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0609(2025)02-0046-16
近年來,我國嬰幼兒照護服務領域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范逐步建立和完善,為新時代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從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基本原則的明確[],到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一系列托育行業相關政策使嬰幼兒照護服務標準規范體系逐步健全,再到各省、市陸續出臺嬰幼兒照護服務實施意見或實施方案,各地也在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可復制、可推廣、有特色的有效舉措。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章節中特別強調“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健全支持嬰幼兒照護服務和早期發展的政策體系”。[2]本文基于文本分析法的原理,聚焦“十四五”中期一些重點城市的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運用質性分析軟件MAXQDAAnalyticsPro2022,對相關政策進行文本處理與量化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一、研究設計
(一)文本選取
本研究以政策文本為依據和支撐,對各地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進行比對分析。以2022年12月1日為研究時間起點,截至2024年1月31日,從北大法寶數據庫以及各國政府或部門網站中檢索獲取“托育服務”或“嬰幼兒照護服務的‘十四五’發展規劃”“行動計劃”“行動方案”等為主題的政策文本,選取率先發布有關政策文件且示范作用較強的典型城市代表,涵蓋分布于華東、西南、華北及華南的一線至三線城市共計15個。這些政策文本是由各直轄市、地級市人民政府或其他機構發布的,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省級或地級市政府相關實施意見或實施方案所制定的有關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的政策文件(見表1)。
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共有15個直轄市或地級市制定并發布了有關嬰幼兒照護服務或托育服務的發展規劃、行動計劃或指導意見。如表1所示,大部分集中在部分直轄市與江浙地區,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地位。同地區政策發布較為密集,如江蘇省市、無錫市、揚州市于2023年初相繼發布了“十四五”托育服務發展規劃,隨后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也接連發布了相關計劃。江蘇四市以及嘉興市的主要發文機關為衛健委,湖州市為發改委,其余為人民政府辦公廳或辦公室。
(二)主題概覽
政策文本是政策的物質載體,也是政策實施的重要依據。[3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借助質性分析軟件MAXQDAAnalyticsPro2022,對15市政策文本重復兩輪編碼步驟,反復比較修正代碼,獲取一致結果,確保質性分析過程的規范性。利用MAXQDA對所搜集的政策文本資料逐級進行編碼,逐級提煉概念與范疇,生成編碼目錄及結果,進行數據分析、詞頻呈現、編碼統計查詢等。剔除詞頻相對較高的虛詞與無意義的通用詞,將政策原文用“文字云”顯示,得到最后的詞頻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在15市的規劃政策中,“十四五”“預期性”“年”“萬元”“區”在高頻詞中位列前5,“文字云”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地方政府在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中的關注點。第一,每千人口托位數4.5個的建設任務成為“十四五”期間民生新指標,普惠托育服務成為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任務,各地都在強力推進托育設施建設;第二,統覽各地工作目標,“預期性”相較于“約束性”指標普遍偏多,除了完成托位數的基本要求,還體現了各地多樣化的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愿景;第三,各地對目標或任務分解至各年度,反映了政策分步驟、分階段的有序推進;第四,“萬元”主要出現在普惠托育項目投資、托育機構建設補助、示范性托育機構獎補、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工作經費等方面,體現了各地在經費支持途徑上的積極嘗試;第五,分“區”施策體現了差異化的區域資源配置,推動服務供給與人口分布特征的適配。
(三)內容編碼
