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格式:.彼得·紐馬克翻譯理論視域下《咬文嚼字》網絡流行語英譯策略研究[J].藝術科技,2025,38(5):169-171.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5)05-0169-03
新媒體時代,廣大民眾成為跨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網絡流行語也逐漸成為網民心理與社會文化的鏡像載體。這類語言符號兼具時代特征與傳播活力,其英譯研究對促進文化互通具有現實意義。網絡流行語翻譯中新創英語詞的整個過程反映了各個階段的語言認知本質,體現了經驗、概念和表達的認知統一[1]。當前主流翻譯理論聚焦于功能目的性(功能主義目的論)、形式動態平衡(對等翻譯理論)和文化適應性(跨文化翻譯理論)三大維度,而紐馬克的語義一交際翻譯雙模態理論因其多維兼容性展現出獨特優勢:語義翻譯精準傳遞語言特質,交際翻譯有效彌合文化差異,二者的協同作用既保障了文本忠實度,又實現了跨文化語境的可理解性。本文通過紐馬克理論框架系統分析《咬文嚼字》2018—2021年網絡流行語語料庫,旨在構建兼具學術價值與實踐效度的翻譯策略體系,為文化外譯研究開辟新的理論路徑。
1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概述
英國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在《翻譯問題探索》(1981)中系統整合傳統理論,提出文本功能六分法及語義一交際翻譯二元方法論。語義翻譯強調源文本形式特征,交際翻譯側重目標語接受效果,二者構成互補策略體系。針對網絡流行語平等性特質及其文化傳播需求,本研究主張通過語義翻譯保留語言創新性,借助交際翻譯彌合文化語境差異,從而構建兼顧語言創造與跨文化傳播效度的翻譯范式。該理論路徑不僅能夠保持網絡流行語的文化表征功能,還可以提升其跨文化傳播效度。
1.1語義翻譯
語義翻譯是指盡可能準確地呈現語境的含義,將目標詞的語義與句法結構相匹配[2]。語義翻譯以作者為核心,旨在再現原作的風格,在翻譯過程中致力于留存原文的獨特格調。例如:
孔乙己這個人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 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 白的胡子。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 的。(Kong Yiji was the only long-gowned customer who drank his wine standing.A big,pallid man whose wrinkled face bore scars between the lines,he had a large,unkempt beard streaked with white.When he spoke, every sentence was peppered with archaic expressions that left people half baffled[3].)
這是許淵沖翻譯的魯迅所作的《孔乙己》中的一段。可以發現,作者在翻譯時保留了源語的結構,盡可能準確地再現了源語的上下文意義?!伴L衫”譯為“long-gowned”,而非意譯為“traditionalrobe”,保留了清末文人服飾的文化符號。“滿口之乎者也”譯為“peppered with archaic expressions”,保留了“填充”動作(peppered)和文言文特征,未簡化為“usedold-fashioned words”。“教人半懂不懂的”譯為“leftpeoplehalfbaffled”,直接對應原文因果邏輯,未調整為流暢但失真的“confusingeveryone”。因此,語義翻譯保留了語言細節、文化特色以及作者的風格,有助于讀者理解原文表達的情感。
語義翻譯幫助譯者盡可能準確地再現原文的上下文意義,在翻譯實踐中,應注重留存原作的語言特質及獨有的表達形式,以充分實現語言的交際功能。
1.2交際翻譯
交際翻譯以讀者為中心,注重再現原文的要旨,語言以讀者能否接受為標準,重視譯文的社會影響和價值[4]。紐馬克的交際翻譯強調以目標讀者為中心,通過適當調整語序以追求譯文的自然流暢與信息傳遞效果。例如: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True learning implies a clear insight into human activities;Genuine culture involves the skillful manipulation of human relationships[5].)
