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新四軍隊伍里有不少娃娃兵,被首長和戰友們親切地喚作“小鬼”。這些“小鬼”年齡小的十一二歲,大的也不過十四五歲,大都是窮孩子,有的還是孤兒。他們人小志大,用稚嫩的肩膀擔起救國復興的重任:參加戰斗、偵察敵情、站崗放哨、宣傳抗日……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胡奇坤參軍時只有13 歲,因為年紀太小,就在新四軍第四師第九旅司令部首長身邊做些勤務、通信工作。當時,政治部有個宣傳隊和戰地小報《奮斗報》。胡奇坤參軍前,在家鄉上過6年學,其中2年私塾,4年小學。他喜歡寫寫畫畫,有時就在宣傳隊為部隊和后方群眾演出。
胡奇坤第一次參加戰斗,是參軍不久后的一個夜晚,他隨部隊去襲擊敵據點朱王圩,當時只分配到兩顆手榴彈。這次戰斗的目的,就是打擊漢奸王獨膀子,宣傳教育敵占區群眾。
那天晚上,隊伍悄悄摸進據點準備抓活的,忽然,東南方向響起了槍聲,幾個正在打牌的偽軍立即推開麻將桌,到處找槍。
“舉起手來,繳槍不殺!”班長大叫了一聲,3個敵人乖乖地舉起手來,有個家伙靠近窗口,趁勢跳了下去。區隊一個老戰士“砰”地一槍,打得他趴在地上哇哇慘叫。
小圩子里的敵人聽到了槍聲,分兩路出來接應,等他們靠近時,胡奇坤才將僅有的兩顆手榴彈投進了敵群。隨著“轟、轟”的響聲,敵人死的死、傷的傷,狼狽潰退。
之后,胡奇坤把所見所聞和參加戰斗的感受,寫成文章《夜襲朱王圩》,發表在《奮斗報》上。
雖然是第一次寫稿,但胡奇坤的這篇戰地通訊反響很大,引起了領導的重視。不久,他被正式調進奮斗報社,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戰地小記者。
解放戰爭時期,胡奇坤在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第六師十六團主編《立功報》,后調入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一軍拂曉報社,先后參加并報道宿北、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胡奇坤先后任《解放軍報》駐南京軍區記者組組長、第二十一軍政治部副主任、西安陸軍學院研究室副軍職主任等職。
1940 年5 月,14 歲的王連生加入革命隊伍,被編入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三十一團一連。別看王連生年紀小,但打起仗來機靈勇敢,戰友們都很喜歡他,把他當小弟弟一樣看待。不久,王連生成為司號員。
194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局部反攻,新四軍第四師第十一旅發起宿(縣)南戰役。戰斗中,一連擔任主攻先鋒,5月21日晚對駐任家集據點的偽十五師特務三團展開攻勢。以一個連的兵力對陣日偽軍一個團,力量懸殊,任務艱巨。

22日拂曉時分,攻堅戰打響。經過數個小時的激戰,王連生吹響了沖鋒號,連隊發起總攻,節節敗退的日偽軍龜縮在一座3 層樓高的堅固炮樓里,倚仗機槍掃射拖延時間,等待援兵。
不炸掉炮樓,就會影響整個戰斗計劃。連隊立即組織突擊隊去炸炮樓,但一組組突擊隊員接連倒在炮樓里噴射出的火舌下。此時,天已快亮,敵人援兵的槍炮聲已清晰可聞。
“怎么辦?”戰士們焦急地望著連長。
“連長,讓我去試試,炸掉這幫兔崽子!”王連生說。
“我再想想別的辦法!”面對如此艱巨危險的任務,連長實在是不放心讓這個身材瘦小的司號員去冒險。
“連長放心,我保證完成任務!”
“好吧,一定要小心!各排機槍手注意!壓制敵人火力!”