基于15市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相關政策文件的基本結構,首先構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與保障措施3個一級節點,采用推論式類目構建的質性文本分析方法,以政策文本具體條款為基本單元創建若干三級節點,在對各地政策內容的歸納整理中,調整修改形成12個二級節點,參考點(節點下的編碼次數)總數值為620項,并統計了各節點平均覆蓋率,即該節點上編碼字符的百分比。工作目標包括托位指標、機構指標、人才指標以及服務指標,重點任務包括家庭照護指導服務、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與托育服務,保障措施則包括人才隊伍建設、財稅支持、場地保障與建設指導、數字賦能以及生育友好配套政策。父節點“工作目標”不僅局限于文件中“工作目標”或“總體目標”一級標題下內容;保障措施涵蓋了完善支持嬰幼兒照護發展的各項措施,而不包括組織領導、宣傳引導、督導評估及動態管理等保障機制;由于各政策文件中涉及綜合監管方面(包括運營秩序監管、安全質量監管與登記備案制度等)的內容保持高度一致,而不將其納入分析框架,但其中信息化管理體現了各市特色,將其與其他方面的信息化舉措合并為“數字賦能”。
使用可視化工具中的代碼矩陣瀏覽功能,并按代碼模式的相似性對列進行排序,可以直觀呈現各地政策內容關注度在各舉措之間的異同。如圖2所示,機構指標、托育服務供給、人才隊伍建設以及財稅支持仍是普遍關注的重點,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發展起步階段,各地都在推進人、財、物等要素資源的優先保障。
二、討論與分析
為深入、具體地對政策文本各項內容進行細致的對比分析,本文依據“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的政策分析框架,通過各級節點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探討各市政策舉措中的普遍趨勢與創新動向,以期為政策制定優化提供一定參考。
(一)工作目標分析
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目標在各市規劃文件中,包括了自2023年至2025年的托位、機構、人才、服務4方面的指標(除了曲靖市規劃時間是2024年至2026年),各市以“十四五”規劃末為目標達成期限,其中廣州、重慶、嘉興等還確立了2023年、2024年的年度目標。相較于人才指標與服務指標,托位指標與機構指標是各地的任務聚焦點。
1.托位指標
廣州、嘉興及常州將任務分解至各年份,具體指標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在千人口托位數的基礎之上,提出托位總量要求以及普惠占比,如廣州、無錫、貴陽明確提出總量要求,嘉興、北京、廣州、重慶、南昌、貴陽關注到了普惠占比。至于托位使用率,除了貴陽提出 80% 的目標,重慶市指出要求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各市鮮少提及。目前托位實際使用率仍普遍不及預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其背后的供需結構性矛盾表明配套支持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
2.機構指標
社區托育點建設以及托育網絡構建成為主流,貴陽、嘉興還提及了農村地區村托育點建設目標;“普惠”是托育機構建設的主基調,其中,截至2025年,廣州、南昌、嘉興及無錫要求街鎮全覆蓋,提出備案托育機構普惠率需達 75% ;示范性托育機構建設也在強力推進,各地建設目標包括省級、市級和區級不同層次,貴陽將“五位一體”示范基地的設想納入工作目標之中。
3.人才指標
人才指標方面,除了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率等基本要求,至2025年,無錫的“百千人計劃”計劃培養培訓市級骨干專業人員1000人,骨干管理人員100人;湖州累計培養人才1萬名以上;鹽城提出市縣實訓基地覆蓋率 100% 。專家隊伍建設作為強化服務指導能力的重要舉措,卻較少被提及,除了的“市級培訓師資建設工程”提出遴選100名專家建立市級培訓師資庫,貴陽提出建立人才專家庫 1 個,納入國家或省級專家20人。
4.服務指標
服務指標的戰線普遍拉長至2025年,在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基礎上,部分城市提出了更高的普及率目標,包括嬰幼兒家長科學育兒知識普及、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及嬰幼兒健康管理三類。此外,只有湖州對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建設提出要求。提及照護服務指導產品研發的城市也較少,貴陽將廣電宣教節目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服務指標,以確保線上科學育兒指導家庭覆蓋率。
(二)重點任務分析
