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幽默,可以說出來,也可以寫出來、畫出來。
學習太枯燥、知識太難啃?別急!用漫畫給知識穿上“幽默魔法套裝”,我們可以在笑聲中增進對知識的理解。
怎樣讓知識與幽默深度融合?漫畫家為我們一一揭秘。
您是怎么想到創作知識型漫畫的?
孫元偉:這得感謝我有一個超會講故事的外公!我的外公是個評書迷,他經常光顧評書館,也經常用風趣的語言把他聽到的講給我聽。小時候,我聽“外公版”楊家將、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水滸傳》《三國演義》的精彩片段,還有很多歷史上有名的戰爭。耳濡目染,我對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初中時花了整整三年“啃”完了《史記》。
你可能會覺得,讀《史記》怎么用了這么長時間?一是內容太多太龐雜,二是當時我讀的白話文中有些地方翻譯不是很準確,需要一邊研究一邊讀,這也讓我一直心存遺憾。

大學畢業后,我開始畫四格漫畫,用幽默的方式表達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在報紙上長期連載。但我心里一直惦記著《史記》:我當初那么喜歡歷史,讀起來都覺得費勁,現在的孩子想通過讀《史記》愛上歷史,豈不是更難?于是我和幾個小伙伴說干就干,把厚厚的《史記》變成好笑的漫畫。這就是后來出版的《漫畫上下五干年》。我們當時的目標就是讓知識變得幽默,讓孩子們學得輕松。
把復雜的歷史變成幽默的漫畫,您有哪些絕招?
孫元偉:我的絕招就是“裁剪 + 變身”
就拿“悠長”的《史記》來說,這么大部頭,全部改編成漫畫是不可能的,我們得像厲害的裁縫一樣,裁剪掉對歷史進程、故事主線不太重要的、與現代人世界觀差別太大的內容,保留最核心的、最精彩的故事,改編成漫畫腳本。
漫畫靠對白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可是留給對白的空間并不多,怎么辦呢?比如“鴻門宴”這則故事在《史記》原文中有很長的對話,我們得像榨汁機一樣,把幾百字“榨”成幾十字,幾十字再切分成好幾段,精髓全在,又超級好懂,不失真實性的同時幽默感十足。這樣,你就能輕輕松松理解這一歷史事件啦!
《史記》中出場人物眾多,怎樣讓每個人物特點更加鮮明、讓人看一眼就記得住?我的辦法是用藝術的語言表現人物,給他們做專屬設定,用獨特的漫畫形象充分體現人物的個性以及年齡、地位等。Q版漫畫形式(頭和身子的比例為1:1或1:2)自帶幽默感,我們讓軍師擁有瘦瘦的身材、長長的胡子,很有計謀的樣子;讓武將長得圓滾滾、壯壯的,看上去孔武有力。很多讀者還沒讀故事情節,光看這些人物造型就已經笑出聲了。

干巴巴的知識點,如何用幽默來表達?
孫元偉:覺得知識枯燥,多半是沒有真正搞懂,又沒人能用大白話講明白。用漫畫 + 圖解的方式,恰好能解決這個問題。
學歷史、地理時很懵?別著急。在講歷史中“魏蜀吳”的疆域時,我們在地圖上圈出它們各個時期的地域,插入展示這些地域民族風情、服飾、飲食等信息的有趣漫畫。看到這些,你的大腦中對“魏蜀吳”的概念是不是瞬間豐富立體了?
講科學知識點時,我們會與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入手。例如講米、升、焦耳、分貝、光年等聽上去很抽象的概念,蘋果、鍵盤、牛奶、雞蛋、蚊子、飛機…這些你熟悉的“朋友”會在恰當的時候閃亮“登場”,讓冷冰冰的計量單位充滿生活氣息,趣味十足。

怎樣用幽默擁抱世界?
孫元偉:幽默,是看世界的獨特“濾鏡”!用幽默的心看世界,處處都有讓你開懷大笑的場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挫折,成功就在不遠處等你。生活中,與同學、朋友交往時保持一顆幽默的心,你的社交圈也會笑聲不斷。
但要記住,幽默與惡搞不一樣,真正的幽默中蘊含著智慧。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幽默的人,可以多看、多聽那些厲害人物的演講,例如周恩來、丘吉爾、奧巴馬等,學習他們如何用笑聲化解矛盾、傳遞力量、展現自信,這會讓你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