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門的小和尚采菌子時,撿到了一支短笛。
他撿到的不是短笛,而是短笛的主人。大俠受了傷,撲倒在楓樹下。從大俠浸血的衣襟里,掉落一支短笛。短笛瑩碧如竹,又光潔似玉,小和尚一見就心生歡喜。他給大俠纏了傷口,熬了藥湯,忙了一日一夜,大俠才蘇醒。
大俠一醒,就扣住了小和尚的脈門,顫聲道:“我的短笛在哪里?”
小和尚望著被大俠潑翻的湯碗,不驚不懼,道聲可惜:“這是百年老松下的黃菌子,燉湯最補氣血——然小僧并非可惜這湯……”
大俠收緊了五指:“那你是可惜什么?”
“若施主好好休養十日,不破殺戒,內外傷都可痊愈。可惜……”小和尚搖頭道。
大俠念了幾遍“好好休養,不破殺戒”,長嘯一聲,松開手,朗聲道:“那便打擾小師父了。”
笛子原沾了血,小和尚抹凈了,收在麻布套里。大俠施禮:“小師父對我有救命之恩,我卻多有唐突。”他接過短笛,笑道:“要知我被追殺千里,就因這支斷魂笛。”
大俠是夔門派弟子。祖師夔,精通天下樂律,一曲玉簫曾引得鳳凰來。夔門弟子除了習武,亦重樂理。大俠為了制笛,曾踏遍江湖,最后在鑒湖之畔的竹亭,認出了他想要的好竹子。
這根竹子生于九層孤巖,臨萬仞長溪,又受了百年人間風雨,聽過亭下無數悲歡。用它制成的笛子能以五音造三千幻境,故名“斷魂”。
“江湖傳言,笛聲營造的幻境,能在敵人如醉如癡時,化去其一身內力。奪走這支斷魂笛,就能號令四方。”大俠無奈道,“所以我才日日漂泊啊!”
小和尚淡淡地說:“那你扔了它不就好了?”
大俠摸了一把小和尚的光頭,說:“江湖傳言而已。再厲害,它也只是一支笛子呀!”
實際上,斷魂笛所斷的,是貪欲、戾氣、殺伐心。大俠的笛聲曾讓無數喋血的江湖人看到自己心中最美麗的向往,從此放下屠刀,算是間接救了許多人命。
兩人說著話,登上了山頂。只見一道懸瀑,兩邊生滿紅楓。大俠在水邊打坐,小和尚則翻找樹下的菌子。
潺潺水聲中,忽然響起什么聲音,就像天幕迸裂,傾瀉下萬斛如珠如銀的星星,匯入奔騰的長江。笛聲越高,江水越急。高山深谷,飛流懸瀑,雷霆激斗,最后都變得平靜浩瀚,如同百川歸海……
楓樹上停滿五色鳥雀,余音裊裊,如晴絲飄揚。短笛上沁出了晶瑩的水珠,更像一段活生生的春竹。
大俠問:“你看見了什么?”
小和尚指指下面,“長江。”指指對面,“夔門。”指指大俠,“還有你。”
大俠難以置信道:“你沒瞧見幻境?”
小和尚道:“如果斷魂笛聲能讓人看到自己心中最美的向往,那小僧向往的就是眼前之境。”
大俠追問:“小師父,你從未出過夔門,不曾向往更遠的江湖嗎?”
小和尚微笑:“那也要等我先見識過江湖。”他拾起竹籃, 過溪水,聽得背后一聲“小師父”。大俠神色莊重:“我欲收你為弟子,你意下如何?”
大俠在小廟里住下了。
清晨,小和尚剛做完早課,大俠便頂開廟門,手里提著兩筐黃菌子。小和尚忙道多謝,大俠撣撣肩頭的楓葉:“做我的徒弟吧!”
