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03;D42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5)11-45-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5.11.010
0 引言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任務,還與廣大農民的根本福祉和身體健康緊密相連,對美麗中國建設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1]。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建設美麗鄉村。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健全農村改廁工作實施機制,構建并完善社會化管護和服務體系。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推動廁所糞污和生活污水的協同處理,逐步消除農村較大面積黑臭水體。此外,還應引導農村居民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動其就地就近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下簡稱新疆)一號文件也多次對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進行了部署。黨中央及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為昌吉回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昌吉州)深入貫徹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
1昌吉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總體狀況
近年來,昌吉州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和民心工程來抓,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昌吉州組建了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6個專項工作組,構建起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工作組協同聯動、各級各部門全員參與的高效工作機制。昌吉州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全面系統的制度遵循與政策支持。得益于健全的工作機制和完善的政策體系,昌吉州順利完成了第一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經自治區核查驗收,昌吉州成績優異,位居新疆第二。在此基礎上,昌吉州乘勢而上,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如今,昌吉州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大幅提升,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了根基。
截至2024年底,昌吉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 70% (高于新疆7個百分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到 43% (高于新疆11.1個百分點);昌吉州440個行政村、1561個自然村實現生活垃圾治理全覆蓋,其中435個行政村實現城鄉一體化治理,治理率達 98.8%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 99% (高于新疆9個百分點)。昌吉市入選“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激勵縣”,瑪納斯縣、昌吉市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吉木薩爾縣獲“自治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縣”,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八家戶村、奇臺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稱號。
2昌吉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2.1強化規劃引領,筑牢基建根基
昌吉州始終將鄉鎮與村級統計工作及農村地區的長遠發展規劃置于重要地位,在2019年全面完成了鄉鎮與村級的統計工作,構建了完備的基礎數據體系。截至目前,昌吉州域內共有440個行政村及1561個自然村?;诖迩f的歷史文化、產業發展、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按照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并類等類型,昌吉州對440個行政村進行了分類。其中,集聚提升類村莊285個,城郊融合類村莊93個,特色保護類村莊49個,搬遷撤并類村莊13個。同時,嚴格遵循自然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效的通知》要求,有條不紊地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昌吉州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 98.9% ,集中供水率在 99% 以上;農村通電率達 100% ;4G網絡覆蓋率在 98% 以上,5G網絡覆蓋率在 97% 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在 84% 以上;昌吉市、吉木薩爾縣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昌吉回族自治州被評為“四好農村路”自治區示范地州(市)。
2.2創新治理模式,繪就鄉村新貌
昌吉州各縣(市)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運用系統思維,綜合考量村莊類型、定位、資源稟賦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創新采用“連點成線、連線成片”“典型引路,示范帶動\"的模式,全力打造多層次、多樣化的美麗鄉村建設格局。截至目前,已在昌吉州范圍內打造美麗鄉村58個、自治區級示范村179個、自治區級鄉村振興示范村61個、州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鄉鎮15個、州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120個、建成美麗庭院6000余戶。在文化傳承保護方面,奇臺縣大泉鄉大泉湖村、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馬場窩子村等10個村落,憑借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傳統風貌,被確定為\"國家傳統村落”。
2.3堅持質量為本,推進\"廁所革命”
昌吉州按照質量優先、實效導向、求好不求快、因地制宜、尊重農民主體的原則,州、縣(市)兩級均出臺了農村“廁所革命\"的相關規劃。其大力推行自治區農村改廁“一制三關”全過程管控體系,即首廁過關制、產品質量關、工程建設關、竣工驗收關。同時,昌吉州嚴格按照“四級驗收\"程序進行驗收即村初驗、鄉(鎮)自驗、縣(市)級核驗、州級抽驗],確保改廁質量和效率。鑒于昌吉州冬季氣候寒冷、夏季干旱少雨且水資源匱乏的自然條件,州直相關部門積極對接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及農業農村部等相關單位,采用邀請農業農村部相關專家實地考察和呈報專項報告的方式,全力爭取將\"單坑式衛生旱廁\"納入國家認可的衛生廁所范疇。
