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妊娠;母豬;膘情測定方法
每頭母豬每年提供的斷奶仔豬數(PSY)是衡量豬場效益和母豬繁殖成績的重要指標,由母豬年產窩數、窩產活仔頭數和哺乳期成活率決定。據報道,飼養的豬品種差別不大的情況下,歐美等發達國家每年每頭母豬提供斷奶仔豬數比國內平均要多4~5頭,這是由于母豬體況評定方法導致的。母豬體況與其繁殖性能密切相關,良好的體況有利于提高母豬的產仔性能、泌乳性能和發情率。在母豬妊娠期,通常根據背膘厚度來調整妊娠飼喂量,通過精準化飼喂來調控妊娠母豬的膘情,不僅可以節約飼料成本,還可以達到合理利用母豬的目的[,讓母豬發揮最佳生產性能,從而獲得更高收益。現行的母豬體況評分是由評分員根據經驗目測母豬體況并打分,但是人為的母豬體況評分并不能準確反映豬群總體的背膘水平,不同的評分員會對同一頭母豬的體況打出不同的分數,即使是同一評分員,在不同時間也可能對同一頭母豬打出不同的分數。統計表明,無論一個豬群中總體母豬群的體況如何,評分往往在1.5~4.0分,且特別集中在2~3.5分,這說明使用目測評分存在較大的人為誤差。對根據體況評分確定飼喂水平的做法,更多的是依靠個人的飼養經驗,并無準確依據。背膘測定是非常流行的客觀的評價方法,多項研究指出背腰厚度與母豬繁殖性能相關聯。正常情況下,母豬背部有2~3層脂肪,在生長前期,母豬背部的脂肪一般儲存在靠外側的2層,只有在生長后期才會出現第三層脂肪的沉淀。背膘厚度正常范圍一般在 10~25mm ,背膘越厚表示母豬越肥,背膘越薄表示母豬越瘦。妊娠母豬合理的背膘厚度(P2點)為 14~22mm ,背膘過厚或者過薄都會導致母豬繁殖性能下降。通過超聲波測定P2點(即為母豬最后1根肋骨垂直切線距離背中線 6.5cm 位置)背腰厚度可以直接判斷妊娠母豬體況。
1材料與方法
本試驗于2024年6月至12月期間在正大公司GP2400種豬場的妊娠母豬養殖數據為研究材料,該種豬場為美系原種大約克、長白豬種。在GP2400種豬場基礎群中選取280頭經產母豬,隨機分成兩組,每組140頭。整個妊娠期內根據妊娠母豬背膘測定或體況評分調整飼料飼喂量一共需要做4次,分別在配種后7d、配種后30d、配種后60d和配種后 90d
飼養管理方面,所有母豬配種后均在GP2400種豬場懷孕舍內按照公司統一管理流程進行飼養,舍內配備自動溫控系統、水簾系統、自動送料系統、智能花灑系統等自動化生產設備,整個妊娠期間,圈舍溫度保持在 18~22‰ ,相對濕度在 65%~75% ,光照強度 60lux ,每天光照時間不少于 16h ,并通過機械通風保證飼養環境優良。為了保證背膘測定和體況評分的結果更為準確和一致,每次背膘測定都由同一個人使用同一臺設備、在同一個位置進行背膘測定操作;體況評分員為在進行500頭以上四組妊娠豬(7d、30d 一 60d 、90d)的體況評分評定后獲得資格認證的員工擔任;同時安排同一個調料師根據背腰測定和體況評分的結果及時調整母豬飼喂量。
在母豬配種后7d、配種后30d、配種后60d和配種后90d四個階段,A組利用背膘儀精準測量其背腰厚度,準確記錄測量的背膘數值,用醒目的記號標記背膘不合格的母豬,以便調料師及時調整母豬飼喂量,盡快將母豬的體況及時恢復到正常范圍。B組采用傳統的眼觀評分方式進行評分,準確記錄評定的分值,用醒目的記號標記評分不合格的母豬,以便調料師及時調整母豬飼喂量,盡快將母豬的體況及時恢復到正常范圍。飼喂的飼料為公司統一的妊娠母豬專用料。最后統計母豬的背膘增長比例和母豬分娩數量、窩總產仔數、窩均健仔數,綜合評定母豬的繁殖性能。詳見表1。
第一,背膘儀測定方法。背腰儀測量的最佳位置:P2點位于最后一根肋骨的外切橫截面,距離背中線 6.5cm 處,背中線兩邊對稱取點都為P2點。把手指沿著腹部側面按壓并向前移動,找到最后一根肋骨(確定前后位置),同時用大拇指指向母豬脊椎背中線,脊柱骨兩側 |6.5cm 處(確定左右位置)??梢允孪戎苯幼龊?:6.5cm 寬的鋼筋十字架,能夠迅速卡準位置。測量時把背腰儀探頭貼在皮膚上,輕輕旋轉移動,指示燈亮時讀數即可。測定時涂上食用油或清水,皮膚和探頭之間不能有空氣或氣泡,確保探頭與皮膚耦合良好。探頭一定要保持垂直于背部,如果傾斜可能導致測量錯誤。為了避免母豬毛發對測量結果的干擾,使背膘儀探頭與母豬皮膚更好地接觸,需要剃掉測量點上的豬毛。各處背膘厚度不同,豬P2點處的背腰為2~3層,測量時需要至少有2個以上指示燈顯示且數值穩定才可讀取數值,左右兩側的P2點都進行測量,取平均值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第二,體況評分法,又稱為目測法。通過對母豬身體四個較重要的部位(脊柱、尾根、髖骨、前肩)進行檢查而得出母豬體況的綜合性評價。評分人員用手觸摸P2點,從尾根到脊柱中部,再按壓母豬的骨部位,依據妊娠母豬的脊柱(突出或明顯)、尾跟(凹陷深度)、髖骨(突出或明顯)和前肩(突出或明顯)等部分的外觀表現和觸摸感受,然后按照公司統一的評分標準來進行逐一打分。詳見表2。
2測定項目
測定A、B組配種后7d、配種后30d、配種后60d和配種后90d的背膘厚度和票情體況評分,統計背膘厚度和票情體況評分分布情況,以及母豬背膘增長情況;
測定A、B組兩組的繁殖性能:分娩數量、窩總產仔、窩均健仔。