作為一項復雜的民生工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重點任務包括了托育服務、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與家庭照護指導服務等多方面。托育服務本身多元、易變的需求使得托育服務機構建設目標也復雜多樣,在托育服務仍然供給不足的現階段,進一步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務的有效供給是目前最現實、最緊迫的民生問題。家庭在嬰幼兒照護方面承擔主要責任,父母是嬰幼兒照護的第一責任人,嬰幼兒家庭照護指導服務是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首要任務。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是基本公衛服務項目的重要一環,也是探索“醫育結合”服務新模式的基本途徑,具體如下。
1.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架構
綜觀各地主要任務,包括發展公辦托育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辦托、加快推進示范建設、擴大社區(村)托育服務覆蓋面以及托育產品研發等方面。第一,公辦托育服務方面。一是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將承擔轄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從業人員培訓及協助開展督導工作等,并根據實際需要設置相應的托位,為嬰幼兒照護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廣州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市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1個、區級托育服務中心1個的托育綜合服務網絡;二是發揮公辦托育機構的示范引導作用;三是對國企資源配置能力與權威度的優勢的考慮,例如廣州提出到2025年,依托國有資本舉辦托育服務集團,新增5000個托位;四是公辦園辦托,對于新建和改擴建的公辦園,應將開設托班納入建設規劃之中,此外,常州提出對公辦幼兒園每年新增托班一次性給予5萬元/班的改造補助。第二,社會力量辦托方面。激發與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機構是促進普惠托育服務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各市均指出將支持幼兒園發展托育服務以及用人單位辦托,而“生源斷崖”的民辦園轉型托育成為必答題,相較于單純的早教托育機構,民辦園更具有商業模式的優勢。醫療衛生機構是探索“醫育結合”的重要載體,承擔了對托育機構的指導工作以及一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同時,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可充分整合利用專業資源優勢建設托育機構。第三,示范建設方面。建設高水平示范性托育機構建設將發揮帶動輻射作用,、無錫、重慶、嘉興提出了“十四五”期末各級示范性托育機構建設的具體目標。第四,社區(村)托育服務覆蓋率的提升也是各地普遍的關注重點。“一街道一鄉鎮一普惠一公立”是構建托育服務網絡的基本舉措,城鄉“向日葵親子小屋”建設多次被提及,各地正在持續推進以街道、鎮、社區為單元的便民普惠托育服務網絡。第五,托育產品研發方面。無錫、揚州提出加強托育產品研發和創新,促進托育服務全產業鏈發展。產品先行或市場先行并無對錯,但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產品定位、產品研發的專業指導、“產學研用一體化”托育發展新模式的建立都值得進一步探索。
2.探索建設醫育共同體
充分發揮醫療衛生資源優勢是關鍵,將兒童保健與嬰幼兒托育服務相結合,憑借醫療衛生機構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嬰幼兒護理知識,為 0~3 歲的嬰幼兒健康成長提供科學、專業的健康管理和早期教育指導。各地紛紛樹立了新型的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理念,促進托育服務與嬰幼兒健康管理、兒童早期發展、兒科醫療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融合發展,實現托育機構、家庭與醫療衛生機構有效對接,完善嬰幼兒健康管理的一體化服務,包括對嬰幼兒進行營養保健指導、早期干預、智力開發及健康教育等。基于地方中醫藥特色優勢發揮的考慮,曲靖市提出了將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托育機構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指導托育機構開展人員培訓以掌握中醫有關飲食、保健等知識和技能。此外,著眼于農村兒童早期教育健康發展,市還特別提出以困境、留守嬰幼兒等弱勢群體為重點,做好農村兒童早期發展服務。
3.嬰幼兒家庭照護指導服務的有效路徑