2.4突出農民主體,健全管護機制
昌吉州積極推動鄉村治理的規范化與制度化,頒布了《昌吉回族自治州鄉村治理促進條例(試行)》等文件,為昌吉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長效、有序開展提供了法治保障。同時,各縣(市)也迅速行動,落實相關政策,將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移風易俗等關鍵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推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在此基礎上,昌吉州創新管理方式,積極推行“積分制”\"紅黑榜”\"門前三包\"等有效制度,多管齊下,提升村民健康意識和環保理念,有效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邁向新高度。
3昌吉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存在的短板
3.1衛生廁所普及率與管護效能須提升
瑪納斯縣、呼圖壁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農村衛生廁所普及與使用狀況不容樂觀。截至2024年底,3個縣農村衛生廁所平均普及率僅為 57.96% 。與昌吉州平均普及率相比,低出12個百分點,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低出17個百分點。昌吉州部分村民受傳統觀念和衛生意識淡薄的影響,即便完成了廁所的新建和改建,仍沿用傳統旱廁,造成衛生廁所的實際使用率偏低。在部分民族聚居為主的鄉(鎮),這一現象尤為突出。這些鄉鎮改廁普及率接近 90% 但實際使用率卻只有 52% ,衛生廁所的推廣和有效利用仍面臨挑戰。同時,農村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也較為突出。部分鄉(鎮)和村公共廁所數量匱乏,難以滿足群眾需求。即便是已建成的公共廁所,也存在后期管護難度大、維修養護不及時的情況,導致部分公共廁所無法正常使用,甚至長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3.2垃圾治理的群眾參與度和轉運處置率有待加強
昌吉州部分農村居民環境保護意識較為薄弱,日常生活中隨意丟棄、傾倒垃圾的現象屢禁不止,甚至出現邊清掃邊傾倒的問題。在農村清潔工作推進過程中,村民主體作用未能有效發揮。大部分鄉(鎮)村過度依賴公益性崗位保潔員,村莊清潔的費用主要由政府財政承擔。當前,雖然昌吉州440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治理實現全覆蓋,但是實地走訪發現,部分鄉(鎮)村地理位置偏遠、村集體收入微薄、垃圾轉運費用高等,導致垃圾轉運不及時的問題時有發生,甚至就地就近選擇天然或人為大坑填埋垃圾,對土壤、地下水等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威脅。
3.3污水治理部門協同及技術適配有欠缺
現階段,農村改廁工作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分別由不同部門牽頭。因缺乏同步規劃,二者在工作銜接層面存在不足,資源難以實現高效整合,致使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相互脫節,出現各自為政的局面,無法實現綜合效益最大化。同時,在污水處理技術模式選擇上,部分行政村一味追求高標準,簡單套用城鎮污水處理模式,工藝路線設計未能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按照城鎮“一級A排放標準\"進行建設。這不僅造成資金的浪費,還導致后期管護運營成本大幅增加,并難以持續穩定運行。
3.4村莊整治規劃設計與資金籌措存在短板
農村基礎設施覆蓋面廣、體量龐大,若在規劃建設階段,對后期管護費用、技術保障等關鍵因素考慮不足,則會致使其面臨管理缺失、運營管護舉步維艱等問題。同時,部分鄉(鎮)村存在垃圾未按規定投放至指定收集點和垃圾清運不及時的問題;在農村污水及垃圾處理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收費標準和明確的政策依據,導致農戶繳費意愿普遍偏低,資金籌集面臨較大困難;公共廁所存在管理秩序混亂、清潔衛生不達標、設施損壞后維修不及時等問題,甚至出現部分公共廁所閑置不用的情況。
3.5環境整治財政支持力度亟待加大
農村“三大革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衛生廁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核心任務,需要長期、大規模的資金投人。目前,當地的農村衛生廁所獎補資金已停正發放,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資金也隨之中斷。資金不足已成為推進“三大革命\"的制約因素。近年來,受高溫干旱等極端天氣影響,州、縣(市)財政壓力持續增大,專項資金匱乏,加之大部分村集體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造血能力不足,進一步加劇了資金短缺問題。
4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對策建議
4.1科學統籌規劃,驅動鄉村振興新進程
鄉村規劃是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統籌布局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提,更是推動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昌吉州要嚴格遵循“城鄉融合、多規合一、整體設計”的理念,將產業布局、公共服務設施配置、土地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關鍵要素進行全方位的整合。昌吉州應深度挖掘村莊在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獨特元素,進一步彰顯鄉村發展的特色風貌。同時,其應充分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積極聽取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的意見,使規劃的內容更貼合鄉村的實際。為保障規劃落地實施,應建立嚴格的規劃執行監管機制,防止在鄉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盲目大拆大建、“一刀切\"等問題,真正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為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奠定堅實的基礎。
4.2完善政策支撐,構建資金保障新體系
