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05;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500(2025)06-0158-03
DOI: 10.3969/j.issn.1008-9500.2025.06.046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Carbon
LIMin
(General Institute of Hydropower Planning and Design,Beijing 1Oo12o,China)
Abstract: Inorderto explore the colaborative development path betwee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under thedualcarbon target,analyzethecurrntcontradictionbetweenresourcedevelopment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alysissuggests thatinsuffcientpolicycoordination,lagginggreentechnologyinnovation,weakenvirotal awarenessamong enterprises,andinefectiveregulatoryenforcementhaveledtoadisconnectbetweenresource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refore,it isrecommended toadopt measuressuch as establishing apolicydynamic evaluation system,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green technologyresearch anddevelopment,enhanc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warenessandincreasingpunishmentforillgalactivities,inorder topromotetheorganicunityof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lp achieve the dual carbon goals.
Keywords:dual carbon; resourc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嚴重,推動低碳經濟發展成為各國政府的共同目標。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雙碳目標,力求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突破。資源開發作為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與原材料,另一方面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嚴峻挑戰。因此,如何在雙碳目標框架下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針對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政策建議和實踐路徑。
1雙碳視域下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意義
1.1穩固生態環境安全根基
雙碳視域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對穩固生態環境安全根基意義深遠。一方面,合理規劃資源開發能夠避免過度開采而造成生態破壞。例如,在森林資源管理中,遵循可持續原則進行適度采伐,同時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可顯著提升森林碳匯能力,增強生態系統對二氧化碳的吸納與固定作用,助力維持大氣碳平衡。另一方面,規范資源開發過程并注重生態修復與保護,能有效遏制生態退化,保障生物多樣性,使得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得以完整維系[1]。
1.2賦能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雙碳目標驅動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為傳統產業綠色轉型注人了強大動力。以太陽能、風能為例,其規模化開發能夠促使能源結構優化,降低傳統火電依賴,減少碳排放。在制造業領域,采用綠色環保材料、清潔生產工藝,既能減少生產環節的資源消耗,又能降低廢棄物排放,實現從原料到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化,提升產業附加值與競爭力[2]。同時,將循環經濟模式融入產業流程,如鋼鐵產業構建廢渣、余熱回收利用體系,能夠促使資源在產業內部及產業間高效循環,激活傳統產業發展新動能,完成高碳向低碳甚至零碳的轉型,重塑產業發展格局。
1.3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合理的資源開發與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能夠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第一,環境質量改善能夠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減少空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所帶來的負面健康影響。推動綠色技術和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能夠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第二,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將推動綠色產業的興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進一步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與民生改善。
2雙碳視域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政策協調度有待提高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政策的協同性有待提高。一方面,政府著眼于宏觀雙碳戰略布局,制定了長期資源管控與生態保護規劃,但對不同類型的資源開發沒有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或者管理辦法太籠統,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資源開發建設項目落實過程中,因經濟增長壓力、目標完成要求等因素,部分地區資源開發過快,可持續性不強,配套環保措施實施難度增加。例如,在能源開發領域,我國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可部分地方為保稅收、穩就業,對部分污染型行業監管不嚴,忽視生態修復責任,區域生態承載壓力增大[3。另一方面,部門間在政策執行上缺乏有效統籌。資源管理部門側重于資源開采量、利用率提升,環保部門聚焦污染防控、生態修復,兩者在項目標準設定和管理辦法制定環節缺乏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使得政策合力難以凝聚,阻礙了雙碳進程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步伐。
2.2 綠色技術創新不足
綠色技術短板也是制約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的關鍵瓶頸。從研發投入視角審視,無論是政府科研經費分配,還是企業自主研發資金流向,相較于傳統產業升級、消費端技術革新,面向資源開發前端的綠色技術研發長期處于“資金少、項目冷”的窘境。以礦業開采為例,多數礦山企業仍沿用傳統爆破、粗放選礦工藝,對低品位礦綜合利用、深部礦綠色開采技術研發望而卻步,造成大量伴生礦遺棄浪費,礦石回采率也遠低于國際先進水平,加劇資源稀缺性。同時,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銜接性不強。高校、科研院所的前沿綠色技術成果因缺乏中試平臺、產業化對接渠道,大多停留在實驗室論文階段,難以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而企業一線技術難題又難以及時反饋至科研端,使得資源開發深陷高耗能、低效率困境。
