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再創新高。
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一次性擴崗補助,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為每名困難畢業生推薦三個以上優質崗位,發放社會保險補貼……7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七方面政策舉措,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
這份《通知》提出,加力落實一次性擴崗補助。對吸納16歲-24歲登記失業青年就業,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為其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三個月以上的企業和社會組織,按照每人不超過1500元的標準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上年末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不足一年的統籌地區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5月,全國城鎮不包含在校生的16歲-24歲勞動力失業率為14.9%,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全國城鎮外來戶籍勞動力失業率為5%,比上年同期高0.3個百分點。據悉,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
此外,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中國新型靈活就業報告》顯示,從2019年到2024年,中國新型靈活就業的招聘規模在勞動力市場的份額呈顯著增長態勢,新型靈活就業的招聘職位數占比從8.4%增至15.2%。這說明,高校畢業生和農民工兩個群體的就業值得關注。
《通知》要求,擴大社會保險補貼范圍。重點行業領域的中小微企業與重點群體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為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按照個人繳費額的25%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為一年。補貼由企業申請,申請期限至2025年12月底。企業領取補貼后,要盡快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勞動者。
經營主體是穩就業的基本盤。《通知》還提出,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擴大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范圍。同時,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力度。上年末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余備付期限在一年以上的統籌地區,可對相關企業提高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其中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不超過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最高提至不超過90%,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不超過30%最高提至不超過50%,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
此外,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相關企業生產經營確有困難的,可按規定申請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通知》還提出,加大以工代賑實施力度。擴大以工代賑政策覆蓋范圍和項目實施規模,指導地方在縣域范圍內謀劃實施一批城鄉融合發展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農業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充分挖掘工程建設、服務保障、建后管護等各環節用工崗位,廣泛吸納相關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就業。
《通知》要求,深入實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訓行動,優先組織相關失業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各地將相關失業人員中有提升技能意愿的青年、農民工納入技工院校招生范圍,適當放寬招生年齡限制。指導技工院校開設先進制造業、生活服務業等領域急需緊缺專業,鼓勵技工院校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定向培養班、企業冠名班培養。
此外,《通知》要求,完善困難畢業生實名幫扶機制。省級教育部門匯總并向本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供尚未落實畢業去向的困難畢業生信息,建立“一對一”實名幫扶臺賬,有針對性地為每名困難畢業生推薦三個以上優質崗位。困難畢業生離校前,由教育部門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共同開展就業幫扶、推薦崗位信息;離校后,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未就業的困難畢業生建立實名幫扶臺賬,提供“1131”就業服務(提供至少一次政策宣介、一次職業指導、三次崗位推薦及一次培訓或見習機會)。
《通知》要求,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對參加失業保險繳費滿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失業人員,按時足額發放失業保險金,代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費,按規定兌現價格臨時補貼等待遇。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
據新華社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今年的就業形勢,已會同有關部門作了全面分析和充分預判,做好了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準備。當前就業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企業穩崗擴崗、促進勞動者提升技能和就業創業等方面都作了政策儲備,將會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