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即用于肉產的飼養雞,它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具備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多種營養元素,適合大部分人適量食用,可以促進肌肉生長、提高免疫能力等。肉雞養殖業在我國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在肉雞飼養管理過程中需要考慮很多因素。為了提高肉雞飼養管理水平,還需要從肉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入手,保障肉雞飼養管理工作落實到位,從而為肉雞養殖效益以及畜牧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1場址選擇及雞舍布局
雞場場址的選擇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首先需要考慮地理位置因素,要選擇地勢較高、光照透風良好、排水良好的區域,不能選擇在低洼容易積水的地區;要遠離各類污染源,包括居民區、化工區、垃圾場、制藥廠等。其次需要考慮交通與基礎設施因素,要確保道路通暢,便于生產運輸;要有水源、電力、網絡等供應。最后要考慮生物安全與防疫因素,與其他養殖場、屠宰場之間的距離必須控制在1km以上,避免交叉感染問題。另外不能占用農田或生態保護區,要遠離風景區、水源地。
在確定場址后,要對雞舍的結構布局進行科學設計。肉雞場由生產區、生活區、管理區、防治區、污水處理區等構成,在進行布局時不僅要做到各區域相互分離,遵守防疫要求,同時各區域之間也要盡量緊湊、減少占地。雞舍的朝向盡量采取南北朝向,有利于通風;雞舍一般可采用磚瓦木結構,使用石棉瓦等保溫隔熱材料;雞舍地面地基要確保結實程度,同時要高于外部地面 25cm 。雞舍的密度要進行有效控制,例如雞舍飼養5000只肉雞,長度應該在60m以下、跨度9m以下。排水溝的深度和寬度應控制在 10cm ! 40cm 位置應設計在距離墻腳40cm處[1]。同時還要配備自動化飲水喂料系統、通風設備、清糞設備、環境監控設備。
2優選品種并確定飼養方式
引種方面首先要確保種雞場具備相關資質,在選擇雛雞時要觀察羽毛的光澤度、走動是否靈活、臍帶位置的愈合情況,雛雞的標準體重應在70g左右,同時沒有染病歷史。在引種前還要開展疫病的檢測工作,特別是重大傳染性疾病如大腸埃希菌、沙門氏菌等,檢測結果為陰性才能進行引種,一旦引人帶病雛雞將對日后的養殖工作帶來極大影響。
肉雞飼養方式的選擇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目前常用飼養方式包括以下幾種:其一,放養。一般在山坡上、果園內搭建雞棚,讓其自由活動并覓食,采用這種飼養方式的肉雞肉質緊實,市場前景較好,但需要控制好放養的時間和密度,同時做好放養區域的環境管理;其二,網上平養。指將肉雞飼養在離地面一定高度的網架上,網眼大小一般控制在 1.25cm×1.25 cm左右,確保雞爪不能進入但糞便能夠落下,這種方式避免肉雞直接接觸糞便,有效降低了疾病的發病概率,但成本相對較高;其三,籠養。籠養的優勢在于肉雞的活動空間較少,活動量小則能量消耗慢,同時也防止肉雞爭搶食物。籠養需要控制好分籠的時間和方法,避免雞群應激反應。
3飼料及飲水的供應
要想保證肉雞的營養吸收與生存條件,可以結合實際進行飼料及飲水供應,具體措施如下:首先在飼料供應上,參考肉雞日齡與生長周期科學挑選所需飼料,通常將高蛋白能量飼料作為首選,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養殖人員控制高蛋白能量飼料的用法用量,以免腹水癥的發生。要想在快速增重的基礎上降低肉雞生病率,養殖人員可將養殖過程分為前期、中期及后期三個階段,在前期階段中,將粗蛋白含量控制為 22% ,循序漸進地增加飼料配比,建議每天分8次投喂肉雞飼料;在中期階段時可將粗蛋白含量設定為 20% ,選用每天分6次進行加料的投喂方式最為合適;在后期階段中,應該將粗蛋白含量控制為 18% ,隨著肉雞生長速度加快,每天分4次加料即可。除此以外,還要將顆粒料控制在直徑為 2.5mm 左右的范圍內,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合理調整肉雞運動量。
其次在飲水過程中,需要在進雛前3~5d內完成飲水線打開任務,同時對飲水線的高度及水壓強度加以把控,在肉雞飲水時投入少量蔗糖于飲用水內,隨后根據氣候調整飲水溫度,以夏季為例,可將飲水溫度與舍溫保持一致。期間將飼料與飲用水二者的比值嚴格控制為1:1.7,在雛雞達到5周齡后適當增加飲水量并且做好飲用水檢測工作,若發現大腸埃希菌超標且數值大于230個/L,需要及時進行清潔消毒,防止肉雞腸道受損[3]。
4溫濕度及通風光照的管控
在飼養過程中,既要保證生長環境的溫濕度,還應該做好通風光照作業。
