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分地區政務新媒體重數量輕運營,出現“僵尸賬號”“擺拍式服務”。請談談你的看法。
政務新媒體本應是“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重要載體,但部分地區片面追求賬號數量、忽視運營質量,導致“僵尸賬號”長期休眠、“擺拍式服務”流于形式,不僅浪費公共資源,更透支了群眾信任。
此類問題的根源在于三方面:一是政績觀錯位,將新媒體賬號數量作為考核指標,催生“重注冊、輕服務”的投機心態;二是運營能力不足,缺乏專業團隊支撐,內容更新滯后,互動反饋遲鈍;三是考核機制失焦,過度關注“覆蓋率”而忽視“活躍度”“滿意度”等實效指標。
想要破解政務新媒體困局,需以“三個回歸”推動改革。一是回歸服務本位,建立“減量提質”清單,關停“空殼賬號”,整合重復功能,推廣“一站式”新媒體平臺,讓群眾“進一扇門,知所有事”;二是回歸能力本位,加強運營團隊專業化建設,引入新媒體運營、數據分析人才,建立“內容更新+響應反饋”雙機制,以“24小時在線”的務實服務贏得群眾口碑;三是回歸考核本位,將“用戶活躍度”“問題解決率”納入績效評估,杜絕“唯數量論”,同時建立群眾評價“反向考評”制度,倒逼服務提質增效。
2.市里編制“十五五”規劃時,家鄉老領導請求將某項目納入規劃,并暗示“日后關照”。作為規劃組負責人,你會如何處理?
市里的“十五五”規劃編制條例明確提出“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杜絕利益輸送”。作為規劃組負責人,面對老領導的人情請托,必須嚴守紀律紅線,以程序正義保障規劃公信力。
首先,嚴守制度紅線,明確政策剛性約束。向老領導說明條例中的硬性要求,強調“規劃編制不受個人意志干預”。同時,以情感關懷緩和矛盾,婉拒其請托時表明若有符合條件的項目,會依法依規推進。
其次,規避利益糾葛,啟動回避評審機制。若該項目涉及老領導原分管領域,將其移出評審名單,規避利益沖突。同時引入專業評估,組織第三方智庫對項目開展獨立評估,重點論證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及社會影響。強化集體決策,提交規劃委員會審議時,要求委員實名簽署意見,紀檢組全程列席監督,確保程序無瑕疵。
再次,筑牢公開防線,構建陽光決策流程。一方面,搭建“線上+線下”公示平臺,在政府官網開設規劃專欄公示項目清單、評估報告及審批進度,同時做好民意收集;另一方面,定向開展“陽光聽證”,邀請老領導作為鄉賢代表列席,安排利益相關方現場質詢,通過直播、紀要公開等方式向社會公開爭議解決過程,確保決策全程“見光防腐”,推動規劃從“封閉運行”向“陽光治理”轉型。
3.在慰問退休干部時,對方突然情緒激動,反映歷史遺留問題未解決,并拒絕接受慰問。作為代表,如何應對?
面對退休干部情緒激動反映歷史遺留問題,需堅持“以人為本、依法依規、分類施策”原則,做到“三個到位”。
第一,情緒穩控到位,以真誠贏得信任。暫停慰問流程,主動攙扶并遞上熱茶,表示老干部反映的問題我們一定認真對待,并耐心引導老干部梳理歷史遺留問題,明確老干部的訴求。
第二,政策解釋到位,以事實化解矛盾。對政策范圍內問題,當場出示文件條款;對歷史遺留問題,告知其客觀事實,同時說明單位處理歷史問題的決心以及處理階段。
第三,關懷傳遞到位,以行動彰顯擔當。留下老干部的聯系方式,以便及時反饋。慰問結束后,及時做好后續的跟進,簡單問題3個工作日內協調責任單位出具書面答復;復雜問題納入“老干部關愛臺賬”;歷史積案推動召開“一事一議”聯席會,邀請退休干部代表參與調解過程,全程錄音錄像留存依據,讓老同志感受到“組織溫度”與“制度力度”的雙重守護。
(福建省文尚天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