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熱點;發展趨勢中圖分類號:F321.4 文獻標志碼:A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5.11.011文章編號:1674-7909(2025)11-49-4
0 引言
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促進農戶協作消解農產品市場中的壁壘,實現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繁榮。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鄉村振興戰略第八次集體學習中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引導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與農戶緊密聯合與合作,通過多種方式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該研究通過系統梳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理論演進脈絡,解析鄉村振興實踐中合作社問題的深層成因,旨在疏通政策執行梗阻,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
1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中檢索包含“農民專業合作社\"OR“農業專業合作社\"OR“專業合作社\"的文章,時間為2000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文獻類型為北大核心期刊、CSSCI、CSCD,剔除訪談、通知等非學術性文獻,得到1515條有效數據。
通過CiteSpace軟件分析該研究領域的發展進程與階段性特征、研究熱點,并總結當前研究熱點與未來趨勢,為深化該領域研究提供學理依據。
2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文獻特征分析
繪制樣本文獻年度分布圖(見圖1),發現自2000年以來,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域的研究可分為3個階段。
2.1 萌芽期(2000—2006年)
此期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處于自發探索階段,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理論和實踐探索,圍繞農民專業合作社產生背景、定義、性質及其在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發展中的作用展開研究,探討農民專業合作社如何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求,如何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如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例如,周文根[1]、王勇[2]、姚壽福[3]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進行研究,指出專業合作社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完善農村雙層經營模式體制的重要助力;張曉山4、柳曉陽5認為扶持以解決“三農”本質上是扶持農戶為主體的農村經濟組織,而扶持發展專業合作社是解決“三農”問題的突破口。

2.2 發展期(2007—2014年)
隨著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頒布,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社從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律地位得以確立。其中,2007—2010年是快速發展期,2011一2014年是發展穩定期。在快速發展期,學術界聚焦立法釋義與制度構建。例如,任大鵬等、孔祥智等系統闡釋立法宗旨與制度框架,確立合作社法人地位及政府支持義務;黃勝忠等[8-9]通過實證研究來揭示合作社治理需制度內外協同,核心成員權力集中現象亟待組織結構改良;王文獻等[10]、胡卓紅[]分別從融資漏洞與國際經驗角度提出法律體系的完善路徑。在發展穩定期,研究轉向實證分析與問題治理。例如,潘勁2指出,合作社能帶動農戶發展,但存在“空殼社\"等不良現象,主張構建\"監管一激勵\"動態平衡機制;王福英等[13]提出通過移植公司治理模式來實現合作社規范化運營。此外,有學者提出建立績效評估體系[14]
2.3 成熟期(2015年—)
這一時期的研究轉向專業合作社發展質量反思與價值探討。圍繞農業農村政策調整方向,學者重點關注合作社在鄉村振興、扶貧助農中的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獨特的制度安排和運行機制使其天然具有益貧性組織特征[15],趙曉峰等[16]指出合作社通過發展特色產業、金融服務、科技推廣等舉措推動農戶脫貧致富。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未來對其研究將愈加深人。
3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該研究利用CiteSpace軟件對樣本文獻關鍵詞進行統計,揭示學術演進軌跡,農民專業合作社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2,排名前10的高頻關鍵詞

