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先生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其作品以獨特的語言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備受贊譽。在他的作品里,修辭的巧妙運用與意境的精心營造相得益彰,為讀者呈現出一幅幅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畫面。這種風格成為老舍作品區別于他人的顯著標識,值得我們深入探究與學習。筆者將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老舍作品為例,分析其修辭之妙與意境之美。
一、修辭之妙
說起老舍先生作品中修辭之妙,離不開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筆者通過以下例子展開分析。
(一)比喻手法
老舍先生使用比喻從不追求華麗生僻,而是巧妙地從日常生活中取材,信手拈來卻恰到好處。在《駱駝祥子》中,形容祥子初到城市時充滿希望的狀態:“他確乎有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边@一比喻將祥子比作樹,把他身上來自鄉村的質樸、堅韌,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蓬勃朝氣具象化。樹扎根土地、默默生長、生命力頑強,與祥子初入城市腳踏實地拉車、一心想通過勞動過上好日子的形象高度契合。讀者透過這個比喻,能清晰看到祥子最初的模樣,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向上的勁兒。
再看《月牙兒》里:“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在我記憶中的碧云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此處將記憶的喚醒比作晚風吹破欲睡的花,新奇而充滿詩意。晚風輕柔卻能打破花朵的寧靜,記憶如同被觸動的花蕊緩緩綻放,這個比喻把悠遠、細膩且略帶憂傷的情感,用極具畫面感的方式呈現,讓讀者沉浸在主人公復雜的情緒中。
(二)擬人手法
在老舍先生的筆下,世間萬物皆有靈性,被賦予人的情感與動作?!稘系亩臁分袛M人手法的運用堪稱爐火純青:“古老的濟南,城內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币粋€“臥”字將小村莊和雪擬人化,仿佛是愜意休憩的人,慵懶自在。靜態畫面瞬間有了動態美感,生動展現出濟南冬天閑適、安寧的氛圍,讓讀者心生向往。
描寫自然景象時,老舍先生也常賦予其人格化特征:“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幾白,一道幾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边@里的“山們”“穿上”“希望看見”等表述,把山當作可愛的人,它們穿著花衣,帶著點小俏皮,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更深刻感受到濟南冬天小山的獨特魅力,這種擬人化表達讓自然景物充滿生活氣息。
(三)排比手法
排比手法在老舍作品中多用來增強語言節奏感和表現力,使情感表達更充沛。如《駱駝祥子》中通過排比展現社會底層拉車工的生活狀態:“拉車的人們,只要今天還不至于挨餓,就懶得去張羅買賣:有的把車放在有些陰涼的地方,支起車棚,坐在車上打盹;有的鉆進小茶館去喝茶;有的根本沒拉出車來,只到街上看看有沒有出車的可能。那些拉著買賣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丟臉,不敢再跑,只低著頭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們的救星,不管拉了幾步,見井就奔過去:趕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騾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氣?!弊髡咄ㄟ^排比手法描寫了拉車人在極端天氣下的生存狀態,既側面烘托烈日的酷烈,也暗涌著對底層勞動者的深切同情,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那個時代小人物艱難求生的生存環境。
二、意境之美
除了精妙的修辭手法,老舍先生作品中獨特的意境營造也讓人陶醉。其意境美貼近生活,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濃郁的地域文化意境
老舍的許多作品以老北京為背景,用細膩筆觸描繪獨特風土人情,構建充滿京味文化的意境?!端氖劳谩分校⊙蛉纳顖鼍败S然紙上:“祁家的房舍的格局與那大家族的花園別墅是完全不同的。在白天,這里像個嘈雜的小集市;到了晚上,這里又仿佛是個寂靜的古寺?!睂课莞窬?、人口狀況及晝夜氛圍的描寫,展現出老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狀態。鄰里間的家長里短、街頭巷尾的吆喝聲,構成鮮活的老北京民俗畫卷。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四合院的煙火氣,體會北京人在困境中的堅韌樂觀及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茶館》更是老北京文化的集大成者,裕泰茶館作為核心場景匯聚三教九流人物。從“桌凳都已破舊,但是還整潔”的陳設,到“您圣明,我這兒現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賣飯,也還沒開張,因為還沒找到掌勺的呢”的語言,無一不體現老北京韻味。在這里,可看到旗人生活變遷、買賣人精明算計、底層百姓掙扎求生,茶館如窗口折射出老北京在時代浪潮中的興衰沉浮,營造出深厚復雜且具歷史感的文化意境。
(二)小人物觸動人心的情感意境
老舍擅長刻畫小人物,通過命運起伏展現人性美好與復雜,營造觸動人心的情感意境。《駱駝祥子》中,祥子從充滿夢想、勤勞善良的農村青年,在城市黑暗中墮落成自私懶惰的行尸走肉。他的三起三落牽動讀者的心:第一次買上車時,“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厲害了,揣起保單,拉起車,幾乎要哭出來。拉到個僻靜地方,細細端詳自己的車,在漆板上試著照照自己的臉!越看越可愛,就是那不盡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諒了,因為已經是自己的車了”,這段描寫將喜悅與憧憬展現得淋漓盡致;而當車一次次失去,最后失去信心時,他開始吃喝嫖賭、變得狡猾,前后對比讓讀者深刻感受命運對祥子的無情捉弄,為其悲慘遭遇痛心,引發對社會現實的反思。
(三)深刻的時代批判意境
老舍作品常以社會變革為背景,通過不同階層人物刻畫展現社會問題,營造深刻的時代批判意境。《龍須溝》描寫北京龍須溝一帶勞動人民在新舊社會的不同生活狀況:舊時代龍須溝是又臟又臭的臭水溝,“這兒沒個好房子,好房子也不能都給他們住。瞧那個老溝,一到下雨天,雨水、臟水全往屋里灌。住這兒的人,怎么能不受?。 边@是底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新中國成立后,龍須溝得到整治,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舍通過對龍須溝面貌的改變及程瘋子、王大媽等人物思想轉變的刻畫,反映新舊社會本質區別,歌頌新社會的光明美好,批判舊社會的黑暗腐朽。
《茶館》描寫的時間跨越清末到民國再到抗戰勝利后的不同時期,通過裕泰茶館人物命運的變化,展現了當時社會的動蕩與人民的苦難。如秦仲義一心實業救國,卻在黑暗社會中工廠被沒收、心灰意冷,他的自白“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這樣的政府找不到”深刻反映民族資產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無奈與悲哀,揭露舊社會的混亂黑暗,使作品具有強烈的時代批判意義。
三、結語
學習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修辭與意境營造技巧,對提高文學素養、提升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與寫作中,多多汲取老舍作品的精華,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