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檔案的保管條件至關重要。檔案庫房是用于存放和保管檔案的場所,庫房軟硬件建設必須滿足預防災害、消除隱患、保障檔案實體安全的目標。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逐漸得以推廣,在檔案庫房建設中也得到了深入應用,使得檔案實體安全管控朝著綜合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不斷發展[1。其中,庫房安全管理系統是檔案庫房建設的熱點內容,需要在庫房建設方案中統籌考慮和安排。
一、檔案館庫房安全管理相關規定
為實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檔案保存原則,國家檔案局先后出臺相關業務規范,提出“六防\"“八防”“十防”要求。其中,“六防”指防高溫、防火、防潮、防塵、防鼠、防蟲;“八防”指防水、防火、防潮、防霉、防蟲、防光、防塵和防盜;“十防”指防高溫、防潮濕、防盜、防火、防霉、防光、防塵、防蟲、防氧化、防意外損壞。可以看出,國家檔案局對檔案安全存放條件的要求日益全面,覆蓋了更多可能損壞檔案實體安全的環節。
在國家檔案局對庫房建設“十防”要求的大背景下,如何切實完善檔案保管條件,是一個重要和迫切的課題。館庫安全管理系統是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分支,利用物聯網傳感技術(如溫濕度監控、消防聯動、安防感知)和多子系統集成,實現物理環境風險防控,構建“監測一預警一處置”閉環管理,將檔案實體從被動保管轉化為主動防護,成為檔案庫房安全建設的可靠技術保障。
二、檔案館庫房安全管理現狀
為有針對性地解決檔案館庫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們對廣東省高校檔案館及廣州市國家檔案館等綜合館進行了走訪、現場觀摩和會議調研。調研顯示,部分檔案館庫房建設情況較好,如深圳大學檔案館在建設之初,就規劃建設現代化的檔案安防設施;廣州市國家檔案館對檔案庫房進行改造,建立起集中可視化的庫房安全管控系統。但同時,很多檔案館庫房安全達標率不高。有些檔案館僅僅購置空調、溫濕度計、除濕機、消毒柜、氣體消防、視頻監控等必要設施設備,但設備獨立使用,地址分散,沒有全面開展智能檔案庫房建設,不能有序聯動或集成管控,仍沿用手工管理和人工介人模式,工作人員采用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進行人工巡查,排查溫濕度,開關庫房空調、除濕機、空氣凈化器等,人工傾倒積水,放置防蟲防霉藥包,進行庫房消毒等。這不僅增加了人員的工作量,而且難以及時全面監控庫房安全狀態。
從國內檔案館庫房建設總體情況來看,部分檔案館在庫房安全建設方面已走在前列,如河北省檔案館等綜合館,通過溫濕度、空氣質量等傳感設備采集信息,控制恒溫恒濕、消毒凈化等自動化設備,通過視頻監控、紅外檢測、門禁管理等措施,實現檔案實體全方位安全管控。江蘇省電力公司檔案館早在2009年就采用檔案庫房智能化管理,包括實體檔案管理、檔案庫房安全監控、檔案庫房環境監測等多個方面。但總體來說,國內檔案館能保證庫房實現全面達標,建設安全管理系統的依然不多。
三、檔案館庫房安全管理系統建設思路
檔案館通過引人物聯網技術,對庫房內各類設備進行系統性、一體化管理,包括智能密集架、恒溫恒濕設備、空氣凈化消毒設備、視監控、紅外監測等,通過傳感器采集的環境影響因素數據,設置一定邏輯聯動控制相關設備,實現環境安全智能調節[3],并可遠程監測庫房環境中的溫濕度等參數及接收各類報警信息,達到恒溫恒濕、空氣凈化、防火防盜等多種目的[4。具體包括以下功能:
中央控制系統。通過中央控制系統監控各功能數據,對庫房及功能房實時監控,能夠遠程處理異常信息。
庫房消毒滅菌。通過中央控制系統設定開啟消毒滅菌裝置,定時消殺病毒細菌。
溫濕度控制及空氣質量監測。溫濕度控制、空氣質量檢測是智能庫房建設的重要內容,借助傳感器記錄、分析庫房溫濕度狀況,通過溫濕度控制模塊調控溫度、濕度,通過通風控制更換新風。
漏水檢測。雨季雨量大會造成窗戶滲漏,空調冷凝水容易滴漏,可以在窗戶周邊、空調冷凝水管道下方及庫房墻根等關鍵區域布設漏水感應線,實時捕捉滲漏信號并精準定位漏水點,報送警告信息至平臺終端。
自動消防系統。通過煙感、溫度探測器等設備,觸發聲光報警,同時自動進行滅火防災。
防盜監控。在庫房區所有通道及出入口部署高清攝像頭,實時捕捉人員進出動態,確保監控無死角,監控畫面同步傳輸至中央控制室大屏,支持多畫面切換與聚焦顯示,便于安保人員即時掌握現場情況。采用專用存儲設備完整保留監控錄像,滿足長期存檔需求,為安全事件追溯提供依據[5]。
四、檔案館安全管理系統建設實踐
檔案館借力國際校區建設契機,系統規劃檔案庫房建設,建成一體化庫房環境安全保障體系。學校檔案館環境安全管理系統以檔案安全保護為目標,遵照國家檔案局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借助自動化、物聯網、云計算、云存儲等前沿技術,以檔案庫房環境基本要素為基礎,將智能溫濕度檢控系統、甲醛檢控系統、二氧化碳監控系統、智能消毒系統、漏水檢測系統、消防檢測系統、紅外監控報警系統等子系統高度集成,形成自動感應與處理、互聯互動的一體化管控平臺,達成自我采集、自我分析、自我控制的保護效果。
(一)系統建設層級設置