見表1。

根據圖2,可將2000—2024年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研究熱點概括為以下3類。
3.1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政府政策研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依賴性根植于其雙重弱質性,在市場中農民處于弱勢地位,需要政府介入,保障農民公平準入[7]。但政策套利催生“空殼社\"現象,導致補貼資源錯配[12]。也有研究表明,政策支持存在異化風險,規制重心應從成員資格審查轉向運行機制優化[17]
3.2對合作社發展研究
合作社發展研究可分為對合作社社員異質性、合作社治理、資本控制等的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異質性源于人力資源、資本、自然及社會資源差異[18],其異質性在驅動合作創新與利益共同體構建的同時,也會誘發服務結構失衡與小農戶權益受損[19]。在成員異質性背景下,合作社治理應確保核心成員無法侵占普通成員權益,增強對核心成員權利的監督與限制[20]。而資本控制是合作社治理面臨的另一問題。合作社資本控制源于內部資本權力主導與普通社員資本匱乏的雙重作用[2I]。資本集中雖能激發企業家精神并保障資金鏈穩定,但會導致成員關系異化與治理效能損耗[22]。合作社可通過優化制度設計有效規避資本控制的消極影響,政府需要積極介人以抑制機會主義行為,完善二次返利機制,平衡資本與勞動的權力關系[23-24]。
3.3合作社與鄉村振興研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鄉村振興中起到調整產業結構和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組織化運行等作用,并統合鄉村地區分散的經營個體,提高農戶在市場博弈中的地位[25]。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要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發掘培養人才,積極形成聯合社[26]。此外,鄉村振興要以現代化鄉村治理體系為保障,社會組織發育不足是鄉村治理體
系構建面臨的問題,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解決鄉村治理問題的現實選擇[27]。農民專業合作社可通過民主管理的途徑來創設和諧治理氛圍,促進農村基層民主自治;化解基層社會矛盾,促進農村和諧穩定;統籌農業產業資源,促進農產品一體化建設[28]。
4結論與展望
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一是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研究演進呈三階段躍遷,2007年《合作社法》施行啟動制度化建構,2013年精準扶貧戰略催生實踐轉向,形成“理論奠基一問題治理一鄉村振興\"演進脈絡;二是研究范式轉變,從早期的合作社本體的論爭,到對合作社運行困境的診斷,再到對鄉村治理協同機制的探討,形成“結構一功能一效應\"完整分析鏈,研究方法從組織理論單維解析逐漸轉換為融合制度經濟學、會計學的多學科交叉范式;三是當前研究熱點聚焦于政策響應機制優化、治理結構彈性化設計、鄉村發展乘數效應激發這3個維度。
對2000—2024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演進進行梳理,發現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研究成果豐碩,研究廣度與深度不斷拓展,并緊跟政策熱點與“三農\"現實發展需求。未來,該領域的研究分為2個方面:一是緊扣鄉村振興,圍繞農業新質生產力及農村治理體系,探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與農業現代化的內在聯系;二是分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體系,剖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探索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新路徑。
參考文獻:
[1]周文根.對供銷社發展專業合作社的思考[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0(5):16-18.
[2]王勇.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國際經驗及其啟示[J].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2002(3):46.
[3姚壽福.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J.農村經濟,2003(12):62-63.
[4]張曉山.促進以農產品生產專業戶為主體的合作社的發展:以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04(11):4-10,23.
[5]柳曉陽.農村專業合作社機制與職能轉型初探[J].農業經濟問題,2005(9):10-12,79
[6]任大鵬,陳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基本法理與核心制度[J].教學與研究,2007(1):9-13.
[7]孔祥智,陳丹梅.政府支持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J].教學與研究,2007(1):17-20.
[8]黃勝忠,林堅,徐旭初.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機制及其績效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8(3):65-73.
[9]黃勝忠,徐旭初.成員異質性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1-7,43.
[10]王文獻,董思杰.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問題的形成及原因分析[J].農村經濟,2008(12):75-77.
[11]胡卓紅.借鑒國外經驗政府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之策[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9,29(7):75-80.
[12]潘勁.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數據背后的解讀[J].中國農村觀察,2011(6):2-11,94.
[13]王福英,周靜.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與公司治理比較[J].會計之友,2012(2):46-48.
[14]陳共榮,沈玉萍,劉穎.基于BSC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會計研究,2014(2):64-70,95.
[15]柏振忠,宋玉娥.農民專業合作社科技扶貧理論邏輯與實踐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7,34(18):21-25.
[16]趙曉峰,邢成舉.農民合作社與精準扶貧協同發展機制構建: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農業經濟問題,2016,37(4):23-29,110.
[17劉西川,徐建奎.再論“中國到底有沒有真正的農民合作社”:對《合作社的本質規定與現實檢視》一文的評論[J].中國農村經濟,2017(7):72-84.
[18]林堅,黃勝忠.成員異質性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所有權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7(10):12-17,110.
[19]樓棟,孔祥智.農民合作社成員異質性研究回顧與展望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75-81.
[20]于會娟,韓立民.要素稟賦差異、成員異質性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50-154.
[21]蔡文芬,崔寶玉.農民專業合作社“資本控制”研究述評[J].華東經濟管理,2012,26(8):139-141.
[22]崔寶玉.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結構與資本控制[J].改革,2010(10):109-114.
[23]崔寶玉,陳強.資本控制必然導致農民專業合作社功能弱化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1,32(2):8-15,110.
[24潘曉.農民專業合作社資本控制的現實圖景及應對策略[J].農業經濟,2021(12):78-79.
[25]邱雯雯.鄉村振興視角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19(9):30-31.
[26]王越,劉余.“社區嵌入”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2(2):51-61.
[27黃佳民,張照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鄉村治理體系中的定位與實踐角色[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4):188-195.
[28]韋地,常啟云.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鄉村治理:創新模式、時代困境、優化策略[J].農業經濟,2024(10):88-91.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and Prospects of Research on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WANGYijie LI Xingxing
College of Economic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O128,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employs the CiteSpace knowledge mapping analysis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current state and trends of research on Chinese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tudies.Based on a visual analysis of publication volume,research hotspots,frontiers,and trends in this field since 2Ooo.The primary research hotspots focus on three key are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cooperative development,and the role of cooperatives in rural revitalization.Additionally,research frontiers closely follow policy trendsand the evolving demands of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It is anticipated that future research will primarily center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ways of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farmers'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research hotspots; development tr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