這段話來自《紅樓夢》,霍克斯舍棄了中文對仗形式,將“學問”譯為“truelearming”,通過限定詞“true”擴展詞義,暗示“學問”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對現實的深刻理解,符合交際翻譯的文化解釋原則。譯者將“文章”譯為“genuineculture”,通過意譯傳遞深層含義,符合英語讀者對“學問”和“文化”的認知習慣。這是典型的交際翻譯,以目標讀者為核心,通過文化調適、修辭重構和詞匯選擇,重組語言結構,將中文哲理轉化為英語世界的“可交際文本”。
可見,通過動態平衡機制,交際翻譯既能保障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又能實現跨文化交際效果的最優化。
2網絡流行語英譯策略
網絡流行語不是現實社會流行語在網絡空間的簡單位移或投射,而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很強互動性和滲透性的流行文化[6]。后文將基于語義翻譯與交際翻譯的雙重視角,系統探究網絡流行語在跨文化傳播語境下的翻譯策略。
2.1基于語義翻譯的直譯
基于語義翻譯的直譯在保留源語文化特色與文本形式的前提下,著重傳達原文的語義內容,既能傳達網絡流行語的核心含義,也能將鮮明的文化特色呈現給外國受眾。例如:
硬核- -hardcore
2018年以來,“硬核”這個詞出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使用范圍不斷擴大,衍生出“很厲害、讓人震驚或難以理解”的意思。例如,“硬核科幻”形容科幻作品在科學理論、技術細節等方面嚴謹扎實,“硬核青春”表示青春充滿拼搏、奮斗和挑戰。
在實踐中,“硬核”被直譯為“hardcore”?!癶ardcore”和“硬核”都體現了對事物本質的強調,以及對堅定、強硬態度和高品質、高難度標準的追求,代表一種不隨波逐流、堅持自我的文化態度,反映了人們對特定領域中極致表現和純粹品質的推崇。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profound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接見與會人員時深刻指出,從全球視角審視,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今的世界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因此國際競爭與合作呈現出新態勢。
“profound”一詞精準詮釋了“大變局”中“大”的深層內涵,既強調變革的規模宏大,更凸顯其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changes”直指“變局”核心,簡明傳遞局勢變遷的本質概念;“unseeninacentury”通過過去分詞結構構成后置定語,完整呈現\"百年未有\"的雙重語義—既表明該變局在過去世紀未曾出現,又凸顯其歷史維度的特殊性與罕見性。這一譯法通過詞語的精準選擇和語法結構的有機組合,在保持語義完整性的同時,實現了跨文化語境的有效傳遞。
2.2基于交際翻譯的意譯
交際翻譯的意譯策略更注重譯文對讀者產生的效果,通過目標語讀者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傳達原文的信息,強調意義的傳達而非形式的對應。通過意譯,網絡流行語能夠在不同文化間快速傳播。例如:
神獸- naughtykids
“神獸”于2020年上半年提出,逐漸演變為出于各種原因待在家里的孩子的代稱。“神獸”一詞包含著家長對孩子的復雜情感,既表達了對孩子的喜愛和寵溺,又流露出一種無奈。同時,該詞蘊含著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希望他們像神話中的神獸一樣優秀非凡。
在實踐中,“神獸”被譯為“naughtykids”,即“淘氣的孩子”?!吧瘾F”一詞在現代語境中常被家長用來調侃自家調皮、活潑好動的孩子,翻譯準確地捕捉到了“神獸”形容孩子調皮搗蛋這一主要語義特征,能夠讓英語讀者快速理解其在描述孩子行為方面的含義。
小康 moderate prosperity
在《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的2021“十大流行語”中,“小康”榜上有名。“小康社會”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經濟昌盛、社會穩定、家境富足的憧憬與追尋。如今,“小康”被賦予了嶄新的時代內涵,正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持續引領著中國社會朝著更光明的未來前進。
“moderate”意為“適度的、中等的”,“prosperity”表示“繁榮、興旺、富?!薄!癿oderateprosperity”精準對應“小康”概念,既呈現非奢華的適度繁榮狀態,又契合中文語境中家庭寬裕、社會安定的核心意涵。該表述系統詮釋了中國在經濟社會領域追求的均衡性、協調性、可持續發展目標,其語義結構與政策文本的規范性表述形成有機呼應,有效傳遞出發展模式由量向質轉變的戰略價值。
2.3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的整合使用
紐馬克提出的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整合使用,是指在翻譯過程中既考慮原文的語義和結構,又注重目標語讀者的理解和接受,力求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例如:
命運共同體 communitywithashared future
命運共同體旨在強調全人類處于一個相互依存、利益相關的集體中。在這個集體中,各國共同應對解決全球性問題,以實現人類的共同繁榮與可持續發展。“命運共同體”自提出后迅速在全球范圍內廣泛傳播,使這一理念深入人心,讓更多人認識到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在英譯中,“community”對應“共同體”,“sharedfuture”對應“命運共同”的。將“命運共同體”翻譯為“communitywithasharedfuture”,既準確傳達了原文的語義,又以一種英語讀者易于理解的方式表達出來,強調了共同的未來這一核心概念,實現了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的整合。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 —People First,Life First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提出的。其含義是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將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置于首位。作為網絡流行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網上廣泛傳播,使人們關注生命健康,成為特殊時期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擊疫情的精神標識,激勵著人們面對困難時堅定信心、勇往直前。
“PeopleFirst,LifeFirst.”將“人民至上”和“生命至上”的核心語義準確翻譯了出來。“First”一詞準確傳達了“至上”的含義,且符合英語簡潔明了的表達習慣,易于英語讀者理解,實現了語義和交際的雙重目標。
3結語
本文通過紐馬克文本類型理論框架,系統解構了網絡流行語翻譯的多元策略圖譜:信息型熱詞以語義翻譯固守概念精準性,文化型熱詞借交際翻譯實現價值通約性,高語境型熱詞憑雙模翻譯構建意義延展性。該路徑既驗證了經典翻譯理論對動態語言現象的闡釋張力,也為跨文化傳播中話語體系的重構提供了可復用的方法論范式,對消解文化折扣、提升對外話語效能具有實踐指導價值。
參考文獻:
[1」謝之君,楊月華.網絡流行語認知價值及翻譯[J」.上海翻譯,2015(3):23-27.
[2]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OO1: 46.
[3」魯迅.魯迅小說選[M」.許淵沖,譯.北京:外文出版社,2000:52.
[4]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Oo1: 38.
[5]曹雪芹,高鶚.紅樓夢(TheStoryof theStone)[M].霍克斯,譯.倫敦:企鵝出版集團,1973:120.
[6]王仕勇.網絡流行語概念及特征辨析[J].探索,2014(4):18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