系統管理操作層:系統管理操作層是指智能化系統采集、存儲館內庫房設備的運行數據,并對運行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展示和發布的系統。采集并儲存的數據可為用戶提供系統訪問接人,通過訪問數據庫把相關數據讀取、整合并以適合用戶需求的方式展現,用戶可以通過訪問服務器發布的網頁,查看檔案館各項環境監測數據統計報表信息。
網絡通訊層:網絡通訊層指完成系統通訊所涉及的底層通訊鏈路、通訊轉換設備以及頂層通訊鏈路等的總稱。這一層主要用于采集監測各設備的運行數據,完整轉發給上一級數據服務器。網絡通訊層與設備及監控設備直接通信,對設備的實時數據進行適當處理,它是上層數據采集及末端設備的中間層,通過物聯網信道,監控設備實時采集的數據成為上層需要的數據。同時,網絡通訊層在對設備數據采集過程中,對多種設備進行多協議轉換,使其統一化,以方便數據采集程序對數據的訪問。
現場控制層:現場控制層是指直接作用于現場設備并具備檢測溫度、濕度、水溫、壓力等運行數據的監測設備,如風柜智能控制箱、風機盤管智能控制器、新風控制箱及恒溫恒濕控制箱等。
(二)庫房安全管理系統功能
庫房安全管理系統滿足溫濕度調控、漏水監測、消防報警、安全防范等系統集成管理,一體化物聯網手段關聯獨立設備群體,實現智能化監測和管理庫房環境,解決傳統檔案庫房精密空調、除濕機、紅外監控等設備管理分散現狀,實現對檔案庫房綜合全面的安全防護管理,構建物聯網技術在檔案庫房建設應用的新模式,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檔案安全防范體系,保障新形勢下檔案館安全保管條件,滿足國家檔案局關于檔案安全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
庫房安全管理系統合理組合空調、除濕器和空氣凈化器等設備,通過檢測溫濕度等信息,在計算機終端顯示并自動進行監控調節。工作人員事先設定溫濕度值區間,系統自動采集溫濕度數據,當溫度偏離合理區間范圍,則自我調節恢復,使庫房始終處于恒溫恒濕的保管條件,并且集中排放除濕器產生的廢水,避免人力傾倒廢水的繁重勞動。消殺控制系統由工作人員定時或自動開啟,對檔案進行臭氧滅菌,進行空氣凈化,實現檔案實體防蟲、防鼠、防霉,保障檔案實體安全和工作人員身體健康安全。
檔案館整體布局中的功能區域實現舒適性空調末端控制,通過系統遠程監控末端設備實時運行狀態及關鍵參數,設置自動運行時間、關鍵運行指標參數,提醒并記錄設備故障,并可設置操控權限。
該系統實現數據信息集成并可視化,整合庫房安全相關信息,如庫房空調設備運行及故障信息、庫房環境實時干球溫度及歷史數據、庫房環境實時相對濕度及歷史數據、庫房環境二氧化碳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氣體濃度、庫房環境涉水風險信息、庫房異常人員侵入信息、庫房用電參數異常信息。其中,電路安全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測庫房內各相電路,包括電器溫度、電壓、電流、電量等工況,實現異常聲光報警、手機報警,確保庫房電氣環境安全。同時,支持瀏覽器網頁遠程管理,可異地接入并操控管理系統。
監控計算機設置在本地服務大廳,現場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庫房環境數據管理,大幅提高了高庫房環境數據的穩定性和實時性,數據刷新周期根據實際網絡情況進行設定,數據刷新速度不受外部網絡通信質量影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數據高速同步。
系統設置多級權限,系統超級管理員可對用戶組進行角色授權,允許設置用戶組內的管理員負責管理組內用戶,組內管理員可新增、刪除用戶和重置用戶密碼,為不同級別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功能界面,滿足個性化需求,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防止越權操作。
系統提供日志功能,對用戶的各項操作進行記錄,主要包括訪問記錄(IP、用戶名、登陸時間、退出時間)、操作記錄(確認告警、修復數據等)、查詢數據記錄、用戶信息修改記錄、人工錄入記錄、界面組態操作記錄、數據修改記錄等。通過日志系統,用戶可方便地進行系統維護,出現異常情況時可快速追溯根源。
參考文獻:
[1]吳耀儉.淺談以信息化為基礎實施智能化檔案庫房建設[].機電兵船檔案,2019(6):69-70.
[2]朱進,陳莉,吳建周,等.檔案庫房一體化管控系統建設實踐[].中國檔案,2019(5):64-65.
[3]王鳳榮.智能型檔案館庫房建設需求Ⅲ.黑龍江檔案,2019(1):96.
[4]張倩男.物聯網技術在檔案庫房智能化建設中的應用研究[].蘭臺世界,2024(6):101-104.
[5]孫金鈺.智能檔案庫房建設對策探討Ⅲ.機電兵船檔案,2023(6):97-99.
[6]尚宏雁,耿樹偉.檔案庫房一體化智能管理探索與實踐[].中國檔案,2016(11):64-65.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校檔案工作協會2024年科研項目“檔案館環境安全管理系統建設實踐與探索”(項目編號:AAGCU2024-B11)
作者單位: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