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作家浩然的長篇小說《艷陽天》《金光大道》,他筆下那樸實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活靈活現的人物令人難忘,所以,我一直很崇敬浩然。有幸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曾經和浩然先生有過一段交往。
1996年6月5日,在廊坊三河市,我見到了這位一生致力于“寫農民,為農民寫”的著名作家。那時我在省委組織部組織員辦公室任正處級組織員,按照省委領導要求,率領由省委組織部、省委統戰部、省總工會、團省委和省工商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到三河市調研民營企業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情況。這天下午,我們在三河泃陽賓館召開的民營企業家座談會結束后,得知浩然居住的“泥土巢”就在賓館一隅,于是,我決定去拜訪浩然。敲開“泥土巢”小院的門,他的一個親戚說浩然老師不在家,讓我們把所住房間號和姓名留下,回來一定告訴他。晚餐后,八點左右,浩然打來電話,說馬上到我的房間。見到崇敬已久的作家,我們都很激動。那天,浩然說了很多,六十四歲的他慈眉善目,誠厚樸實,頗為健談。
浩然祖籍天津寶坻,1932年出生于唐山開灤趙各莊,早年曾當過《河北日報》記者。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是是非非之后,晚年的浩然舍棄了京城的安逸與舒適,扎根基層,定居河北三河,致力于培養農村青年和鄉土文學作者,稱這是一項“文藝綠化工程”。1986年11月,他攜老伴來三河縣長期深入生活,先在段甲嶺鎮掛職副鎮長,后任段甲嶺鎮名譽鎮長。1988年,三河的領導在政府招待所院內(今泃陽賓館)僻靜處為浩然夫婦建了一所新居。于是,浩然長期在此定居下來,并為居室題名為“泥土巢”,親筆書寫于小院門側,寓意“下蛋”(寫作品)、“孵雛”(扶持文學作者)的窩。他創建了三河縣(后改為市)文聯和三河市作家協會,并親任主席。他創辦《蒼生文學》十年,為廣大業余作者提供了發表作品的園地,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新人,出版了一套泥土文學和文藝綠化系列叢書,組建了“浩然文學基金會”和“《蒼生文學》董事會”,為文藝綠化工程積極籌集資金,為三河市以及周邊地區乃至全國各地文學愛好者做出無私奉獻。浩然說:“我為人的標準是,不要有野心,不要有貪心,不要有害人之心。要熱誠待人,厚道而正直。”
浩然深入農村一輩子,寫了一輩子農民,一輩子給農民當踏實代言人。他說:“寫農民、給農民寫,是我自覺自愿挑起的擔子,我要把這副擔子挑到走不動、爬不動、再也拿不起筆時為止。”由于把對農民的深厚情感都寫進了作品里,因此他的作品也被學者們稱為“中國農村近半個世紀的形象畫卷”。
晚上十點多,在酒店分別時,浩然贈給我一套他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樂土》《活泉》和《圓夢》。他告訴我,最近河北人民出版社準備出版一套《浩然文集》,問我可否替他把書稿帶給出版社的編輯,我欣然答應。第二天,我們來到浩然的“泥土巢”拿書稿,又和他聊了一番,并見到了他那病中的老伴。6月7日下午,我們在廊坊調研結束后回到石家莊,馬不停蹄,直接將浩然的書稿送到了河北人民出版社編輯辛欣同志家中。6月12日,浩然給我寫來一封信表示感謝,并表露了作家的一些苦衷。后來,我盡我所能幫助浩然先生賣了些書。
譽峰同志:
接河北省人民出版社辛欣同志電話,告我托你捎去的那包書已經收到,使我從心里感謝你。
“文集”出版,只是他們的計劃,籌措資金很難,出售也不易,所以出版的日子遙遙無期,甚至會“流產”。對此我是無能為力的,只可聽天由命。待天氣涼爽之時,將動手寫“回憶錄”,這才是我有生之年樂于做又應該做的一件“大事”。
不久前,我出版了“長篇小說文庫”,雖然不要籌資,但是也不給稿費,只給書代替報酬。文人不會做買賣,尤其羞于此種行為,那些書托人辦理也很難。昨日把五十套書拉回住所,堆了半屋,不知如何處置。借給你寫信之機,問一聲你,或通過你的熟人能否幫忙?此書全稱為“浩然長篇小說文庫”,其中包括《艷陽天》《金光大道》《男婚女嫁》和《蒼生》等,共計十本,包括我全部寫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定價為每套二百二十八元,可按二百元一套出售。如果需要,我可以給每套的第一本書簽名蓋章留紀念。
“秀才賣書”,新時期的新鮮事。但愿此事不會變成給你出難題,能辦則辦;能辦多少辦多少,我完全能夠理解,相信你也能理解。
專此
敬禮
浩然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二日
沒想到的是,這年的11月,浩然突發腦昏迷,住院很長一段時間。1993年,浩然曾患腦血栓,經過治療后恢復得很好。這次復發,他始終未能恢復到正常狀態。后來,我又借出差的機會,到三河“泥土巢”看過一次浩然。2008年2月20日,浩然先生逝世,享年七十六歲。恰巧在這一天,有朋友送給我一套《浩然全集》。
浩然先生雖然已經去世十幾年,但三河人民沒有忘記他,在市區文化藝術中心專門建立了“浩然文學館”,他創辦并親自題寫刊名的《蒼生文學》雜志仍在繼續出刊。特別令人欣慰的是,這兩年三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在浩然曾經掛職任副鎮長的段甲嶺鎮精心打造了“浩然文化村”,建設“浩然文化小院”,成為展示浩然作品,傳承浩然“面向大眾、心系農民”文學精神的園地。“浩然文化村”落成以來,已經成為當地的網紅打卡地。
老子有言:“死而不亡者壽。”浩然雖已故去,但他仍然活在那一代農民和眾多文學愛好者的心中!
我崇敬浩然,崇敬他的質樸無華,更崇敬他一生寫農民、為農民而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