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自然稟賦優越,是生產優質蘋果的天擇之地。近年來,隨著蘋果生產區域的不斷優化和品種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蘋果不同砧木類型及其砧穗組合對不同生態區域的適應性成為檢驗產業鏈前端是否健康可持續的重要標志。延安市大力發展蘋果矮化種植,總結出陜西黃土高原蘋果無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模式,推廣根系強、干性強、萌芽力強的青砧1號種苗建園,為總結干旱半干旱地區蘋果減本增效技術做了有益探索。
1青砧來源與發展
青砧1號是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果茶研究所和山東農業大學從湖北海棠中的平邑甜茶和柱型蘋果株系“CO\"雜交后代中選育的無融合生殖蘋果砧木,是世界首例蘋果無融合生殖矮化砧木,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2]。2019年,陜西洛川縣引進青砧禮富種苗栽植,株行距 1.5m×4m ,高紡錘整形,第3年開花結果,生產觀察結果表明,青砧矮化密植建園見效快,果實品質高,適合延安果區。2021年,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制定《陜西省蘋果產業鏈建設實施方案》,主推青砧系列砧木。近年來,青砧在延安市得到大力推廣,并獲得良好成效。
2青砧栽培推廣情況
截至2024年,延安全市青砧推廣面積1.8萬畝,栽植密度 1.5~3m×4~5m ,栽植品種有秦脆、瑞雪、維納斯黃金、禮富、煙富6號、晉18等。安塞、黃陵、洛川等縣區共建立青砧苗木繁育基地270畝,年繁育能力近40萬株,售價40~50元/株。
從栽培主體看,農戶是栽植青砧的主要力量,栽植面積1.6萬畝,占 88.9% ;栽植青砧的企業數量少,僅黃陵、洛川、富縣等南部縣有個別企業栽植,面積0.2萬畝,占 11.1% 。
從縣(市、區)看,延安全市13個區縣都有青砧栽植園,其中黃陵、宜川、寶塔、黃龍規模較大,表現突出。黃陵縣9196畝,占 51.1% ;宜川縣3500畝,占 19.4% ;寶塔區2000畝,占 11.1% ;黃龍縣1270畝,占 7.06% 。
從果農年齡結構看,青砧在50~59歲果農中更易推廣。平均年齡為51歲,最小年齡34歲,最大年齡65歲;30~39歲占 16.1% ,40~49歲占 22.6% 50~ 59歲占 41.9% ,60~69歲占 19.4% 。
3青砧建園投入與產量效益
3.1建園投入據調研,青砧建園畝均投入8507元,其中苗木費3735元(按83株/畝,45元/株計算),占43.9% 。與普通砧木建園相比,每畝苗木費多1660元(同品種同等級的其他砧木大苗25元/株左右);無需支架系統,每畝省3460元;其他環節無明顯差異。綜合來看,青砧建園比普通砧木建園投入每畝少1800元。
3.2產量效益大多數果園為近兩年栽植,尚未大面積掛果。最早建設的果園 2023年畝產量 2000kg 高于全市平均生產水平。
4青砧1號在延安的表現及優勢
4.1抗逆性強
1)抗旱方面。無融合砧木的根系耐旱耐瘠薄。在干旱山地栽植時,只要澆足定植水,后期依靠自然降雨就可以生長良好,栽植當年和第2年,主干生長量分別達到 36cm,83.5cm ,定植后當年樹體平均枝量7.8個,第2年26.6個,很快就能成形。
2)抗寒性方面。青砧耐寒性較強,2023年12月中旬延安出現極端低溫,延長縣最低氣溫 -27°C ,志丹縣 -22°C ,未發現青砧樹體凍殘、凍死現象。
3)抗重茬病害方面。研究表明,青砧1號可以直接作為基砧嫁接,其嫁接的樹體抗重茬能力強。青砧新建果園土壤改良環節較其他砧木減少投入約 30% 。
4.2親合性好青砧嫁接元帥系、嘎拉系、富士系近20個品種,親合性良好,接口平滑,無明顯的大小腳現象;砧穗結合牢固,未發現嫁接口折劈情況。
4.3豐產性好研究表明,青砧1號與瑞雪、秦脆、嘎拉、喬納金、煙富3、煙富6等品種組合,表現出結果早、產量高、適應性強等特點[3。2年生分枝大苗定植后,第2年開花結果,第4年畝產 1300~4000kg[4]
