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陣地,高職院校肩負著培育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教師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則是達成這一使命的關鍵支撐。然而,當前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因此,優化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路徑,促進教師職業成長,是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步驟。
本研究以職業導向為核心理念,探討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路徑。通過對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具體的優化建議,這對于促進教師個人的職業成長和發展、增強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責任感、推動學校的改革創新、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存在的問題
以區域內的高職院校教師為研究對象,基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導向,將其職業成長過程劃分為新進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等不同梯級。對照各梯級能力素質要求,發現高職院校教師在其職業成長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職業成長路徑缺乏規劃
許多高職院校教師在職業成長過程中缺乏明確目標,不清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這導致他們在工作中缺乏動力和方向感,難以形成長期的職業規劃。同時,固化的引進機制導致部分教師學歷雖高但缺乏實踐經驗,這不僅影響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還制約了新進教師的職業梯級發展。
(二)“傳幫帶”機制欠缺
“傳幫帶”機制在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中的缺位,嚴重制約了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傳幫帶”機制本應成為教師隊伍知識傳遞、經驗傳承與教學創新的關鍵紐帶,但它的缺失導致新老資源無法融匯傳承,影響了整個教師團隊的協作與發展,難以形成梯隊優勢,進而制約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梯級培養體系不完善
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需要貫穿人職前、入職與入職后的全階段培養過程。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師培養目標、模式側重理論性,缺少針對高職院校教師職業性、技能性等能力的培養方案。同時,不同梯級教師之間的培養目標區分度不足,導致培養過程缺乏精準性,使得教師在不同發展階段缺乏清晰的努力方向。此外,缺乏個性化培養,未考慮高職院校教師的個體差異,培養模式單一,影響了培養效果。
(四)梯級激勵機制不健全
基于職業導向,高職院校教師在梯級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同層次的需求。然而,在梯級激勵機制建設中,一些高職院校忽略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崗位教師的實際需求,采用單一的激勵方式,沒有建立多維交叉的激勵體系,導致激勵效果不明顯,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下降,影響了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二、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路徑優化策略
(一)健全教師職業梯級發展指導體系
高職院校要設立教師發展指導中心,為不同崗位類型的教師設計個性化的職業發展梯級規劃,確保他們的職業成長目標條理清晰、措施具體且易于執行。
1.關注新進教師的職業成長需求
在引入新進教師時,高職院校應關注其職業成長需求,為其提供系統化的職業成長規劃和指導。通過提供系統化培訓、研修、學術交流等機會,幫助新進教師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水平,使其在實現個人職業成長的同時,為高職院校發展貢獻力量。
2.完善教師梯級發展評價體系
在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評價過程中引入同行評審、學生評價、企業評價等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高等職業學校教師梯級成長路徑研究與實踐”(編號:2024SJGLX0952)
作者簡介:張瑞英(1974—),女,河南農業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財務會計;楊艷梅(1990—),女,河南農業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管理、職業教育。
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同時,針對不同層級和崗位的教師,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的梯級發展水平。
3.建立反饋與調整機制
建立健全教師梯級發展的反饋機制,及時收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根據反饋情況,定期對梯級發展渠道和評價體系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教師梯級發展渠道暢通。
(二)完善教師梯級幫扶機制
高職院校要設立梯級幫扶小組,通過不同層級教師之間的幫扶,促進新進教師的快速成長,提升骨干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時發揮學科帶頭人及教學名師的引領作用,推動整個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
1.完善梯級幫扶制度
建立梯級幫扶導師制,以制度化的方式,將梯級幫扶工作納人學校教學管理體系。制定詳細的導師選拔、培訓、考核和獎勵機制,確保導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工作效果。同時,設立教師梯隊建設獎勵基金,對在梯級幫扶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2.建立梯級幫扶工作激勵機制
對梯級幫扶工作進行定期評估和表彰,激發教師參與幫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據高職院校教師的發展需求制定詳細的梯級幫扶工作細則,明確導師和教師的職責與目標,確保梯級幫扶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同時,根據梯級幫扶工作內容建立物質、精神等多維交叉的激勵機制,并將梯級幫扶工作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體系,對表現優秀的導師和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發其工作熱情。
3.加強對梯級幫扶工作的監督與評估
定期對幫扶工作進行監督與評估,確保工作質量和效果。同時,梯級幫扶小組要及時根據評估結果調整和優化幫扶策略。
(三)構建梯級培養體系
為了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高職院校應構建教師梯級培養體系。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分層培養機制
根據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需求建立分層培養機制,從教學能力提升、專業深化、團隊建設、領導力培養、學術影響力提升以及綜合保障措施等多個方面入手,逐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為高職院校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2.構建梯級培訓體系
根據教師梯級發展需求建立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培訓體系,包括入職培訓、崗位培訓、晉升培訓和專題培訓等。同時,根據教師的梯級發展階段和需求,設計多樣化的培訓內容,確保培訓的全面
性和系統性。
3.設立科研基地與教師隊伍的聯動機制
高職院校科研基地應設立與教師梯級發展相匹配的科研項目,鼓勵各層級教師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應與教師個人梯級發展目標相結合,提供有針對性的科研支持。鼓勵教師在科研基地中組建跨學科、跨專業的科研團隊,提升團隊整體實力。此外,設立教師梯級團隊科研成果與教學成果相結合的獎勵聯動機制,促進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提升整體實力。
(四)構建梯級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教師梯級發展的關鍵,是針對高職院校教師的不同發展階段和需求構建梯級激勵機制。
1.多維度激勵
對新進教師提供系統的入職培訓,包括教學技能、教育心理學、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方面的培訓,組織新進教師進行教學觀摩和實習,幫助他們積累教學經驗。對骨干教師明確其職業成長規劃,提供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學習機會,綜合考量其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業績,并在教學創新與科研方面給予支持。對學術帶頭人與教學名師,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和政策傾斜,促進團隊建設和發展。
2.成立激勵機制評價機構
成立專門的評價機構,對激勵機制的運行情況進行定期考核和跟蹤問效,并根據考核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激勵機制,確保其有效性和公平性。
三、結語
通過健全教師職業梯級發展指導體系、完善教師梯級幫扶機制、構建梯級培養體系以及構建梯級激勵機制等舉措,可以有效推動高職院校教師的梯級發展工作取得實效。同時,這些舉措也需要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和教師的具體需求進行靈活調整。
參考文獻:
[1]范伊詩,劉磊.專家型美術教師專業發展梯級路徑建設的策略研究[J].少兒美術,2023(6).
[2]曹同國.擇取“梯級培養\"路徑引領教師專業發展[J].中小學校長,2017(9).
[3]羅斯妮.以終為始,逆向設計:“訓、研、評、用”一體化梯級名師培養評價體系的構建[J].才智,2024(2).
[4]廖夢,欒敏.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云南省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梯度建設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2(2).
[5]山小花.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成長培訓體系構建與完善路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22(8).
[6]俞亞萍.高職院校教學名師能力素質模型構建及應用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0.
責編: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