連長知道,王連生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經歷了多次戰斗錘煉,他下決心辦的事,肯定有幾分把握。
王連生抱著幾枚手榴彈,在火力掩護下悄悄向炮樓匍匐前進。快接近炮樓時,敵人的一顆手榴彈落在王連生身旁,他的腿被炸傷了。王連生強忍劇痛繼續爬行,敵人繼續以密集火力向他射擊。危急關頭,王連生冒著彈雨,蹬著梯子攀上炮樓,順著射擊孔往炮樓里連續投擲手榴彈,炸得炮樓里的敵人亂成一團。
這次攻堅戰,一連以犧牲90人的代價,打垮了日偽軍一個團,被新四軍第四師授予“攻堅英雄連”榮譽稱號。王連生也憑借英勇炸炮樓的壯舉,榮獲“二級戰斗英雄”稱號。
幾個月后,在攻打趙墩車站的戰斗中,王連生不顧左手4 個指頭被彈片削掉的劇痛,奮力剪斷敵軍的鐵絲網,為部隊開辟了通道,戰后被評為“一級戰斗英雄”。
1950年9月,王連生作為“華東一級人民英雄”,出席了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
1941 年,14 歲的林志高參加了新四軍,后來成為一名短槍隊隊員。因作戰勇敢靈活,戰友們都稱他“機靈鬼”。
當時,北新鎮有個敵偽保長叫馬之超。這家伙是個“笑面虎”,表面一套,背地里又是一套。在日偽勢力的慫恿下,馬之超強行抓來一批壯丁,每天清晨集結在鎮里的一處學校操場上訓練。誰訓練出了差錯,他就上前拳打腳踢。每天操練完,這個漢奸還強迫壯丁們舉行日本“膏藥旗”升旗儀式。短槍隊和北新鎮的老百姓對這個“害人精”早已恨之入骨,一心想找機會除掉他。
馬之超老奸巨猾,每天除了上操,深居簡出,還有衛兵保護,很難干掉他。新四軍短槍隊與學校里的3 名學生常有聯系。有一天,林志高和另一名短槍隊員,打扮成小販模樣來到北新鎮,在學生家里住了一晚,商定了除奸計劃。
第二天,馬之超照舊領著壯丁操練后升旗。這家伙站得端端正正,仰著腦袋,望著旗桿上的膏藥旗升上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名學生跑出隊列作掩護,兩名短槍隊員溜到馬之超背后迅速出槍,一聲槍響過后,馬之超的后腦勺立馬開了花。
正在升旗的幾名壯丁立即閃開,快要升到頂的膏藥旗瞬間跌落下來。事先與短槍隊約好的兩名學生趁機大喊:“新四軍來啦,新四軍來啦!”人群四散奔逃,林志高和戰友神不知鬼不覺地全身而退。
馬之超一死,北新鎮的鄉親們都拍手稱快。那面膏藥旗被村民想法子偷出來,燒成了灰。
曹顯如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鄉孫家村,家境貧苦,從小跟著父母四處要飯,在地主家做長工,受盡欺壓剝削,吃不飽、穿不暖。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后,許多人逃回鄉下老家,9歲的曹顯如聽到他們議論南京城里發生的大屠殺,恨得咬牙切齒。
1938年初,日軍入侵蘇北地區,曹顯如的家鄉也淪為敵占區,父老鄉親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今天地主來收租,明天偽維持會長來征稅,后天日軍來村里掃蕩,日偽軍還不停地拉夫抓差修筑工事——曹顯如心頭充滿對日軍的仇恨。
1944年4月,不滿16歲的曹顯如投奔了新四軍,成為如東縣雙甸區游擊連的一名偵察員。當年11月的一天,游擊連攻打沿口鎮日軍據點,連部派曹顯如和另一名偵察員潛入沿口鎮進行偵察,還特意給兩人配發了駁殼槍。
那天晚上,曹顯如和戰友喬裝成小販,潛入到沿口鎮外圍日軍據點旁的小樹林。他們發現,北面炮樓下有一名偽軍正在抽煙,兩人對視一眼,繞到偽軍身后,戰友捂住偽軍的嘴往樹林里拖。不巧的是,炮樓里正好走出一名日本巡邏兵。眼看就要暴露了,曹顯如鎮定地迎面向日本兵走去,從籃子里拿出香煙揮舞。日本兵接過香煙,正打算點著時,曹顯如迅速用左手捂住他的嘴,右手從腰后摸出匕首向對方喉嚨猛地一割,日本兵當場癱倒。
另一邊,戰友在小樹林里審訊被俘偽軍,了解據點兵力等情報。隨后,兩人一陣風似的趕回了連部。
第二天清晨,游擊連對日軍據點發起進攻,殲滅了一個日軍小隊和一個偽軍排。
1945年,曹顯如調入新四軍江蘇九分區八團。6月的一天,八團團部接到情報,日軍一個工兵營正在湯元區的村莊里搶劫百姓。上午10時許,部隊趕到包圍了村莊;下午4點,對日軍總攻發動。
曹顯如和戰友們用擲彈筒、迫擊炮壓制敵人,架在屋頂上的重機槍也大發神威。這次戰斗,共消滅日偽軍300多人。
參加新四軍的第一年,曹顯如就參加大小戰斗20多次,消滅9名日偽軍,多次完成偵察任務,領導和戰友們夸他是“一身虎膽少年郎”。
(轉載自2022年第6期《鐵軍》,有刪節)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