5青砧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青砧在延安栽植時間短,作為新的砧木品種,其配套管理技術尚不成熟、不統一,長期表現和潛在問題尚不清楚。二是與生長勢強的品種組合,管理不當容易導致樹體過旺,后期管理困難。三是苗木價格高,比同等級同品種其他砧木貴 60%~100% 。
6青砧發展建議及對策
6.1選擇適合當地的發展模式和砧穗組合延安各縣地形、氣候、水源等條件不盡相同,發展模式和砧穗組合不能一概而論。
南部塬區立地條件好的,要堅定不移地發展以M9T337自根砧為主的矮化密植果園,栽植密度111株/畝以上。積極推廣密度更大、早期產量更高、更容易管理的多主干矮化栽培樹形“古優特”,發展優系富士、秦脆、瑞雪等新優品種。立地條件差的,以喬化密植模式為主,栽植密度66~111株/畝,砧木最好選用抗性強的吳起楸子、青砧1號,發展短枝型富士和易成花、結果早的品種,不用掛果晚、難管理的長枝型富士。
北部山地立地條件好,有節水灌溉條件的,可發展M9T337自根砧矮化密植模式,品種和南部塬區基本相同,適當增加中晚熟品種比例。其他區域應以根系強、干性強、抗性強的吳起楸子、青砧1號作砧木,品種可選擇易掛果華碩、嘎拉優系紅思尼克、巴克艾、秦脆、瑞雪、短枝富士、雞心果等,栽植密度66~111株/畝。
以上地區均可采用陜西黃土高原蘋果無支架密植高效\"3332\"栽培模式。
6.2優選品種搭配青砧密植果園株距較小,受空間影響,應選擇短枝型、早果型、樹勢中庸的品種,比如瑞雪、秦脆、維納斯黃金、華碩、晉18、瑞香紅、蜜脆、寒富、美味、中秋王、短枝富士、短枝紅星、嘎拉系等。適宜密度栽培,嫁接短枝型富士品種株行距 1.5~ 2m×4m ,嫁接嘎拉、富士株行距 2.5m×4m ,采用細長紡錘樹形。
其中,瑞雪具有較好的短枝性狀,和青砧組合萌芽率高,成枝力強,主干強壯有力,枝壯芽飽,短枝性狀好,樹體成形快,芽苗建園當年就可成花,帶分枝大苗定植第2年平均單株花序數27.7個,掛果7.4個,具有良好的早花早果性能,青砧和脫毒瑞雪砧穗組合被譽為\"黃金搭檔”
秦脆屬于普通型長枝品種,與青砧組合萌芽率和成枝力略差,栽培中必要時需刻芽補枝,促進樹體快速成形。據調查,用芽苗建園次年開花株率可達100% ;分枝大苗定植第2年,平均單株花序數83.5個,掛果19.6個,早花早果能力顯著。雖然冠幅增長較快,但極易成花結果,可以隨時縮冠控制樹體。6.3強化栽培技術配套青砧作為新型矮化砧木,與傳統矮化砧木(M26、M9T337等)栽培管理有所差異,要積極學習青砧“發源地\"山東青島的相關成熟技術和經驗,與延安本地實際有機結合,配套“三枝一扶”旱作節水、豆菜輪茬、改土培肥等主推技術,探索適合延安本土的青砧栽培管理技術,形成標準體系,嚴格推廣執行。
6.4加大科技研發與延安蘋果研究院、國家延安蘋果種質資源圃、延安蘋果試驗站及西安咸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聯合,建立標準化苗木繁育基地,開展青砧最佳砧穗組合、苗木繁育、區試觀測等工作,探索建立組培或扦插高效繁育技術體系,進一步開發青砧系列價值,為\"3332\"栽培模式推廣打好基礎。
6.5培育苗木繁育企業搭建縣區與苗木繁育企業溝通橋梁,強化校企地三方聯動,幫助企業在全市范圍內尋找合適育苗地塊。同時,督促已確定地塊的苗木繁育企業盡快完成土壤化驗、土地租賃、苗木移植等工作,確保苗木繁育基地遍地開花。逐步培育一批“四化\"(本土化、專業化、標準化、規?;┟缒痉庇髽I,提高苗木自給率。
參考文獻
[1]沙廣利.蘋果無融合生殖砧木‘青砧1號'[J].北方果樹,2013(5):59.
[2]柴相讓.青砧1號在旱塬山地蘋果矮化密植栽培中的應用[J].西北園藝,2025(2):12-14.
[3]張永翊,和青山.蘋果青砧無支架矮化栽培技術[J].煙臺果樹,2024(3):31-32.
[4]沙廣利.無融合生殖蘋果砧木新類型—青砧1、2號[J].煙臺果樹,2015(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