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31.4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1085(2025)07-0121-03
隨著我國畜牧養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與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雞肉、蛋等產品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了適應養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趨勢,滿足多元化消費市場需求,科學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通過引入環境精準控制、飼料配方優化、疫病綜合防控等先進技術手段,不僅能顯著提升肉雞生長速度、降低死亡率,還可改善雞肉品質,有助于構建可持續養殖模式,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友好發展,在保障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1]。因此探討肉雞養殖技術對生產性能的影響,對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環境控制技術
1.1溫度調控
溫度是影響肉雞生長速率與健康狀態的關鍵環境因子。在不同的生長階段,肉雞對溫度的需求各不相同。雛雞需要較高的溫度來確保其能夠維持正常體溫,通常首周控制在32~35℃,隨后每周遞減
;成雞雖對低溫適應性較強,但溫度過低會導致采食量增加,以產生更多熱量來維持體溫,不僅提高飼料成本,還會影響生長速度。現代養殖通過自動化溫控系統實現雞舍溫度的精準調節,有效降低因溫度不適引發的應激反應,提升飼料轉化效率,保障肉雞健康快速生長。
1.2光照管理
光照不僅是生物鐘的重要調節因子,還直接影響肉雞的行為模式和生理機能。適當的光照能刺激食欲,促進采食與飲水行為,對體重增長產生正向作用。同時,光照還參與生殖激素水平的調節,維護雞群整體健康狀。一般而言,育雛期采用較長的光照時間(如每天 16~24h ),隨著日齡的增長逐步過渡至自然光照周期;在光照強度方面,首周建議保持在 20~30lx ,隨后降低至10~20lx ,既能激發肉雞活躍行為,又可避免強光應激。總之,科學的光照方案設計可顯著提高日增重,改善雞肉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2]。
1.3 濕度與通風
適宜的濕度環境與高效通風系統是維持雞舍空氣質量的必要條件。濕度過高易促進病原微生物繁殖,增加呼吸道疾病風險;濕度過低則會導致羽毛干燥、皮膚皸裂等問題,因此需將相對濕度控制在 50%~70% 的理想區間。高效通風系統通過引入新鮮空氣、排出氨氣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不僅能調控舍內濕度與溫度,還可顯著改善空氣質量,為肉雞營造健康生長環境。
2飼養管理技術
2.1飼料營養水平
飼料營養水平是決定肉雞生長速度與產品品質的核心要素。不同生長階段的肉雞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存在顯著差異,為了創造最大化生產效益,必須基于肉雞生長規律實現營養供給的精準調控。雛雞期需要高比例蛋白質支持組織器官發育,育成期則逐漸側重能量供給以促進肌肉與脂肪沉積。對于種雞而言,營養管理需兼顧自身健康與生殖性能,通過動態監測體重變化、采食行為等指標,結合遺傳背景與生產目標制定個性化飼喂方案,實現營養攝入量與需求糧的精準匹配。這種基于數據驅動的營養供需平衡管理,不僅能保障種雞后代品質,還可通過持續對比實際消耗與理論需求的差異,優化飼料配方與養殖技術,推動產業向精準化、高效化方向發展。總之,科學調配飼料中蛋白質、能量、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比例,既能滿足各階段特殊營養需求,又可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通過精準計算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微量元素含量,可有效預防營養失衡引發的健康問題,全面提升生產性能[3]。
2.2飼養管理
科學的飼養管理是實現高效養殖的基礎。在現代肉雞養殖中,自動化飼喂設備的應用實現了定時定量精準投喂,避免了傳統手工飼喂的不均勻問題;結合日齡、體重及健康狀態動態調整飼喂計劃,可進一步優化生長曲線。飼料質量管控貫穿原料采購、加工全流程,需確保飼料無霉變、無污染,營養成分均衡;同時強化衛生管理,維護腸道微生物平衡,降低消化道疾病發生率,為肉雞生長提供健康保障[4]。
3疾病防治技術
3.1衛生管理與疫苗接種
在肉雞養殖中,良好的衛生管理和有效的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保障雞群健康的關鍵措施。定期清潔飲水器和飼喂器可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滋生,保障肉雞攝入清潔水源與飼料,降低腸胃疾病風險,提升生長效率;疫苗接種作為主動免疫手段,通過針對區域流行病原制定特異性免疫策略,可增強個體抵抗力,降低群體發病概率。免疫程序需根據肉雞生長階段與免疫狀態科學設計,選擇最佳接種時機,在保障免疫效果的同時減少應激反應。此外,新型疫苗研發與應用為疫病防控提供了技術升級路徑,通過抗原設計優化、佐劑技術創新,新型疫苗在免疫效力、保護周期及安全性方面較傳統疫苗顯著提升,多聯多價疫苗的應用可進一步降低發病率,提升雞群健康水平與生產性能[5-6]。
3.2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面對復雜疫病挑戰,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構建完善的疾病監測體系是實現早期預警的基礎。通過實時監控雞舍環境參數(如溫度、濕度)、肉雞行為模式及臨床癥狀,結合自動化傳感器與數據分析平臺,可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對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離診斷措施,確診后實施針對性治療,包括藥物干預與飼養條件調整,同時輔以營養補充與環境改善等輔助手段。快速有效的處置措施可最大限度減少疾病損失,維護雞群生產穩定性[7-8]。此外,針對新城疫、禽流感等主要疫病,防控措施涵蓋生物安全、免疫程序、應急管理等多個維度:嚴格執行人員車輛消毒、控制飼養密度、規范病死雞無害化處理等措施,構建多層防護屏障。
4結語
科學的養殖技術對提升肉雞生產性能具有顯著效果,為肉雞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環境控制技術在不同氣候區域及養殖規模下的應用效果,結合智能化技術提升環境調控的精準度與效率。跨學科融合(如環境科學、動物營養學、獸醫學與信息技術的交叉應用)將為肉雞產業創新發展開辟更廣闊空間。
參考文獻:
[1]陳曉莉.肉雞飼料營養管理技術[J].畜牧獸醫,2022,43(11):29-30+32.
[2]顧愛民,耿興國.規模化肉雞養殖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22,43(11):63-64.
[3]左長青.肉雞養殖關鍵技術[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8):49.
[4]談開芬.肉雞的養殖技術和日常管理要點[J].吉林畜牧獸醫,2020,41(5):120+122.
[5]羅偉.當前肉雞養殖面臨的困境[J].家禽科學,2023(9):38-39+47.
[6]陳合強.肉雞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二)[J].家禽科學,2021(3):30-34.
[7]陳合強.肉雞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一)[J].家禽科學,2021(2):23-24.
[8]付永剛.肉雞養殖過程中常見疾病預防措施[J].中獸醫學雜志,2024(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