家庭照護指導服務主要包括養育指導服務與照護模式探索。在養育指導服務方面,各地普遍采取“線上 + 線下”方式相結合,通過人戶指導、親子活動、家長課堂、專家咨詢、直播互動等途徑,開展家庭養育指導和嬰幼兒早期發展服務,增強家庭科學育兒能力。無錫提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有資質的專業機構,為居家照護的嬰幼兒免費提供每年不少于6次體驗性科學育兒指導服務;上海提出每年為有需求的幼兒家庭提供不少于12 次免費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嘉興提出利用“向日葵親子樂園”“向日葵親子小屋”、托育機構、健心客廳、兒童之家等平臺,每年開展養育照護小組活動不少于800場。目前,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在各地的有益嘗試也已取得一些積極的成效,推進完善家庭科學育兒指導站(點)的布局將是新的挑戰,借助數字化轉型的契機在高精準度家庭科學育兒指導體系的建立健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照護模式探索方面,部分城市提及對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照護模式及家政企業擴大育兒服務的支持,其中,南昌、淮安指出將逐步引導家庭托育點規范發展。
(三)保障措施分析
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涉及方面廣、工作任務重,需要加強綜合保障。保障措施包括人才隊伍建設、場地保障與建設指導、財稅支持、生育友好配套政策以及數字賦能智慧托育五個方面。其中,人才培養培訓是嬰幼兒照護服務提質關鍵;場地保障是支持各項工作以及機構運營的基本條件;類型多樣、優勢互補的財稅支持體系是保障重點;信息化技術賦能嬰幼兒照護服務網絡的完善;完善生育友好配套政策與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相輔相成。
1.人才隊伍建設方面
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方面,各地圍繞院校開設相關專業、培育產教融合企業、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以及“ 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等。立足于人才培養周期長而從業人員需求迫切的實際,各地對大規模、高質量的職業培訓作出了較為具體的規劃。提出編制本市托育機構衛生保健人員培訓大綱,實施三年一周期備案托育機構人員的全員培訓,以持續提升崗位勝任能力;無錫、揚州、淮安推行“職業培訓包”“工學一體化”等培訓模式,增強培訓實效;北京提出到2025年,培訓各類托育機構負責人1000人次以上,培訓保育人員5000人次以上;重慶提出到2025年,全市開展托育服務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5萬人次。
各地基本都設立了人才培養培訓全鏈條制度,但在權益保障與激勵評價、學術交流與專業指導方面的支持力度稍顯不足。人才質量取決于權益保障與激勵評價,目前主要包括探索從業人員職稱評定和崗位晉升制度、發布工資收入行業指導標準、落實各類補貼及獎勵政策等,無錫對納入“江蘇工匠”崗位練兵職業技能競賽目錄的獲獎者落實相關獎勵措施,貴陽強調醫護人員在托育機構的服務時長可作為申報專業技術職稱下鄉服務時間。學術交流與專業指導方面,少部分城市提及開展培訓師資建設工程,廣州提出組建全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專家庫、現場示范教學機構庫,編寫嬰幼兒照護專業培訓教材。
2.場地保障與建設指導方面
場地保障與建設指導主要包括加強用地保障、推進規劃建設、盤活存量資源等舉措,其中、無錫、淮安將所需用地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土地資源作為托育服務發展的基礎,各地都表明了對托育機構及相關設施建設空間和用地保障的重視,依據各地實際合理調整土地規劃布局、降低開辦場地限制條件。其中,嘉興市在政策清單的附件中表明,人員密集地區的國有營業場地優先用于托育機構建設,3年免租金,3年后提供較低的租賃價格。曲靖市提及應加強對農村和脫貧地區托育服務的支持力度,整合各個項目,增加低成本場地資源以強化業態融合是重要舉措。托育機構因其自身特殊性,對場地和設施要求較高,且存在較嚴格的建設審批標準。目前,托育服務場地限制與機構方便可及的矛盾導致資源分布不均衡[4,破解服務場地緊張問題需要充分優化公共空間資源,通過服務融合與模式創新提高資源配置靈活性。
3.財稅支持方面
對價格管理的統籌和平衡有利于各類托育機構共同發展,對于補助補貼與價格管理15市均有提及,個別城市對落實專項經費再次予以強調。在強調健全托育機構價格標準的基礎上,各地結合發展實際探索了靈活多樣的補助補貼措施,稅費優惠與金融支持的組合優化是精準紓困的重要抓手。在補助補貼方面,嘉興對“向日葵親子樂園”“向日葵親子小屋”、普惠托育機構、提供普惠托育服務的幼兒園、示范性托育機構等各類托育機構明確規定了各種補助的金額,還具體說明了各級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每年的工作經費;、無錫和揚州提及鼓勵通過發放托育服務優惠券以減輕或分擔家庭托育成本。稅費優惠與金融支持方面,托育服務稅收優惠和費用減免、用人單位普惠托育服務經費列支是重要舉措,其中貴陽對托育機構重點群體人員計劃實行3年內定額扣減相關稅費;為助力托育機構行穩致遠,鼓勵保險機構發展相關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產品,為托育服務行業提供綜合性保險保障是必要手段,在此基礎之上,嘉興提出建立備案托育機構投保資金補貼制度并給予投保經費。此外,重慶支持政策內二孩及以上家庭,對租住市場租賃住房的住房公積金提取額度提高至無孩、一孩家庭的1.5倍,體現了對多孩家庭的政策關懷。
