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預付式消費作為一種預期建立長久合作關系的消費模式,商家可快速回籠資金,而消費者可享受種種優惠,可謂各取所需。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由于商家的原因或者消費者自身的原因,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那么,消費者此時有權要求解除合同退還費用嗎?
2025年3月1日,華某與某公司簽訂培訓合同,約定華某自2025年3月10日起在該公司A培訓點接受舞蹈培訓,期限1年,培訓費4000元。2025年4月30日,該公司發出《消費者告知函》稱:A培訓點因故停止培訓,消費者應于2025年5月7日前從本公司另外三個培訓地點中選擇一處接受培訓。華某認為,自己選擇該公司的主要原因是A培訓點緊挨其住所,更換后的三個培訓點離其居住地很遠,遂起訴請求解除合同并要求某公司退還培訓費用。那么,法院會支持華某的訴請嗎?
一方面,華某可以解除合同。2025年5月1日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請求解除預付式消費合同,經營者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變更經營場所給消費者接受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明顯不便;(二)未經消費者同意將預付式消費合同義務轉移給第三人;(三)承諾在合同約定期限內提供不限次數服務卻不能正常提供;(四)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消費者享有解除合同權利的其他情形。”服務場所遠近的接受度和交通便捷性對消費者決定是否訂立預付式消費合同有重要影響。如果經營場所給消費者接受服務造成明顯不便,顯著增加消費者在途時間和交通成本,導致消費者在工作、生活之余就近接受服務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那么消費者有權請求解除合同。本案中,公司擅自更換培訓地點,導致華某就近接受舞蹈培訓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因此,華某有權要求解除合同。
另一方面,華某有權請求返還相應的款項。《解釋》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預付式消費合同解除、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消費者請求經營者返還剩余預付款并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返還預付款本金應為預付款扣減已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價款后的余額。”據此,華某有權要求商家退還尚未消費的培訓費用并支付相應的利息。
2025年3月初,孟女士花8800元辦了一張瑜伽年卡,每周4次課。2025年5月12日,孟女士在體檢時查出心血管疾病,醫囑禁止從事較為劇烈的運動,包括練瑜伽。由于不能繼續進行瑜伽健身,孟女士要求瑜伽館退還剩余課時費,但被拒絕。那么,孟女士的要求有法律根據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條規定的情勢變更制度,同樣適用于預付式消費合同。《解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預付式消費合同成立后,消費者身體健康等合同的基礎條件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消費者明顯不公平的,消費者可以與經營者重新協商;在合理期限內協商不成,消費者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預付式消費合同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本案中,在合同生效后,孟女士查出患有不宜再練瑜伽的疾病,這是雙方在訂立合同時都沒有預見到的。如果繼續練習瑜伽,則會對孟女士的身體不利,也就是說,繼續履行合同對于孟女士明顯不公平。所以,孟女士有權根據情勢變更制度主張解除合同,要求瑜伽館返還剩余預付款并支付利息。
何某到某瑜伽店練習瑜伽并繳費22620元。練習一段時間后,何某因家庭原因需搬到外地,便向瑜伽店提出解除合同,退還剩余課時費21112元。然而,瑜伽店以服務合同中明確約定了“所交納的費用不因任何原因退費”為由拒絕退費。那么,諸如“收款一概不退”的約定算數嗎?
商家往往在預付式消費合同中設置收款不退、丟卡不補、限制轉卡、本店享有最終解釋權等條款。關于此類格式條款的效力,《解釋》第九條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規定,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提供的下列格式條款無效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一)排除消費者依法解除合同或者請求返還預付款的權利;(二)不合理地限制消費者轉讓預付式消費合同債權;(三)約定消費者遺失記名預付卡后不補辦;(四)約定經營者有權單方變更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價款、種類、質量、數量等合同實質性內容;(五)免除經營者對所兌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瑕疵擔保責任或者造成消費者損失的賠償責任;(六)約定的解決爭議方法不合理增加消費者維權成本;(七)存在其他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情形。
本案所涉合同中“所交納的費用不因任何原因退費”的格式條款,排除了何某對未消費部分價款的所有權,限制了其自主選擇權、合同解除權,屬無效條款。如果訴至法院,法院會判決解除合同,同時考慮到瑜伽店并未違約以及退費原因等,綜合酌定退費數額。
楊某自2013年起在某美療館接受美容美體、按摩等服務,交費上百萬元。2020年底,某美療館更名為某健康管理公司后,要求楊某再交5000元才能繼續享受服務。楊某認為,美療館的項目總是更新,上一次充的錢還沒花完又得買新項目,錢越存越多,項目越做越亂,遂要求退還剩余款項,而該公司表示楊某的預付款僅剩1萬余元。因就退費金額無法協商一致,楊某遂起訴請求對方退還預付款547794元。
庭審中,楊某提供的銀行卡賬單等材料證明其支付的款項總計為1016124.6元。某健康管理公司未就其向楊某提供服務的內容、次數、金額舉證證明。法院根據楊某預付服務費的總金額、部分消費記錄記載的合同履行頻次,酌情確定某健康管理公司退還楊某服務費50萬元。
預付式消費中,合同文本以及記載消費金額、次數、預付款余額等信息的證據,通常由經營者控制,消費者經常面臨“舉證難”的維權困境。為此,《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經營者控制合同文本或者記錄消費內容、消費次數、消費金額、預付款余額等信息的證據,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消費者主張該證據的內容不利于經營者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主張認定爭議事實。”
本案中,某健康管理公司作為客戶檔案和交易資料的持有方,拒不提供完整的記載消費金額、次數、預付款余額等信息的證據,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法院可以根據楊某的主張,綜合全案證據,對應返還的預付款金額作出認定。
編輯|張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