正午,小和尚澆灌菜蔬,半山“轟隆”一響,滾下兩根巨木。大俠揮汗半天,做成幾對桌凳。小和尚搖著新凳子,大俠露齒一笑:“做我的徒弟吧!”
黃昏,小和尚灑掃庭院。“救人!”遠處一聲凄厲的呼喊,大俠就躥入江中。是江匪劫了客船。眼見落水的男孩沒了呼吸,大俠一下一下按著男孩的胸膛,直到他尖喘一聲,咳嗽起來。小和尚躬身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俠還禮道:“我不要浮屠,小師父,做我徒弟吧!”
“大俠自可留在夔門,不必收我為徒。再說,大家都喜歡你。”
大俠長嘆道:“可若被人探得斷魂笛在此,小師父怕是不得安寧。”
小和尚恬然道:“那小僧便不得安寧。”
小和尚念一卷經書。山城寂寞,木魚篤篤。大俠閉目養神,忽道:“木魚清心,可惜沒有曲調。”
“大音希聲,本不必有曲調。”
“這話說得倒像我師父。不如……”大俠頓了頓,斬釘截鐵道,“我拜你為師吧。”
大俠不是在說笑。他的師父曾伐千年焦桐,斫古琴一把,卻早丟了。大俠問起,師父笑道:“通神之樂,本就不該依憑凡間的樂器。”這話聽著像是故弄玄虛,直到大俠見到了師父琴聲中的幻境。
“我看到自己在夔門之巔吹笛,笛聲琳瑯,自九天而下,竟引來了五色鳳凰。”大俠嘆道,“睜眼才知道,師父只是指彈露水,擊打兩株翠竹間的蛛絲而已。”
“師父不久后仙去,我踏遍天南地北,制成了這支斷魂笛。”大俠痛惜道,“我為無數人尋到了心之所向,卻再沒聽過夢中的仙樂。”
大俠說到此處,頗為動情,“小師父,尋回夢中神曲,是我此生執念。你年方十二,就能勘破曲中幻境,天資遠勝于我。我愿拜你為師,望助我一臂之力。”
小和尚說:“大俠,我年紀小,也不懂樂。我只曉得,眼前的就是最好的。人生本就是大夢一場,你又何必如此自苦,追尋那夢中之夢呢?”
大俠苦笑道:“小師父,夔門雖美,可天下還有無數絕景。海島玉山、雪域仙桃、江南柳葉、塞上奔馬……你若看遍天下,再瞧夔門,不過是江水中的一座小山。我聽過仙樂,便是如此。”
小和尚道:“那待小僧先看過江湖,再與大俠論短長吧。”
“哦……”大俠驚喜道,“小師父應允了?”
小和尚笑而不語。
大俠在一個雪夜悄然離去。
大俠說此去不知何時得歸,不如再多留幾日,但不知又為何不告而別。桌上留著小和尚的麻布套,大俠只帶走了斷魂笛。
小和尚已將寺廟托付給鄰舍照管。小和尚坐著大俠打的板凳,吃光了大俠采的菌子。大俠不知去了何方,長江里漁燈倒影昏黃。夜也長,夢也長。鄰家黃狗汪汪,小和尚睜開眼,看見窗外泛起火光。
火勢如龍,是隔江在燒林場。窗外的草叢里一陣響動,幾把寶劍在月下閃過寒光。小和尚想起大俠說過,若被人探得斷魂笛在此,恐難保性命。
小和尚辨認著雪上的足跡,漸漸靠近了火場。忽然一陣大風壓倒火苗,露出了大俠。大俠左手持劍,與三五人斗在一起。火圈外的首領肩扛鐵槳,嘶聲道“:廢他左手,別讓他吹笛!”
大俠高聲道 :“鐵槳李,你也是為斷魂笛而來嗎?”
鐵槳李喝道 :“你挑了赤甲幫,又廢了崆嶺幫。青龍同你打了一架,現在只想回巴東種橙子,你讓我如何坐視不管?”