4.數字賦能智慧托育方面
托育服務的數字化應用方面,主要包括完善信息管理系統、推廣智慧托育應用與培育智慧托育新業態三個方面。為提升綜合監管和服務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托育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成為核心,在此基礎之上,各地嘗試豐富嬰幼兒照護服務數字化應用場景,增強管理端、機構端和家長端功能等應用,以“互聯網 + ”“數智化”賦能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高質量發展。、淮安等規劃拓展托育服務在相關App城市智能門戶應用,以優化政務便民服務,建設托育資源信息“一張圖”,探索推進托育服務“一件事”;上海、無錫等強調了完善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服務線上平臺,匯集專業資源,為幼兒家庭提供線上咨詢、嬰幼兒養育課程等公益性科學育兒指導服務。
5.生育友好配套政策方面
生育友好配套政策包括落實各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的各項產休假、建立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或用人單位創造便利條件、支持脫產照護嬰幼兒的父母再就業以及加強公共場所母嬰設施的建設和規范化改造等舉措,其中貴陽強調了落實生育三孩慰問機制、生育保險制度、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等,在優化母嬰設施建設中提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統一的母嬰設施電子地圖,充分利用報刊、網絡、電視、公益廣告等形式,普及母嬰設施安全使用知識,提高母嬰設施的知曉率和使用率等。
三、結論與建議
全國范圍內有關嬰幼兒照護服務行動計劃或“十四五”規劃的文件,體現了對中央指導意見、各省市實施意見或實施方案個性化的貫徹落實,各市政策在貫徹執行上級指示的基礎上,根據各地資源稟賦進行了合理調整,提出了個性化的深化辦法和創新舉措,制定了符合實際和可操作的細化措施。本研究通過對15個直轄市或地級市相關政策文本的梳理及比較分析,探討了各地政策著力點的異同,得出以下值得進一步商榷的結論。
第一,共同錨定托育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舉措。從業人員素質是保證嬰幼兒照護服務質量的決定因素,為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各地從人才培養培訓與資格準入,到權益保障與激勵評價以及對人員的綜合監管,提出了人才隊伍向制度化、規范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的愿景以及“十四五”期間所要達成的具體目標。一方面是多渠道培養充實人才隊伍,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含技工學校)設置嬰幼兒托育相關專業或開設相關課程,合理確定招生規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支持托育機構與職業院校開展合作,支持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是注重從業人員規范管理,實施職業資格準入制度,建立健全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扎實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和認定,落實各項補貼政策,探索從業人員職稱評定和崗位晉升制度。
第二,針對性支持家庭嬰幼兒照護需求多模式整合。相較于先前各地的實施方案或實施意見,部分地區對嬰幼兒家庭照護能力提升的支持措施明顯弱化,更傾向于完成托位及托育機構建設的量化指標。在托位數量做“加法”的同時,應有效匹配供需,強化家庭支持的互補性優勢,完善以需求為導向的照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中明確規定嬰幼兒照護的責任主體是家庭。[5]未來,針對性滿足家庭多樣化照護需求、強化家庭教養責任應成為政策設計的初衷和歸宿。“嵌人式”托育中心的發展戰略可有效降低公共托育服務和社會運行成本,更多地區正在積極響應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建設。[《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2021)強調,制定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在托育資源相對不足的當下,若能有效盤活現有存量,激勵民間自發產生的“民居托育”轉化為“普惠性、社區型、家庭式托育機構”,會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實現托育服務資源的結構性優化。家庭式托育服務深度嵌入社區,可進一步滿足家庭多元托育需求。