2.3環境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在雙碳背景下,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已成為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突出瓶頸。一方面,部分礦山開采業過于關注資源開采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對礦山生態環境修復以及如何減少碳排放、促進碳中和方面關注較少,一定程度上減弱了礦山生態系統固碳增匯能力。以高耗能產業為主導的企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能源轉型的緊迫性認識不足,不愿意主動投入資金和技術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在資源開發過程中,部分企業常常優先考慮降低成本而忽視環境保護措施的投入,產生大量污染物,且未能采取有效的治理手段。
2.4環境監管執行不力
首先,環境監管法律體系不完善,盡管已經出臺一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但在一些領域仍存在空白和模糊地帶,導致監管執法缺乏明確依據。其次,現有法律法規之間的協調性不足,存在沖突和重疊的情況,使得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面臨困惑,影響了監管效果。環境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如環保、水利、國土、農業、林草等,這種多頭管理的模式容易造成職責不清,可能相互推卸責任,難以形成有效的協同治理合力。最后,環境監管的技術手段和能力相對薄弱。一些地區的環境監測點位覆蓋不足,無法及時掌握環境污染的動態變化。環境監管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也有待提高,部分監管人員缺乏系統的環保知識和執法經驗,難以應對日益復雜的環境監管任務。環境監管的執法力度不足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存在對違法企業處罰過輕、執法不嚴的情況,導致違法成本低,無法對污染企業形成有效的威懾。
3雙碳視域下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同發展的對策
3.1順應雙碳發展時代需求,建立政策動態評估體系
為了順應雙碳發展時代的需求,政府應著力推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政策的高度協調與統一,確保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相關政策能夠相互支持、互為補充。首先,在頂層設計層面,應組建跨部門、跨領域的雙碳政策研究專班,吸納經濟、生態、能源等多學科專家,深入剖析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與生態現狀,制定兼具針對性與前瞻性的總體規劃,確保政策從源頭貼合雙碳發展軌跡。其次,要強化央地聯動機制,將雙碳指標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核心范疇,促使地方政府在資源開發規劃、生態保護行動上與中央同向發力。最后,建立政策動態評估體系,依據雙碳進程中的新問題,及時優化資源開發與環保政策細節,保障政策連貫性與實效性,為協同發展筑牢制度根基。
3.2加大綠色技術研發投入,保障資源開發綠色環保
為推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政府應加大對綠色技術研發的投入,特別是在資源開發領域的綠色技術應用研究。第一,政府應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大對綠色技術的研發投入,促進低碳、節能、環保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政府應當重點支持那些能夠提高資源開發效率,同時降低環境影響的技術,如資源回收利用技術、綠色礦產開發技術等[4。第二,政府應加強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推廣,建立綠色技術與產業之間的對接機制,鼓勵綠色技術在各個資源開發領域的應用。通過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促進綠色技術的快速推廣和普及,提高資源開發的綠色環保水平。
3.3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推動企業履行環保職責
為推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政府應通過多種途徑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促進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積極履行環保職責。一方面,政府應通過政策引導,要求企業將環境保護納入企業戰略決策中,明確環保目標,并加強環保目標的考核與評估。企業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短期的經濟收益,還應關注長期的環境影響,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另一方面,政府應加大環保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確保企業遵守環境保護的各項規定,并通過獎懲機制鼓勵企業積極采取綠色技術。企業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環保項目的實施。
3.4擴大環保執法覆蓋面,加大違法懲治力度
為了確保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政府必須擴大環保執法的覆蓋面,并加大違法懲治力度。首先,運用智能監測技術加強執法監控網,在重點資源開發區域、生態敏感區部署衛星物聯網傳感器、低空無人機巡航編隊,結合地面高清攝像頭,實現天地空一體化、 24h 不間斷監測,實時采集環境數據與異常開發活動影像[5。其次,完善執法隊伍培訓體系,引入環境科學、資源管理等跨學科課程,定期組織實戰演練,提升執法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應急處置能力,確保面對復雜環境違法行為能精準定性、依法處置。最后,政府應嚴格執行環保違法處罰制度,對于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企業和個人,依法追責并加大處罰力度,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效果。通過設置較高的違法成本,可以有效促使企業自覺遵守環保法規,避免破壞環境的行為。
4結論
雙碳視域下,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同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但同時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政府制定更加協調的政策,還需要通過加強環保執法,確保政策落實和監管到位。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政策優化持續推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有望逐步得到化解,二者的協調發展將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堅實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王彥舉,張圣霞.雙碳背景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綠色發展分析[J].中國金屬通報,2023(9):219-221.
2 季靜.對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關系的重新認識[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2(7):145-147.
3 趙玉棟,夏曉慶,李北康.“雙碳”戰略下我國關停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與政策法規研究[J]煤炭工程,2024(10):130-138.
4王亮,王勇.從生態環境修復角度淺析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關系[J].綠色礦冶,2023(6):68-73.
5滕躍.新時代我國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處理[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1(3):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