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溫州與民營經濟發展同成長、共進步,民營經濟是溫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企業則是溫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以及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論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有關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依法履行人大法定職責,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積極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溫州沖刺“雙萬”城市、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溫州新篇章貢獻智慧和力量。
溫州正努力成為一座創新涌動、創意充盈、創造不息、創富共贏的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溫州新篇章。
立法引領,持續優化發展環境
2024年12月1日,全國首部以“商業秘密”命名的地方性法規一—《溫州市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規定》正式實施。這是溫州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出臺的第三部地方性法規。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溫州牢牢把握深入推進“兩個健康”集成改革、實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等有利契機,著眼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精心謀劃了一攬子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地方立法工作。
以全國首個用“兩個健康”命名的地方性法規《溫州市“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條例》為起點與核心,溫州先后出臺了《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和《溫州市企業商業秘密保護規定》,逐步構建起“ 1+ N”的民營經濟特色立法集群,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法治動能。
“立法引領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溫州的現實之需。”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張勝海說。當前,溫州民營企業占全市企業數量比重、民營經濟對GDP的貢獻率,均超過 90% 。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積極發揮立法在推進溫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鼓勵企業創新創業創造,進一步提振企業和企業家發展信心,大力營造理解、尊重、愛護、支持企業家的社會氛圍,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黨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作用就發揮到哪里。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確保地方立法更好助力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地方立法的“溫州招牌”,不僅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出臺青年發展促進條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促進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家政服務條例、物業管理條例、居家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全民健身促進條例、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楠溪江保護管理條例、泰順廊橋保護條例、永嘉昆曲保護條例、龍港市社區治理條例目前,溫州已累計制定地方性法規28部,修改2部,實現了地方性法規制度體系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基層治理四大領域的全覆蓋。
監督提效,有力破解發展難題
監督權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職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改革攻堅重點工作開展精準監督,是溫州市人大常委會近年來監督工作的主旋律。
近年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緊扣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聚焦民營經濟發展,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以全鏈條監督確保監督事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積極深化與相關監督的高效聯動,深入開展《溫州市“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促進條例》執法檢查,《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等中小微企業兩部條例的上下聯動監督工作,大力提升人大財經監督的剛性和效能。
——聚焦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持續跟進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建設科創平臺、試點數字人民幣推廣等工作,跟蹤監督綜合行政執法條例執法檢查、“大招商、招大商\"攻堅行動等審議意見落實,一體推進重大投資建設項目、國有資產管理、新增專項債券和隱形債務化解等監督。
——針對企業精準幫扶、要素制約化解等關鍵問題,靈活運用代表視察、專題審議、專題詢問等具體載體,不斷深化經濟發展關鍵環節監督,力爭從點上的突破助推“一號工程\"面上的順利實施,為“兩個健康\"先行區創建保駕護航。
溫州市人大常委會每年將1至2部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納入監督范疇,對科技、生態、糧食等領域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立法成果有效轉化為治理實效,做到“町住法”。創新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審查機制,對政府投資超3億元的建設項目進行嚴格審查,深化市級部門預算分項審查,不斷完善績效管理和預決算公開機制,實現“管好錢”。通過“編制審查 + 中期評估 + 年度審議”的方式,持續深化對“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監督,全過程參與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監督,推動規劃監督的規范化、常態化、程序化,做到\"把牢圖”。
同時,扎實推進人大監督與紀檢監察、審計、行業部門、社會監督貫通協調,將“四督聯動\"機制充分運用到具體的各項監督工作中來,切實發揮人大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代表履職,打造民主實踐樣本
一頭連著黨委政府,一頭連著人民群眾,人大代表是地方民主政治前行過程中重要的見證者和推動力量,也是為民代言、服務企業的重要渠道。
按照因地制宜、管用實用、就近就便原則,溫州構建起完善的聯絡站體系。全市現有12個縣級聯絡站、189個鄉鎮(街道)聯絡站以及524個聯絡點。
近年來,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深化落實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將全市1.25萬名五級人大代表全員編入代表聯絡站,以人大代表接待日、專題走訪等履職形式,推動人大代表在開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憲法法律宣傳、聽取收集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監督“一府一委兩院”等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真心實意幫助企業和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調研組赴企業開展實地調研。
2024年,溫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圍繞“助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第三極’\"等主題開展活動,收集意見建議9100多條,凝心聚力促進省委、市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堅持“帶著課題去、帶著問題去,帶著民意回、帶著建議回\"代表履職機制,組織代表走訪企業1603家,收集意見建議979條,切實當好優化營商環境的宣傳員、體驗員。
同時,溫州建有4個省級基層立法聯系點、60個市級基層立法聯系點。鹿城區“五馬議事坊”作為省級基層立法聯系點,統籌人大代表、專業人士、社區網格員等力量,組建了一支252人的立法調研信息員隊伍,對《溫州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開展立法調研和座談,以“站點 + 專業\"的融合模式,使立法工作更接地氣。
強化數字賦能,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建立了財經、生態等監督場景,打造基層單元“e系列”特色品牌,代表碼、代表活動碼的規范建設與推廣使用,使企業和群眾掃碼即可在線反映訴求、參與立法監督。“e系列”相關做法得到全國人大有關專委、省人大常委會領導批示肯定。
溫州市人大常委會還以聯絡站為主陣地,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開展“雙崗建功”等主題活動,探索建立市級領導干部進站和法官、檢察管進站等制度,創新性地開展“三官一律一員”進站、“代表·局長面對面”以及“鄉(鎮)長有約\"等活動,實現“一府一委兩院\"與人大工作的動態交互,有力推動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從立法調研到民生監督,從企業服務到僑務工作,人大代表聯絡站已成為承載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的重要平臺,以制度創新和數字賦能,構建起“群眾說事、代表議事、政府辦事、人大督事\"的閉環機制,為市域治理現代化提供生動的民主實踐樣本,有效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