調整參數體系,使預算 方案與戰略目標始終匹配。
在資源配置優化方面,企業應建立多級 審核、績效追蹤、信息逐級反饋機制,形成 跨部門協同決策模式。根據實時監控反饋情 況,定期召開專項會議,針對預算執行異常 情況制定針對性應急方案,保障經營活動在 動態變化環境下持續實現最優配置。
基于精細化成本控制的預算優化"其一, 建立基于業務流程的成本分解體系,將預算 成本細化到每個環節。同時,采用作業成本 法,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確性。例如,制造企 業可按工序進行成本分解,涵蓋原材料采購、 生產加工、設備維護、倉儲物流等環節。財 務部門通過多維度數據分析成本驅動因素, 優化成本分配方式,提高成本效益比。
其二,推行責任成本管理,明確業務部 門的成本控制責任,細化預算指標,通過信 息化提高管理效率。例如,財務部門構建成 本監測和預警系統,對采購、生產、銷售等 業務環節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并 結合業務和財務數據,分析出現的異常成本 波動,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采購部門運用供 應鏈協同優化采購策略,通過采購績效評價 體系、集中采購等措施降低采購成本;生產 部門運用智能制造技術和精益生產方式減少 生產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
其三,建立動態成本調整機制,構建基 于大數據的預算管理模式,通過滾動預算、 變動預算等分析調整成本目標。例如,財務 部門運用大數據技術構建成本分析模型,結 合實際成本數據和歷史數據進行偏差分析, 優化預算調整策略。
基于業財數據一體化的預算監控優化"其一,搭建數據標準化平臺。對于銷售、生產、采購及財務等業務板塊,統一流程數據結構與口徑,通過設 置數據字典及指標體系,實現多維度數據的集成與共享。
其二,針對預算執行過程,結合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 構建績效考核模型。實時采集各業務單元實際運營數據與預算目 標數據,通過設置關鍵績效指標,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動態 監控方式,實現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實時監控。
其三,建立預算監控預警機制。通過異常檢測算法對低效項 目、超支現象等進行智能識別,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并進行反饋 閉環。
其四,根據各部門績效考核結果,建立獎懲激勵機制。按績 效指標量化結果調整資源配置和預算分配,使各項業務活動與財 務目標相匹配。具體要求為:優化績效考核流程,明確各層級指 標權重,細化預算分解與責任分配,通過定期審查、動態跟蹤確 保各項指標落地執行。
基于戰略協同的預算管理優化"其一,在預算編制階段同步 建立跨層級信息共享平臺。通過高層決策與基層反饋雙向對接, 確保預算目標與戰略規劃相一致,強化內控管理和風險預警體 系,量化關鍵績效指標。
其二,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建立實時監控和動態調整流程。 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市場環境、政策變化、競爭態勢等進行量 化評估,定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進行審核,制定應急預案,確保 預算執行和戰略部署精細化協同。
其三,各項管理措施必須依靠內外部審計和第三方評估,確 保預算調整依據充分、執行路徑清晰,落實預算責任制,促進資 源的優化配置。
基于績效考核的預算管理優化 在制定預算方案時,應依據 各部門戰略任務設定多維考核指標。例如,銷售部門須同時關注 銷售額、客戶滿意度、新客戶開發率及產品毛利率等數據,并通 過動態監控平臺實現預算分配與績效反饋的有機銜接。在執行過 程中,依托精細化財務分析系統實時捕捉預算偏差,并結合量化 考核結果調整預算編制方案。此外,針對不同業務單元,須確立 差異化評價機制:生產部門以單位成本控制率、生產效率及設備 利用率等為考核依據,構建量化模型;研發部門則依據技術創新 成果、專利數量與項目實施成功率等指標開展績效評價,以確保 各項指標與預算執行緊密匹配。
作者單位: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