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一艾青
或許,我沒有如艾青那樣深沉的情懷,但面對這片土地,我總能尋覓到不一樣的芳香。
看著外婆在茶園中穿梭勞作的身影,我站起身,加入采茶的隊伍,幫著外婆采茶葉。這片茶園匯聚著家家戶戶種的不同品種的茶葉,有黃金芽、綠茉等等,匯聚著茶農的心血。我摘下一片嫩綠的葉片,茶葉的芳香縈繞于指間,混雜著新鮮又略帶潮濕的泥土香。
回到外婆家,后園里是外公種的時令蔬菜。新鮮翠綠的蔬菜被外公嫻熟地拔出來,帶著泥土整齊地擺放在田埂上。邊上還有一粒粒飽滿的種子,外公說這些種子很快就要種下,而剛摘下來的蔬菜正好可以給我燒中飯吃他一邊嘴里絮絮叨叨著新的種子如何飽滿,定能長得更好,一邊不停地用鏟子翻著泥土。只見翻出的泥土顏色比茶園中黑濕的泥土要黃一些,但是散發出的氣息卻是相同的,都是一種孕育著蓬勃生命的氣息、一種蘊含著收成的喜悅,還有獨屬于農民生活氣息的熱忱與真情。
生活中泥土的芳香無處不在,散發著不同的文化與情感書中何嘗不是呢?
在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中,作為一位驕傲自大的貴族,斯嘉麗剛開始不能理解她的父親對土地的熱愛,更不會關注黑人在田間的勞作。但戰爭中顛沛流離的生活,讓她只能挽起袖子親自下地干活。也正因此,斯嘉麗頑強的生命熱情被激發了,她理解了祖祖輩輩對紅土地熱烈的愛又如詩人艾青多次表達對中國土地深切的愛,他抒發的是對中國無限的希望啊!
也許只有經歷過世事之后,我們才能明白,故鄉的土地永遠是最令人懷念的吧!當我們靜下心來,去感受、去尋覓生活中細細密密的情感時,美好便會從心中生出,文化便也從此扎了根。
只要我們走在路上、田野中、大樹下…無處不在的,是養育生命的泥土。無數的生命,看得見的,抑或看不見的,都由此開始。
大千世界,無處不在的是形形色色的泥土,是生生不息的生命,是源遠流長的文化,孕育著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與熱情。
留心腳下的土地吧,因為,芳香藏在泥土里!
老師評
本文緊扣“芳香藏在泥土里”,從生活中茶園、菜園的泥土著筆,又拓展到文學作品當中,見解深刻,情感真摯,展現對土地的獨特感悟。
(指導教師:潘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