第三,托位建設目標合理性與表述方式有待考量。千人托位數的表述方式對于約定俗成的公共認知而言,可能會造成一定的政策理解偏差,列出各區(縣)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托位建設目標、示范點總數及其模式、任務總數及其普惠性占比,有助于量化目標的分解與落實。對于托育服務需求較大的區域應適當上浮指標值,以合理增加托位建設總量和每年建設數量;但在相對落后的地區,受傳統育兒觀念或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家庭對托育服務需求并不高,超出國家規劃目標的托位目標建設容易造成供需失衡;對農村地區以及偏遠落后地區的適當傾斜,使嬰幼兒照護服務資源分配更趨向于均衡;建設人員配置合理、覆蓋面廣的專家智庫應與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同步,加強產教融合,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融通銜接,規范準入準出制度,完善等級評定與崗位晉升機制,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人才梯隊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可充分整合醫療與教育資源,規范開展嬰幼兒健康管理服務、托育服務管理指導、嬰幼兒照護服務產品研發等工作。
第四,破解托育供需矛盾需擴量提質并重。在擴大托位數量的同時,質量提升與結構優化也不容忽視。調查數據顯示,“家庭送托難”與“機構收托不足”并存,2023年全國托位實際使用率僅為 46.7%[9] ,托育服務供給偏離家長實際需求的結構性失衡日益凸顯。為了控制價格不得不降低質量的托育機構又難以獲得家庭信任,如何破解價格和質量的現實沖突,從而使家庭托育需求得到有效供給仍亟待研究。[1]從數量增長和規模擴張逐步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是嬰幼兒照護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優質安全的安心托、就近托、便利托是家長對照護服務機構要求的普遍訴求,質量優先是贏得家庭認同與社會信任的基礎前提。
第五,托育服務空間區域發展不均衡態勢突出。部分地區還存在重視程度不夠、運營成本難降、支持措施落地慢等問題。[]將托育服務列入地方“十四五”規劃或出臺專門的行動計劃,有利于完善精準有效的政策組合供給,充分吸納和借鑒地方經驗,促進提升新一輪政策制定及落實的成效。針對各地起步與發展存在的不均衡性問題,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分批推進,吹響推動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的沖鋒號角,是各地進一步發揮中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破解普惠托育發展難題并建立長效機制的良好契機。兩批示范項目的實施,將探索提煉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模式和管理機制等經驗,逐步形成點線面結合全域規劃、東中西協同梯次推進與區域特色優勢凸顯的新格局。
第六,“托幼一體化”內涵問題復現。幼兒園開辦托班或擴大托班規模招收2~3歲嬰 幼兒是各地高度一致的舉措,對托育環境、內容、課程等方面的關注極少。 0~3 歲嬰幼兒的生活照護和 3~6 歲幼兒的保教工作應是有序銜接、循序漸進的兩種服務性質,而非設置為年齡階段的藩籬;一切有利于兒童發展的服務形式和制度都是有價值的[12],托幼一體強調的是一個連續的發展與學習體系而非服務機構,貫通早期兒童發展階段的教育與保育普遍得到OECD國家的積極推行,例如社區活動中心向不同年齡段兒童同時開放、托育服務在全齡段學前教育總體課程指導下開展,甚至建立早期學習和兒童保育的統一質量框架等。[13-16]基于國際學前教育視域與實際現狀,托幼貫通是實現幼兒園學前教育的必然前延,也是“十四五”期間實現普惠托育服務提質擴容有效而快速的路徑。實現和而不同的“托幼一體化”需要建立起連續整合的優質保教服務體系,同時凸顯3歲以下嬰幼兒與3-6歲幼兒保教服務的差異性與專業性[17]。
近兩年是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攻堅階段,各地在多措并舉、初有成效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在行動計劃或方案上有所突破與創新。保證地方政策制定的科學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因地制宜性是前提,組合實招方能實現地方政策與實踐創新互動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提質增效。在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要以區域民眾實際需求為導向,檢視政策落地堵點與難點,調整制定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政策,結合實際訴求,加快建立科學成本分擔機制,依托專業力量、整合社會資源、發揮基層陣地作用、利用數字賦能,更加 關注公平和質量,以建立托育服務設施體系、擴大普惠托育供給體系、優化托育服務管理體系為著力點,促進托育服務提質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EB/OL].(2019-05-09)[2024-01-3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92295.htm.
