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的長河中遨游五十載,我從美術起步,踏入攝影的世界,以鏡頭定格世間萬象。退休后,重拾年少時對剪紙藝術的熱愛,將攝影與剪紙融合創新。這兩種藝術形式看似截然不同,卻在我的藝術實踐與思考中,展現出奇妙的關聯與碰撞,共同編織出獨特的藝術圖景。
攝影是一門與時間賽跑的藝術,它以光為筆,以影為墨,將轉瞬即逝的瞬間凝固成永恒。作為一名有著五十年攝影經歷的攝影人,我深刻體會到攝影藝術的獨特魅力。
從實踐角度來看,攝影的即時性是其顯著特點。無論是非洲大草原上斑馬奔騰的矯健身姿,還是南極企鵝憨態可掬的模樣,又或是城市里熙熙攘攘的人間煙火、鄉村中靜謐優美的自然風光,都能通過相機快門的瞬間開合被記錄下來。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是對當下場景的精準捕捉,畫面中的光線、色彩、構圖在那一刻被固定,成為不可復制的影像。例如在拍攝非洲草原上奔跑的斑馬時,我需要時刻觀察馬群的動態,等待最佳的光線角度和馬匹的姿態,當路遇兩匹斑馬相互交流的那一刻,迅速按下快門,才能得到那充滿動感與溫情的畫面。
在理論層面,攝影藝術強調構圖的美學原則、光線的運用技巧以及色彩的搭配和諧。構圖上,通過三分法、對稱式、引導線等方式組織畫面元素,營造出不同的視覺感受和主題氛圍。光線則是攝影的靈魂,順光、逆光、側光等不同光線方向和強度,能賦予拍攝對象截然不同的質感和情緒。就像拍攝南極的企鵝,利用逆光拍攝,勾勒出企鵝優美的輪廓,讓冰雪世界的純凈與企鵝的可愛完美融合。色彩方面,通過對色調的選擇和搭配,傳遞出特定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我曾在多家媒體擔任過攝影記者,深知新聞攝影還承載著記錄現實、傳遞信息的社會責任。在工作中,我用鏡頭記錄下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風貌,讓影像成為歷史的見證。
剪紙:指尖上的藝術創作
剪紙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民間藝術的瑰寶,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以紙張為載體,通過剪刀的雕琢,創造出豐富多樣的藝術形象。
在實踐過程中,剪紙需要創作者具備精湛的技藝和極大的耐心。一張普通的宣紙,在剪刀的游走下,逐漸展現出花鳥魚蟲、人物故事等圖案。每一根線條的刻畫,每一個鏤空的處理,都需要創作者全神貫注,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而且,剪紙創作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從構思圖案,繪制草圖,到最終完成作品,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月的時間。這也是我年輕時雖熱愛剪紙,卻因工作和家務繁忙而難以深入創作的原因。
從理論角度剖析,剪紙藝術有著獨特的造型規律和美學特征。它注重線條的運用,以線造型是剪紙的主要表現手法,線條的粗細、曲直、疏密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韻味。同時,剪紙強調畫面的裝飾性和平面性,通過對稱、重復、夸張等藝術手法,營造出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視覺效果。
剪紙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反映了民間的生活習俗、審美觀念和精神信仰,是人們表達情感、傳遞祝福的重要方式。每一幅剪紙作品都像是一個故事,訴說著創作者的心境和對生活的美好期許。
攝影與剪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退休后,當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重新投入到剪紙藝術中時,我希望能突破傳統剪紙的局限,探索新的創作方向。于是,我想到將自己擅長的攝影與剪紙相結合。
我以自己拍攝的照片為藍本,進行剪紙創作。首先對照片進行篩選和分析,提取出最具表現力和特色的元素,然后根據剪紙的特點對這些元素進行重新設計和構圖。在制作過程中,借鑒攝影中的光影效果,通過不同的鏤空和線條疏密來模擬照片中的明暗對比。比如在創作以南極企鵝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時,參考拍攝的企鵝照片,用精細的線條表現企鵝的可愛,大面積的鏤空來呈現雪花的潔白,從而在剪紙作品中營造出與照片不一樣的視覺效果和氛圍。
在理論層面,這種融合打破了傳統藝術形式的界限,拓展了剪紙藝術的表現空間。攝影為剪紙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新穎的視角,使剪紙作品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題材和造型;而剪紙則賦予攝影作品新的藝術形態,將平面的照片轉化為富有層次感的剪紙藝術。這種創新符合藝術發展的規律,藝術貴在創新,只有不斷突破和融合,才能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這些融合攝影與剪紙的作品,得到了朋友和專家的肯定。他們認為這些作品既有攝影的真實感和瞬間魅力,又有剪紙的獨特藝術韻味,是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大膽創新和有益探索。無論是展現非洲草原的雄渾壯闊,還是描繪家鄉的風土人情,這些作品都以獨特的方式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
五十年來,攝影與剪紙在我的藝術人生中先后綻放光彩,最終在創新的道路上交匯融合。它們一個捕捉瞬間,一個雕琢永恒;一個以光影繪形,一個以剪刀傳情。通過將兩者結合,我不僅實現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也希望能為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讓更多人看到藝術創新的無限可能。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我將繼續探索,在光影與紙韻的世界中,尋找更多的靈感與驚喜。
(編輯/張媛媛設計/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