大俠道:“我就愛吃橙子!”大俠須發皆張,猶如鬼神。他大喝一聲,長劍如虹,身前人不及躲開,哀號一聲,握著手腕滾出了火圈。眾人纏斗之中,小和尚忽地被一雙鐵手捉住了后頸 :“你認不認得這小和尚?”
大俠驚道 :“怎么是你?”
“好生休養,不動刀兵。”小和尚垂目道,“是小僧連累了大俠。”
那鐵槳李獰笑道 :“你逼著赤甲幫一個個發誓,不得踏入姜門廟半步。我原以為是因為你把斷魂笛留在廟里,自己先尋個地方養傷,本打算先擒了你,再去見那和尚……”他提起小和尚晃了晃,“誰曉得和尚直接找上門了!”
鐵槳李把鐵槳搭在小和尚的脖子上,劃出了一道血痕,怒喝 :“丟下兵刃!”
大俠拋下長劍,敵人卻劍勢不停,“噗”地刺穿了大俠的肩頭。大俠仰頭笑道:“罷,罷!斷魂笛在此,就來拿吧!”
一雙雙貪婪的眼睛映著火光,大俠低頭摸向懷中,鐵槳李卻趁機提起鐵槳,欲襲向大俠胸口。小和尚心念如電,高聲叫道 :“斷魂笛在我這里!”
說時遲那時快,大俠左手一揚,只見碧光一閃,短笛落入熊熊大火中,發出爆裂之聲。
好像枝頭輕墜的紅豆 ;好像冰川融化的長流 ;好像出浴的月神,呼喚著銀龍的車駕 ;好像破殼的雛鳥,歌唱著春云與繁花;紛繁急切,是美人臂上相擊的金釧 ;哀怨綿長,是玉門關外亙古的孤山……
火光狂舞,笛聲如泉,人們呆立原地,似喜似狂。最后一絲天音喚醒了朝日的霞彩。所有人心底的幻境,像一陣大霧飄過金色的長江。鐵槳李傷痕累累的手中,只攥著一把灰燼。他忽然落淚 :“原來這才是斷魂笛。”
大俠道 :“你看見了什么?”
“我看見將軍山上,我的阿媽腌了三斤紅尾魚,等著兒子回家……”“當啷”一聲,他放開了沉重的鐵槳。兵刃落地聲連成一片,幾百人長呼道 :“多謝大俠!”
大俠卻道 :“多謝師父。”他在眾人迷茫的目光中,向小和尚磕了三個頭。
方才大俠扔出斷魂笛,引開眾人視線,然后擒住一枚長風送來的竹葉,吹出了真正的斷魂之曲。大俠莊重道 :“過去我被困于夢中的執念,不愿放開斷魂笛 ;經小師父提醒,我才看見了眼前人。大音希聲,大樂與天地同和。從此,我不管用何物,都能奏出心中的旋律了。”
小和尚回拜 :“你不必做我的弟子,我也不愿拜你為師父。”
大俠了然道 :“本就是我連累小師父。”大俠轉身欲行,小和尚卻道 :“等等。和尚身無長物,即刻便可起行。我便作為大俠的朋友,一起去見見眾生的真實與幻境吧。”
大俠眼中閃過驚訝和狂喜,他一把攬住小和尚的肩膀道 :“什么師父弟子、曲調樂器,皆是虛名——我們走!”
就在此時,狂舞的火焰忽然爆出一點綠光,光芒中探出了曼妙長頸,擎著莊嚴的頭冠——初生的碧鳳迎著晨曦,在火焰中展開翅膀,發出了第一聲嘹亮的啼鳴。
二十年后,西陵峽上的船老大仍對此景念念不忘 :“要我說,世上最美的聲音,還是鳳凰的鳴叫。”他拍著生銹的鐵槳,意味深長道,“那才是真真正正的,叫人斷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