3結果與分析
3.1A組采用背票儀測定

根據背票厚度進行飼喂7d時共計測定140頭,其中背票厚度在 10~13mm 的有72頭,占比 51.4% ,背膘厚度 14mm 以上的有68頭,占比 48.6% ;30d時背票厚度在 10~13mm 的有56頭,占比 41.1% ,背膘厚度 14mm 以上的有80頭,占比 58.9% ;60d時背腰厚度在 10~13mm 的有35頭,占比25% ,背膘厚度 14mm 以上的有100頭,占比 71.4% ;90 d時背膘厚度在 10~13mm 的有27頭,占比 20.0% ,背膘厚度14mm 以上的有107頭,占比 80% 。整個妊娠期間,通過精準飼喂調料,背膘厚度逐步增加,背膘厚度 14mm 以上的占比從7d時的 48.6% 增加到90d時的 80% ,母豬膘情增加顯著。
3.2B組采用眼觀評分

根據評分進行飼喂7d時共計測定140頭,其中票情體況評分在2.5~2.75的有72頭,占比 51.4% ,膘情體況評分在3的有68頭,占比 48.6% ;30d時票情體況評分在2.5~2.75的有62頭,占比 45.9% ,膘情體況評分在3以上的有73頭,占比 54.1% ;60d時腰情體況評分在2.5~2.75的有54頭,占比38.6% ,膘情體況評分在3以上的有81頭,占比 57.9% ;90 d時票情體況評分在2.5~2.75的有43頭,占比 32.3% ,膘情體況評分在3以上的有90頭,占比 67.7% 。整個妊娠期間,通過眼觀評分進行調料,背票厚度逐步增加,背膘情體況評分在3以上的占比從7d時的 148.6% 增加到90d時的 167.7% ,母豬膘情增加的數量明顯低于A組。

結語
試驗結果表明,傳統的體況評分法,即根據評分胖瘦來判斷,實際操作中,因對標準的理解不同和感觀不一樣,導致評分結果千差萬別。在實際生產管理中,母豬的背膘管理卻往往因評判標準不明確、飼喂程序執行不當等原因造成部分母豬偏瘦或偏肥,進而影響母豬發情配種率、活產仔數及產仔均勻度等2,從而降低母豬的生產性能,甚至影響母豬的使用年限,造成豬場生產經營成本增加。通過使用背腰測量儀能夠準確記錄測量的背腰數值,通過測量的背膘厚度來調整營養及飼喂量,及時調整母豬背膘以達到理想的范圍3,使母豬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有一個合理的體況,繁殖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背膘厚度除了直接反映母豬個體脂肪沉積情況,還代表著母豬的營養攝入、激素分泌和疾病預防等水平[45]。由于母豬各個飼養階段的營養供給和代謝特點,其脂肪沉積的差異會導致背膘厚度的變化。母豬的體況評分法和背腰測定法,都是對母豬脂肪覆蓋程度的評估方法,目的都是為了評估母豬的體況和營養水平,從而調整營養及飼喂量及時調整母豬背膘以達到理想的范圍,保證母豬在整個繁殖周期中擁有良好的體況。背膘測定可以顯示數值,是定量評判;體況評分是結合評分員的“觸覺 + 視覺”來判斷母豬的體況,是定性評判。兩種方法相互補充、對應、相輔相成。在實際生產中,可將兩種方法相結合起來運用,可以提高我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梁艷茹,繆良林,田先林,等.低胎次妊娠母豬背膘變化對產仔性能的影響[J].中國豬業,2024,19(06):50-59.
[2]石明坤,楊茜梓,胡睿智,等.沙子嶺母豬背票厚與繁殖性能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24,60(11):160-167.
[3]張東偉,劉則學,王向明.妊娠后期母豬體況評分、背膘厚度及胎次對繁殖性能的影響[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3,44(06):94-99+122 #
[4]張東偉,劉則學,王向明.妊娠后期母豬體況評分、背膘厚度及胎次對繁殖性能的影響[J].畜牧與飼料科學,2023,44(06):94-99+122
[5]董修建,李鐵.豬生產學[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2007.收稿時間:2025-04-02
作者簡介:趙仕洋(1979—),男,漢族,本科,高級畜
牧師。研究方向:飼養技術、疫病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