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持發展實業,從過去洋火、洋皂、洋鐵等靠買進來,到現在成為工業門類最齊全的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這條路走對了。我們要繼續把制造業搞好,堅持自立自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這樣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夠真正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這架飛機能不能在我手里定型,我說了不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通過這架飛機的研制,中國一大批現代飛機設計研制人才會成長起來,我們只要為他們鋪好了路,到時候我在不在沒關系。
——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生前回答別人對其56歲參與殲-10研制的質疑。日前,我國外銷型戰機殲-10CE首次取得實戰戰果引發關注。殲-10被國人稱為“爭氣機”,其問世標志著我國有了自主研制生產的第三代戰機,而如今我國已經有了自己的第六代戰機
一鍵生成答案,把AI當“槍手”,既背離教育教學初衷,也易養成思維惰性。在教育中,AI需要合理使用,讓學生涵養思考能力,讓AI成為“幫手”而不是“槍手”,才能回歸本義。
——教育部發文明確,學生應避免在作業中簡單復制AI生成的內容。@人民日報發表微評
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見,是人生中的困難;什么都能做,是我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和宣言。
——第七屆全國自強模范、雙目失明的在讀博士黃鶯說
在造芯這件事上,小米作為后來者開始肯定不完美,被嘲笑,但后來者總有機會。只要開始追趕,就走在勝利的路上。
——雷軍官宣小米自研3nm旗艦芯片“玄戒O1”亮相
考試一次沒考,還有下一次,但同學的生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重來。
——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學生姜昭鵬談自己因救心梗同學缺席職教高考語文科目考試,后經報請,按照規定程序啟用副題完成補考
人類一次眨眼的用時是0.2至0.4秒,我的目標是縮短兩次眨眼的時間。
——運動員潘展樂每一次訓練的時間刻度都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在2025年全國游泳冠軍賽上,潘展樂8天斬獲9枚金牌
80周年
國新辦日前發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標識。標識由長城、橄欖枝、光輝、數字“80”、時間“1945-2025”構成。
32所
教育部擬同意設置的32所本科高等學校中,安徽第二醫學院、撫州醫藥學院、天津警察學院、曲靖健康醫學院4所普通本科院校,均由高職院校升格。
1000萬輛
2025年前4個月,我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分別完成1017.5萬輛和1006萬輛。
18項
我國申報的《隨州曾侯乙編鐘》《少林寺碑碣(566—1990)》及我國與斯里蘭卡聯合申報的鄭和遺存《布施錫蘭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日前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我國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項目增至18項。
【《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
《新時代的中國國家安全》白皮書近日發布,旨在全面闡釋新時代中國國家安全工作的創新理念、生動實踐和建設成果,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國家安全的認知和理解。
【天宮尼爾菌】
我國空間站發現的一個微生物新物種。天宮尼爾菌在空間站環境中展現出獨特的生存與適應能力,這一發現為科研人員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灣區伶仃”號】
全球首艘自航式水體自然交換型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近日成功下水,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殖邁向“科技牧海”新紀元。整船擁有近8萬立方米的養殖空間,可年產5000噸魚。
【鴻蒙電腦】
華為旗下搭載鴻蒙系統的個人電腦(pc)產品。近日,該產品正式亮相,標志著國產操作系統在個人電腦領域實現重要突破,實現了對主流操作系統Windows和macOS的突圍。
這檔節目,追尋“最美中國色”
顏色,可以蘊含多少內容?最近上線的紀錄片《尋色中國》給出了答卷。《尋色中國》是首檔中國傳統色彩人文紀錄片,由陳曉卿團隊打造。攝制組歷時一年,跨越中國多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港澳臺地區,采集鮮活的色彩故事,也遠赴日本追尋中國傳統色彩的傳播與印跡。節目不僅呈現色彩之美,還追根溯源,展現每種顏色的歷史來源與發展變化,同時在節目中記錄了諸多與顏色相關的鮮活的人。(欣賞中國色,請翻至65頁)
中國“古書之首”——子彈庫帛書
近日,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五行令》《攻守占》,結束79載漂泊,回到祖國。子彈庫帛書1942年出土于長沙子彈庫楚墓,1946年流失到美國,是目前出土的唯一的戰國帛書,也是在中國發現的首部典籍意義上的古書。
子彈庫帛書分《四時令》《五行令》《攻守占》三卷,此次回歸的《五行令》和《攻守占》內容分別是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尚未回歸的《四時令》最為完整和精美,記錄著先秦時代楚地古老的中國神話體系。后續國家文物局還將繼續推動《四時令》早日回歸。
作為典籍意義上的中國“古書之首”,子彈庫帛書的價值遠非一般文物可比。在子彈庫帛書被發現之前,戰國文字研究主要是研究字,無書可讀。其以絲帛為載體、以楚系文字書寫的900余字,不僅填補了戰國文獻的空白,更如同一把鑰匙,開啟了重新解讀先秦文明的大門。
《十三邀》主創許知遠精選隨筆集,“游蕩集”系列開篇之作——書中收入了關于35座城市的54個片段:在伯克利尋訪米沃什的魔山,在鹿兒島遙想一位浪漫的失敗者,在紐約對話坂本龍一,在舊金山書店發現梁啟超……在許知遠這里,“游蕩”是一種人生姿態:不是堅硬地抵抗,而是堅守此心、隨時應物,更重要的是,保持閱讀和旅行,保持開放的心態,觀察體驗這個萬花筒般的世界。
同時,本書也是一部私人閱讀史。從《米沃什詞典》《黃金時代》《佩拉宮的午夜》,到《流動的圣節》《另一片天空下》《音樂即自由》……這些精神資源,共同塑造了今日的許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