[2]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4-02-02].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再連,張曦.地方政府數據開放中的數據安全政策研究——基于全國33個地級市政策文本的內容分析[J].情報雜志,2020(11):96-103.
[4]劉麗偉,范書妍,陳雨軒.邁向優質均衡: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的發展路徑[J].教育研究與實驗,2024(05):108-118.
[6]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社區嵌人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3-11-19) [2024-02-01].h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311/content_6917190.htm.
[7]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EB/OL].(2021-07-20)[2024-02-04].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29598.htm.
[8]孫薔薔,王軼晰,龍正渝.OECD國家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經驗與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25(04):35-46.DOI:10.13861/j.cnki.sece.2025.04.010.
[9]中國人大網.國務院關于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2024年9月10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EB/OL].(2024-09-11)[2025-02-04].htp://www.npc.gov.cn/c2/c30834/202409/t20240911_439363.html.
[10]茹玉.托幼一體化背景下普惠托育供需預測及保障路徑探討——基于北京的研究[J].人口與經濟,2024(06):41-53.[1]中國人大網.國務院關于推進托育服務工作情況的報告——2024年9月10 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EB/OL].(2022-09-22)[2024-02-05].htp://www.npc.gov.cn/c2/c30834/202409/t20240911_439363.html.
[12]虞永平.托幼一體化的政策導向與課程理念[J].學前課程研究,2008(06):4-6.
[13]MinistryofEducation.TeWhriki:Earlychoodcuriculm[EB/OL].(2-0-30[024-0-30.ts://wwwducatio.
govt.nz/early-childhood/teaching-and-learning/te-whariki/.
[14]OECD.EducatiatlaeEB/O]8)430tps:/wod-lbary/ducatduatioata-glance-2020_69096873-en.
[15]EuropeanCommision.EarlychildoodeducationandcareEB/OL].(224-0-08)2024-0-28].tps:/urydiceeacea.
ec.europa.eu/national-education-systems/poland/early-childhood-education-and-care.
[16]AustralianGoveentDeparmentofEducatio.EarlyodEB/OL24--16)4-18]ts:/wducatio.
gov.au/early-childhood.
[17]張世義,江夏.構建“和而不同”的托幼一體化服務體系:內涵、挑戰與實現路徑[J].幼兒教育,2024,(09):13-17.
Research on the Direction of Local Childcare Service Development Planning duringtheMid-termofthe14thFive-YearPlan
—BasedonPolicyTextAnalysisfrom15Cities
YINJianqin,ZOUYidian2 (1.Jiangsu Second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looo8;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Abstract:Asa fundamentalcomponentoflife-cycle service management,childcareservices forchildrenunder theage ofthreeplayavitalroleinthe implementationof popula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thepromotion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and theestablishmentandenhancementofacomprehensivechildcareservicesystem.This paperexaminesthe policy documentsrelatedtochildcareservicedevelopmentplansissuedby15citiesinChinaduringthemid-termofthe14thFiveYearPlanasitsfocalpoint.Utilizingtheframeworkoforkjectives,keytasks,andeguardmeasures,itsytetically analyzestheoveralldistributionandspecificcharacteristicsof thepolicycontent.Whilevariousregions haveintroduced inovative and pragmatic measures,chalenges persist,such asmismatches between suplyand demand despite anincrease inchildcareslots,thenecessitytoassess therationalityofconstructiongoals,andatendencytoprioritizequantityover quality.Inlightof theseisses,thispaperpresentsfoundationalideasforthedetailedimplementationandinnovationoflocal governmentchildcareservicepoliciesaimedatachieving thestabledevelopmentofhigh-qualityuniversalchildcareservices.
Keywords:Childcare Services;PolicyDocuments;the14thFive-Year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