州、縣(市)財政、農業農村部門及金融機構,應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支持力度;整合涉農資金,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充分發揮惠農政策效能,優化資金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推行“先建后補、以獎代補\"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投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構建合理的費用分擔機制,明確規定財政補貼與農戶付費的責任及比例;搭建“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的多元資金保障體系,借助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服務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轉型;持續拓寬資金來源,提升服務質量,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3整合專業資源,打造整治服務新范式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是一項跨部門、高要求且任務艱巨的系統性工程。昌吉州黨委農辦應發揮牽頭引領作用,聯合轄區農業院校、西部科研院所,以及住建、環保等相關行業部門,組建一支專業過硬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專家服務團隊。團隊應定期深入各縣(市)鄉(鎮)村開展實地調研,全面、細致了解基層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提供專業指導,助力各縣(市)精準制定整治方案。同時,昌吉州應積極與其他地州(市)建立常態化工作聯絡機制,定期組織工作交流會與經驗分享會。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難點、痛點,各地州(市)在交流中研討、互鑒,共同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分享成功經驗。各地州(市)應攜手共進,全方位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持續改善新疆的農村人居環境。
4.4強化主體參與,探索環境共治新路徑
昌吉州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堅持農民主體地位2],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和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全力調動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避免政府“大包大攬\"[3]。全方位、深層次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宣傳活動,將文明健康理念融人農民日常生活,收集并大力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引導農民以出資助力、投工投勞等方式投身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同時,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借助“紅黑榜”的輿論監督效力與“積分制”的正向激勵作用,充分調動農民參與熱情,不斷增強農民對維護村莊環境衛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農民從心底樹立起主人翁意識,真正成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中堅力量。
4.5健全管護機制,開創鄉村治理新局面
昌吉州應堅決摒棄“重建設、輕維護”“重集中整治、輕長效管理”的錯誤思想觀念,進一步厘清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政府與農民各自的責任,嚴格秉持“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體化運行管護工作向縱深發展。同時,昌吉州應探索建立由農戶合理承擔部分費用、村級組織統籌協調相關資源、政府給予適度資金補助、社會資本有序參與的多元化經費保障制度[4;全面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的“五有\"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機制[5],持續鞏固整治成果,改善鄉村環境,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鄧惜汝,姜英男.福建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鄉村科技,2022,13(12):134-137.
[2王華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實踐與思考:以北京市門頭溝區為例[J].延邊黨校學報,2022,38(3):57-62.
[3]王繼超,唐浩.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研究初探:以焦作市為例[J].河南農業,2024,36(17):78-79.
[4]武騰飛,高玉娟,侯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4(6):161-163.
[5]張曦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邁入新征程[N].中國財經報,2022-01-06(8).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Im - provement and Upgrading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in Changji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ZHANG Yong WEI Ying
AgriculturalandAnimalHusbandry TechnologyExtensionCenterofChangjiHui AutonomousPrefecture Changji 831100,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in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emphasizing objectives including the rural toilet revolution,household waste management,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village cleanliness campaigns,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ustainable governance mechanisms.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analysis,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e study summarizes current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in enhancing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in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Furthermore,i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existing challenges in advancing these eforts and proposes targeted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s in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nd regions with similar conditions,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sustained improvement of rural environments.
Key words: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problems; recommendations; Changji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欄目編輯:李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