首先進行溫濕度管控。為了保證肉雞的健康生長,可以根據肉雞日齡調整雞舍內溫濕度,同時引入全自動環境控制系統,實時監測雞舍溫濕度及空氣質量,如1日齡雛雞的最佳適宜溫度是 33.5°C ;1周齡雛雞的最適溫度為 30% 隨后按照每周減少2.5℃的方式把控雞舍溫度;5周齡肉雞的合適穩定為 19.5‰ ,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每日雞舍溫差不宜超過1 C 。從濕度情況來看,1周齡內雛雞的最佳適宜濕度處于 60%~65% ,后期可將濕度控制在 50%~70%oering
其次做好通風光照作業。在通風過程中,養殖人員需要根據季節變化調整通風光照的時長,將通風量控制在0.5~0.6cfm/kg ,同時組織人員落實雞舍污染物及污染氣體排放工作,通常氧氣質量標準不低于 19.6% 、二氧化碳質量標準小于 0.3% 、粉塵不超過 3.4mg/m3[4] 。在光照過程中,需要對長時連續光照及短時黑暗進行搭配使用,以保證肉雞的增重效果,期間還應該保證光照分布的均勻度,在滿足肉雞生長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減少電力資源的支出。
5接種疫苗及用藥保健
受肉雞養殖密度、疫病流行等因素影響,在肉雞飼養過程中需要格外重視接種疫苗及用藥保健工作,具體實施流程如下:
首先科學接種疫苗。現代肉雞養殖的密度較大,一旦發現患有疾病的肉雞出現于雞群中,若不及時進行隔離處理很可能擴大疾病范圍,增加肉雞死亡率,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接種免疫便顯得格外重要,應根據肉雞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疫苗類型,如1日齡雛雞適合以皮下注射方式完成馬立克氏疫苗接種任務;對4日齡肉雞接種腎傳弱毒苗最為合適;對7日齡肉雞接種新城疫IV系苗并以滴鼻的方式吸入支氣管二聯苗;將新城疫置于飲用水中,隨后對8日齡肉雞進行投喂;10日齡肉雞需要在注射
新城疫油佐劑滅活苗基礎上,以滴鼻的方式吸入免疫新城疫IV系苗;17日齡時也需接種法氏囊,可將飲水免疫法作為首選;20~25日齡以皮下注射方式接種0.5mL的禽霍亂油乳苗等。使用疫苗時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保證注射方法準確度還要提高疫苗使用效果,防止肉雞疾病的發生[5]。
其次進行用藥保健。在用藥保健過程中,需要根據肉雞階段合理選擇用藥保健方法,如在雛雞開食前飲用含有高錳酸鉀成分的水;運輸雛雞前飲用電解多維水;1~2周齡雛雞飲用恩諾沙星成分的藥物水;3~7周齡肉雞飲用含有復方敵菌凈成分的藥物水或將其混于飼料中;對成年雞進行2次/月的投藥作業,投放的藥物包括多西環素或者黃石多糖等,尤其在溫差較大等情況下,需要高度重視用藥保健工作,防止成年雞出現禽霍亂的情況。
6規范使用添加劑
在養殖過程中,為了使肉雞能夠快速增重,需要使用到各種添加劑,要確保添加劑使用的規范性,常見添加劑包括以下幾類:其一,酶制劑。包括蛋白酶、淀粉酶等,能夠提高肉雞對飼料的消化能力,酶制劑需要存放在陰涼通風位置,避免溫度過高破壞酶活性,存放酶制劑的容器需要及時更換,防止細菌污染。其二,雙歧桿菌、乳酸菌。能夠調節腸道菌群,提高肉雞免疫力,同樣需要避免高溫,同時要注意不能與抗生素同時服用。其三,除霉劑。除霉劑能夠去除飼料、環境中的霉菌,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提高肉雞的成活率,一般將其添加至飼料中進行充分攪拌,確保除霉劑作用的發揮。
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肉雞飼養管理是一項系統、專業、復雜的工作,在具體落實肉雞飼養管理工作的過程當中,需要全面把握好很多方面以及很多環節的技術要點,包括場址選擇及雞舍布局、優選品種并確定飼養方式、飼料及飲水供應、溫濕度及通風光照管控、接種疫苗及用藥保健、添加劑規范使用等,通過執行好上述飼養管理技術要點,采取科學規范的飼養管理方式,嚴格控制好各項影響因素,有助于促進肉雞養殖效益以及畜牧經濟發展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經超杰.籠養肉雞飼養管理技術的推廣應用[J].畜牧業環境,2024,(13):140-141.
[2]徐欣磊,包強,齊尚宗,等.我國白羽肉雞飼養管理技術的推廣及應用研究[J].廣東飼料,2023,32(03):17-20.
[3]顧愛民,耿興國.規模化肉雞養殖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11):63-64.
[4]黃標敏.提高優質肉雞飼養生產性能集成技術應用與推廣[J].當代畜牧,2022,(10):1-2.
[5]牟曉陽.淺淡優質肉雞飼養和管理技術[J].山東畜牧獸醫,2021,42(04) :15-16.
收稿時間:2025-04-21
作者簡介:鄒睿(1976—),男,仡佬族,本科,中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禽品種改良、牧草種植與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畜產品檢驗、獸藥飼料監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