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陜西省洛川縣部分蘋果貯藏營銷企業反映在蘋果(主要是富士)出庫過程中出現了爛果現象(“水爛病\")。經了解,自2018年以來,蘋果水爛病在延安部分果區不同程度發生,給果庫經營者、果商和部分果農造成巨大經濟損失。為進一步了解該病發生情況、發病原因,制定防控措施,延安市果業研究發展中心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于2023年4—7月、10月12日、12月7日,2024年6月9—20日、7月29—30日,采取實地查看、座談交流、實驗室分析檢測等方式,分別對洛川陜西頂端果業科技有限公司、洛川好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洛川延剛商貿果業有限責任公司、黃陵縣常盛果業、黃陵縣太賢誠信果業合作社等10家果品貯藏企業展開追蹤調研。
1蘋果貯藏期水爛病發生情況
在調查過程中了解到,2018年所產晚熟富士蘋果在2019年出庫期水爛病發生較輕,2020年所產晚熟富士蘋果在2021年出庫期水爛病發生較重,2021年所產晚熟富士蘋果在2022年出庫期基本沒有發生水爛病,2022年所產晚熟富士蘋果在2023年冷庫貯藏后期水爛病發生較重。
調查顯示,2022年采收的晚熟富士貯藏期水爛病從2023年4月初開始發生,黃陵縣常盛果業4月
15日調查發病率 1% ;洛川春和田果業有限責任公司4月底發病率 5%~6% ,5月份發病率 12%~13% ,6月份達到 20%~30% ;洛川農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7月份發病率 17%~18% ,黃陵縣常盛果業7月份發病率24% ,陜西王掌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8月份發病率20% ,9月份達到 30% 。2024年6月9—20日對青怡公司、延安果業集團、李虎民興果庫調查次果率0.5%~0.7% ;7月29一30日,對高溫期果庫貯藏病害進行調查,王掌柜、延美、洛川農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果庫,水爛病發生率在 0.5% 以下。
調查發現,蘋果感染病程度與貯藏期長短呈正相關,病果率差異較大;隨貯藏期延長,病害發生率逐步增加,一般從4月份開始發病,而且蘋果采收早的發病率高;果品企業一般當天采收當天收購入庫,普遍沒有預冷環節。具體調查情況見表1。
2蘋果貯藏期水爛病感病原因分析
蘋果水爛病是貯藏期侵染性真菌病害,初步確定為田間侵染,在貯藏后期發??;病原菌為一種新的擔子菌,在 1~5% 低溫條件下可以生存,因此該病害是一種低溫病害,在 -0.5~2.5C 低溫環境下仍可侵染發病。
基于生產調查,以下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主要因素:
1)氣候環境。采收期果園濕度影響水爛病發生。采收期遇陰雨天氣,果園濕度大,果實在貯藏期發病嚴重。2021年晚熟富士采收期天氣晴朗,無連陰雨,貯期蘋果無水爛病發生。
2)采收時間。采收早,水爛病發病重;采收晚,水爛病發病輕。10月10日前采收的蘋果比10月10日后采收的蘋果貯藏期發病更嚴重。
3)病害侵染。摘袋前后未噴藥殺菌,樹上病菌基 數大,水爛病發生嚴重。
4)生產地域。普遍反映,洛川和黃陵果區生產的蘋果此病發生較重,尤其洛川的楊舒、老廟、槐北、百益蘋果種植區所產蘋果貯藏期水爛病發生較重,其他區域相對較輕。宜川、延長及陜北其他縣區蘋果基本無水爛病發生。
5)水肥。使用高氮水溶肥或蘋果近成熟期濫用水溶肥,施肥過多過晚,果實碳氮比例不平衡、營養失調,成熟期含水量過大,直接影響蘋果貯藏性,導致貯藏期水爛病發生嚴重。
3蘋果水爛病防控對策與建議
1)做好提前預防。加強蘋果摘袋前后、入庫期殺
菌,可用藥劑有 10% 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 ??430g/L 戊唑醇懸浮劑等。
2)做好采后預冷。推廣蘋果采后預冷技術,盡量避免果實表面結露,創造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環境條件。
3)延遲采收。適當延遲采收入庫,建議10月10日后收購,樹上采收當天入庫。
4)控制貯期。在采收期陰雨天較多年份,縮短蘋果貯藏時間,盡可能在來年5月底前完成出庫。
5)處理病果。貯藏期加強病害檢測,發現病果及時挑揀,避免病害蔓延
6)科學施肥。秋季增施有機肥,生長季選用優質水溶肥,嚴格按照蘋果需肥規律用肥,杜絕使用劣質水溶肥和后期過晚濫用水溶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